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与污水资源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土地处理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以其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 ,以及净化效果良好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中系统总结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结合当前中国城市供、排水以及用水的特点 ,提出了在城市水循环中应用土地处理技术 ,实现污水资源化的三个方向 :城镇居民区生活污水资源化、城市污水土地处理资源化、微污染原水给水预处理。其中 ,城镇居民区生活污水资源化所采用的砂滤系统及湿地系统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力负荷低、处理能力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具有实用意义的研究方向。城市污水集中土地处理所采用的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存在的问题是占地面积太大。因此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选用。应用土地处理技术进行微污染给水预处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它为解决生物预处理技术所不能解决的Ames试验阳性提供了可能 ,同时也不失为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技术进步在诞生了经济翻番和垃圾翻番的同时,又使垃圾成为一种独特的国土资源。该文提出了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的观点,阐述了垃圾资源的发生学属性,旨在促进自然资源良性循环,为我国国土开发整治与环境治理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利用高温磷渣液直接制备微晶铸石的工艺.以磷渣重熔成的磷渣液作为主要原料,掺量为75%,另掺25%的辅助原料,经热配料、混熔、浇铸成型、晶化退火后制得微晶铸石.XRD测定铸石的主晶相为β-硅灰石;SEM观测铸石是由粒径为0.2~ 0.5 μm的晶体颗粒构成的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物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抗折强度为37.17 MPa,耐碱性为0.02%,耐酸性为0.42%,均符合建筑材料相关质量标准.本文的实验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为高温磷渣液的直接资源化利用、解决磷渣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科技     
《国土资源》2007,(1):46
中国首个“数字矿山”样板工程新鲜出炉;江苏破解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难题;我国将在2007年5月首次钻取可燃冰实物;大庆突破油田油气勘探三大领域;南极洲发现幼年蛇颈龙化石;  相似文献   
105.
我国水资源短缺,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城市降水资源,实施雨水资源化是一条既经济快捷又广泛有效的途径,并可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根据城市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将城市建成区划分为不透水区、园林绿地区和水域区3种类型,分别分析了在这3种下垫面情况下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潜力,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模型。最后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商丘市2000-2005年城市雨水资源化现实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商丘市年平均雨水资源化可能潜力为22.94×106m3,现实潜力为18.58×106m3,接近常年城市供水总量的30%。  相似文献   
106.
闫成伦 《吉林地质》1998,17(3):66-69
本文全面论述了吉林省各行政区及各貌单元、流域、不同岩类的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和水资源潜力,同时提出了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近年来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着重列举了利用淀粉废水发展生态建设、从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以及利用淀粉废水生产新能源的方法,分析了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8.
人为地质作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4,21(3):171-177
本文阐述了人为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研究人为地质作用的意义、方法和任务,并就开展人为地质作用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以因果关系划分,人为地质作用可分为人力地质作用、人力诱发地质作用和人力诱导地质作用三类。人为地质作用具有作用速度快、强度大、范围广、效果明显、分布与人类活动场所相关、具有正负两方面效应、可人为重复、可控制等特点。研究人为地质作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地质学发展的需要,是破除迷信、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研究人为地质作用在防灾、减灾、除灾,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利用地质作用规律借助大自然的力量造福人类,破除迷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为地质作用研究要解决的是现在和将来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再用“今天是过去的钥匙”。研究人为地质作用的发生过程、发展规律、作用后果和形成机制,研究人为地质作用的控制技术,研究人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技术,是人为地质作用研究的三大任务。本文建议:(1)加强人为地质作用研究力量,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强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2)加强人为地质作用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09.
疏浚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世界性的环保难题,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通过化学处理技术,在疏浚污泥中加入磷酸,将其中的重金属转变成难溶的金属磷酸盐固化在处理产物中,加入FeCl3试剂与水作用,改善处理后污泥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热处理技术大大降低有机物的含量,使固体残留物无害化。研究了不同磷酸含量和不同FeCl3含量对其物理力学和热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疏浚污泥污染物活动性降低,并有可能用作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10.
高砷地下水在我国广泛分布,开发绿色高效的除砷材料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和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共沉淀法结合NaOH水热处理技术制备了二氧化锰改性粉煤灰吸附材料MFA150,并研究其对地下水中As(Ⅲ)和As(Ⅴ)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NaOH水热处理破坏了原始粉煤灰的玻璃体结构,且在这一过程中生成沸石相,粉煤灰比表面积由1.30 m2/g增加至40.26 m2/g.在负载MnO2后,MFA150比表面积达到148.82 m2/g.此外,吸附材料表面-OH的含量显著增加,为As(Ⅲ)和As(Ⅴ)提供了更多的吸附活性位点.MFA150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过程符合Elovich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在中性条件下MFA150对As(Ⅴ)和As(Ⅲ)的吸附量分别达到2.55 mg/g和9.71 mg/g,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吸附.溶液中共存的HCO3-和PO43-会抑制As(Ⅲ)和As(Ⅴ)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