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小兴安岭东南端晚石炭世大岭环斑花岗岩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的鹤岗—伊春市交界处大岭一带的晚石炭世弱片麻状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发育环斑结构长石,多以呈自形宽板状或宽板柱状的碱性长石内核和斜长石外薄壳组成,少量为不发育斜长石外壳的卵球状、球状,大小为1.5 ̄3.5cm,其特征与典型的环斑结构在岩相学上是相同的。另外岩体中普遍发育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与环斑钾长石在时空上紧密相伴;包体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及针状磷灰石,含寄主岩的钾长石、石英巨晶;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与寄主岩常呈明显的接触关系,有时呈过渡状、雾迷状;以上充分说明了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MME)。通过对岩体地质、环斑结构钾长石似斑晶、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等特征及岩体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岭环斑花岗岩岩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产于造山环境,其形成时代、产出构造背景均不同于典型环斑花岗岩。  相似文献   
52.
乌拉山金矿钾长石的标型性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乌拉山石英-钾长石脉型这一国内外尚不多见的新类型金矿床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性地对其主要矿物钾长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红2外吸收光谱测定及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系统详尽地了钾长石的产状,形态,化学成分,结构态及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提取了作为找寻石英-钾长石脉型金矿床的重要矿物学标志,并进一步探讨了钾长石与金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对灵寿县钾长石进行的磁选,擦洗和浮选试验表明,采用其中任何一种单一选矿方法都很难获得能满足玻璃、显像管玻壳生产需要的长石精矿。采用擦洗-浮选-磁选-脱泥工艺获得了Fe_2O_3<0.15%的钾长石精矿。上述工艺所进行的工业试生产表明,磁选和脱泥是保证精矿降铁的关键作业。  相似文献   
54.
根据变质构造和镜下显微组构的研究,提出了与Zwart,H.J.(1962,1963)的变斑晶包体S形构造成因观点不同的解释。结合包体和基质矿物成分、组构特征建立了递增变质作用中变斑状特征变质矿物形成的相对时间标志。以此确定了阿尔泰变质地带递增变质作用过程中一系列特征变质矿物及其相应的变质带的形成顺序。  相似文献   
55.
蚯蚓肠道内小分子有机酸与摄入的土壤矿物相互作用,加速矿物溶解。摄入的土壤在蚯蚓肠道内平均停留时间约为12 h,不足以使土壤矿物产生显著的溶解特征,因此这一过程难以在蚯蚓体内进行评估。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控制pH值和有机酸浓度,模拟蚯蚓肠道中有机酸对土壤中常见矿物的溶解反应,探讨了方解石和钾长石在蚯蚓肠道环境中的初始溶解动力学。研究发现,矿物在混合有机酸中的溶解速率比在纯水中高一个数量级,说明有机配体和质子促进了矿物溶解。溶解速率及粒度分析表明,方解石(CaCO3)溶解速率不受溶解过程中粒度变化的影响,而钾长石(KAlSi3O8)粒度在溶解期间未出现显著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初始速率法模拟了钾长石的初始溶解动力学,计算得出的溶解速率表明钾长石在溶解初期主要为表面K~+的释放。使用缩核模型(shrink core model)和Hixson-Crowell模型对方解石溶解过程进行动力学解析,发现方解石的溶解主要受溶液中反应物内扩散的速率影响。这定量描述了两种矿物在有机酸溶液和纯水中的溶解差异。现有研究表明,有机配体和质子协同促...  相似文献   
56.
北大巴山志留系滔河口组火山-沉积地层发育有粗粒玄武岩、细粒玄武岩、杏仁构造玄武岩和枕状玄武岩四种斑状玄武岩相。它们都属于碱性玄武岩,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富Ti、贫S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Th、Rb、Ba)和LRE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稀土和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型式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类似的特征。斑晶主要属于单斜辉石族中的次透辉石-透辉石,具有与全岩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形态,表明四种玄武岩相由同一岩浆源区形成。由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计算获得的初始岩浆深度大于67.65km,表明岩浆源区来自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在39.93~67.65km、14.52~20.46km、4.62~9.24km三个深度范围发生了储积结晶,最后喷出到地表分别形成粗粒玄武岩、细粒和枕状玄武岩、杏仁构造玄武岩。粗粒玄武岩中富含金云母表明岩浆源区遭受了富不相容元素流体的交代作用。玄武岩全岩、单斜辉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火山-沉积序列共同表明,滔河口组碱性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环境。  相似文献   
57.
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矿物组合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的斜长石斑晶具有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的矿物组合特征,为其归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列提供了矿物学证据。基质中钾长石微晶与斜长石微晶共存暗示了会昌橄榄玄粗岩的地幔源区混合成因,与根据Sr-Nd-O-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到的结果一致。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会昌橄榄玄粗岩中的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亚类,为镁绿钙闪石。采用3种钙质角闪石Al地质压力计及CaO地质温度计估算会昌橄榄玄粗岩中角闪石的形成压力约为8.03×108Pa,温度为985℃。角闪石的晶体化学特征表明会昌镁绿钙闪石形成于上地幔,从而为会昌橄榄玄粗岩的幔源成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8.
使用钾长石进行释光测年时,由于长石的释光信号存在异常衰减,会导致沉积事件年龄的低估。对中国北方4个全新世样品分别使用石英和钾长石矿物组分释光测年,通过测量钾长石的衰退系数(g值)对钾长石使用再生剂量法获得的表征年龄进行了校正。发现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年轻样品钾长石表征年龄与石英年龄相比系统偏小约2%~9%,钾长石校正年龄与石英年龄相比则严重偏大约16%~40%,表明使用g值无法校正年轻样品的钾长石年龄。对于年轻样品,钾长石IRSL信号异常衰减现象对测年结果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59.
花岗岩类中钾长石巨晶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钾长石巨晶成因认识的发展历程:梳理了钾长石巨晶的各种地质特征,讨论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若干争论,特别是两种针锋相对的模型;指出钾长石在成核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强调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外部热源(基性端员或新侵位的岩浆)、结晶潜热和差应力对流等所供给的热源可使钾长石的近于固相线附近维持较长的时间。最后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0.
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化学成分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广西合浦新屋面高岭土矿床的风化物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石英、正长石及斜长石。高岭石结晶度在0.489~1.210之间,随着深度的逐渐减小,高岭石逐渐增多,长石逐渐减少,高岭石的结晶程度则呈现变好的趋势,反映出花岗岩中原生矿物高岭土化程度逐渐加强。SEM结果表明,随着风化程度的加强,高岭石发育越来越好,晶形越来越完整。化学成分分析显示w(Al2O3)和w(K2O)互为消长关系,且随着深度的增大,Al2O3逐渐减少,K2O逐渐增多。该区长石蚀变为高岭土,可以经由绢云母中间阶段再转变形成高岭石和直接转变形成高岭石这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