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Christie(1962)、Smith(1972)和张翊钧(1985)都提出了钠质斜长石的△131-(或σ)、An与温度T的关系图,后来又提出了钠质斜长石变形温度的计算公式。但由于图解的不便之处及目前应用的公式中推断分界点的不确定性和σ、An与T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的特点,本文基于具有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求解岩石变形温度的新方法。文中先介绍了变形温度计的研究概况,然后阐述了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估算岩石变形时的温度,经对比得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岩石变形温度估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2.
衡山县马迹钠长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大涛 《湖南地质》1989,8(1):29-34
马迹钠长石矿床产于衡山县白石峰花岗岩岩体西侧的混合岩带中,矿带走向北东—南西向,全长28km,其中马迹一带最为集中,矿床规模巨大。矿体呈透镜状、巨厚的板状及复杂的树枝状。矿石含Na_2O平均在9%以上。矿床与区内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并且受控于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中。岩浆期后的热液活动促使构造带附近围岩广泛钠化,形成良好的钠长石矿,钠质岩石在后期的风化作用下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岭土矿床。  相似文献   
43.
富毓德 《矿物学报》1989,9(4):296-303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天然和热处理钠长石单晶。热处理在500—850℃水热条件下完成。在外加磁场B平行于晶体c~*轴的方向上,测量了加热前后Fe~(3+)的EPR谱和线宽△B随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线宽随Al、Si无序的增大而增加。由此得出结论,在低温钠长石中,Fe~(3+)位于Al~(3+)占据的T_1(o)位置,在被研究的温度范围内,Fe~(3+)未参与四面体位置T间Al、Si交换。谱线的加宽主要是由在Fe~(3+)邻近位置上Al、Si无序的增大引起的,同时与观测到的晶胞参数变化有关。在Al、Si无序更强的晶体中,Fe~(3+)谱变得极宽。  相似文献   
44.
Christie(1962)、Smitch(1972)和张翊钧(1985)都提出了钠质斜长石的Δ131-131(或σ)、An与温度T的关系图,后来又提出了钠质斜长石变形温度的计算公式。但由于图解的不便之处及目前应用的公式中推断分界点的不确定性和σ、An与T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的特点,本文基于具有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求解岩石变形温度的新方法。文中先介绍了变形温度计的研究概况,然  相似文献   
45.
李德忍 《岩矿测试》1995,14(3):224-226
文章以钠长石为例了电子探讨分析过程中Na计数不稳定的现象,并从晶体结构、化学键、离子扩散迁移和金属的熔点出发,提出钠长石中Na不稳定机理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46.
钠长石的实验变形及其显微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钠长石的变形机制受其架状结构中Al、Si有序程度控制。在800℃时,实验变形的多晶钠长石呈半脆性;在1020℃时,试样呈韧性。机械双晶和重结晶作用仅出现在高温钠长石之中,表明位错的活动性和晶界的迁移速度随结构的无序程度提高而增加。绝大多数的机械双晶是钠长石律双晶,这可通过滑移双晶的位错成因模式予以解释。机械双晶、位错滑移和重结晶作用是钠长石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7.
伟晶岩岩浆-热液演化中流体出溶时间和铌钽矿化过程还存在争议。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文选择了中国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柯鲁木特112号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脉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以云母的结构和主量成分为切入点,为该伟晶岩脉的结晶演化和铌钽矿化过程提供了一些新约束。112号脉主要发育以下5个结构单元:钠化微斜长石-石英带(I)、白云母-石英-钠长石集合体(II)、钠化块体微斜长石带(III)、石英-钠长石-锂辉石带(IV)和糖晶状钠长石集合体(V)。它具有弱的分带:I和II多出现在脉体边缘或外侧,是贫矿的伟晶岩的“壳”;III是贫矿的富巨晶微斜长石的中间上部带;IV是富巨晶锂辉石的中间下部带;V是富铌铁族矿物(CGM)的晚期岩浆残余相。在不同的分带/集合体中共识别出3类白云母:Type A,原生成分均一白云母;Type B,原生被改造的成分变化白云母(BSE下具有亮暗分带);Type C,次生成分均一白云母。研究结果表明,112号脉历经了3个演化阶段:(1)早期流体出溶和流体-围岩(二云母花岗岩)相互作用;围岩发生云英岩化,围岩中黑云母分解产生的部分Fe进入伟晶岩岩浆(围岩混染)。(2)熔体内部分离结晶与钠长石化;外侧I带中部分Type A白云母和所有Type B白云母的亮部具有全脉最高的FeO^(T)含量(5.20%~5.73%),反映了一阶段的云英岩化过程中围岩Fe的贡献;而从I带至V集合体,Type A白云母和Type B白云母的亮部的FeO^(T)和MgO含量整体递减,指示分异演化程度增强。(3)二次流体出溶;晶体-流体相互作用导致Type B白云母中的Fe、Mg和F释放进入流体,形成了亮暗成分分带;同时,致使FeO^(T)、MgO和F含量较低的Type C白云母以交代的形式生长在原生矿物内部。最后,本文认为:一阶段中围岩混染Fe的加入为CGM的沉淀提供了Fe源;二阶段中磷灰石的分离结晶对熔体中F的消耗促进了CGM的沉淀;三阶段中晶体-流体反应会引起已结晶矿物释放Fe或Mn,含Fe或Mn流体与富Nb或Ta熔体结合促使CGM晶出。  相似文献   
48.
拉隆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东段,介于康马穹窿和错那洞穹窿中间.在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剖面测量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构造变形、野外岩石学和矿物学综合研究,发现拉隆穹窿由内向外由三部分组成,依次是核部、滑脱系和盖层.核部主要是一套新生代高分异的淡色花岗岩组合,未见老基底出露;滑脱系主要由一套中高级变质的云母类片岩、和夹于片岩中的大理岩、矽卡岩和变形花岗岩组成,整体属于一条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盖层主要是一套浅变质或未变质的千枚岩、千枚状板岩和粉砂质板岩组成.滑脱系与盖层之间以上拆离断层为界,下拆离断裂在穹窿中还未完全剥露出来,整体以鞘褶皱发育为典型特征.且拉隆穹窿分别经历了由南向北逆冲挤压构造、由北向南伸展剪切构造、成穹构造和近E-W向伸展构造等四期构造变形;其中第二期构造变形在穹窿中发育和保存最好.在变质作用上,拉隆穹窿保存了两类变质作用:一类是围绕穹窿核部呈环带分布的典型巴洛式变质作用,由外向内依次是硬绿泥石-堇青石变质矿物带、石榴石-黑云母变质矿物带、十字石变质矿物带、蓝晶石变质矿物带;另一类是受岩体热烘烤所形成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典型的变质矿物有红柱石.穹窿核部花岗岩呈良好的垂向分带特征,从下向上依次是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伟晶质花岗岩、钠长石花岗岩和伟晶岩壳/石英壳.在稀有金属成矿方面,拉隆穹窿中共识别出三种矿化类型:矽卡岩型Be-Nb-Ta稀有金属矿、钠长石花岗岩型Be-Nb-Ta稀有金属矿和构造-热液型Cu-Pb-Zn多金属矿,其中拉隆穹窿Be-Nb-Ta稀有金属矿床,特别是钠长石花岗岩型Be-Nb-Ta稀有金属矿的发现,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北喜马拉雅带稀有金属的成矿类型和成矿潜力;同时在摸清我国关键矿产资源家底、提高关键矿产资源战略统筹能力、发挥其作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利器作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9.
拉隆穹隆出露于西藏北喜马拉雅带的东段,位于康马穹隆和错那洞穹隆之间。通过1∶5万矿产地质填图和精细剖面测量,在拉隆穹隆核部和围绕穹隆核部呈环状发育的滑脱系中发现一套含Be、Nb、Ta等稀有金属的钠长石花岗岩。拉隆花岗岩由内向外呈现出规律性的岩性变化,依次为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伟晶质花岗岩、钠长石花岗岩、伟晶岩及石英壳,表明其是一套岩浆分异程度极高的花岗岩。岩相学研究显示,拉隆钠长石花岗岩的矿物成分以钠长石、石英、钾长石和白云母为主,含少量石榴石,可见少量绿柱石和铌钽族矿物。岩石化学分析表明,该钠长石花岗岩以富含Be、Nb、Ta、Li、Rb、Cs等稀有金属元素及富含H_2O、P、F和B等挥发分为典型特征,其中稀有金属Be、Nb、Ta的含量均已达到工业品位,构成了Be-Nb-Ta稀有金属矿体。本文对拉隆穹隆核部的钠长石花岗岩进行独居石U-Pb测年分析,获得21.3 Ma的独居石结晶年龄,与区域上的淡色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基本一致。拉隆含Be-Nb-Ta稀有金属钠长石花岗岩的发现,丰富了北喜马拉雅带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类型,对在北喜马拉雅地区寻找钠长石花岗岩型Be-Nb-Ta稀有金属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求解钠长石在碱长石和斜长石中的分配问题常采用里特曼相图法,但其计算量大,计算过程复杂,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模拟人工查图时的思维和工作步骤,实现里特曼相图法查图,包括相图数字化、相图分区、混溶区内样品点的求解、不混溶区内样品点的求解和求解最终结果等,并给出Matlab语言编程中部分计算问题的关键代码.实例计算表明,手工计算约需50 min的计算量,本方法可在2~3 s内完成,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