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6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东北典型黑土区气候 、 地貌演化与黑土发育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利用地层学方法结合孢粉分析结果,研究了黑土区地层地貌的发育历史、地层序列以及古气候变化,重建黑土、黑钙土的发育历史及发育所需的地貌、气候条件。结果表明,黑土从温暖湿润的晚更新世早期便开始在嫩江的二、三级阶地上发育,而黑钙土则从全新世初开始在嫩江的一级阶地上发育,这时气候处于暖干期,且一级阶地地势较低,水位相对较高,容易接受上方高地淋洗下来的钙,从而在土壤中形成比较典型的淀积层。可见,地貌条件及气候因素对黑土、黑钙土的形成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黑土区的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正确评估黑土层的侵蚀速率及制订合理的改良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东北典型黑土区40年来沟蚀空间格局变化及地形分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SPOT5和Corona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获取了东北典型黑土区1965年和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生成了侵蚀沟密度空间分布图;基于1∶5万地形图,插值求取DEM,提取了地形因子;最后,在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分析典型黑土区40年来沟蚀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经过40年的开发,研究区侵蚀沟密度剧增,且各等级侵蚀沟密度都出现向更高一级发展的趋势,呈现出以北西南东向为轴心,从沟蚀剧烈增加区到微度增加区变化特征;沟蚀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层状分布规律,在海拔250~275m高度出现密度最大值,说明岗坡地带是黑土区沟蚀易发区;坡度分异表明黑土区侵蚀沟出现向高坡度发展趋势;各坡向上侵蚀沟密度和动态发展状况表明,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坡向不是影响侵蚀沟发育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63.
壮族可能是最为器重过节的一个民族了。在一些壮族地区,几乎每个月都有节过。著名节日有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等。如果按顺序排列,壮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七月十四鬼节、三月三、清明、八月十五中秋,此外,还有青蛙节、牛魂节、端午节、重阳节、尝新节、冬至节、送灶节等等。  相似文献   
64.
65.
大庆地区湿陷性黑土的野外特征及成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南部地区分布着一种结构松散、成分复杂、对水分极度敏感的工程性质极差的地质材料——黑土。结合室内试验研究,得出该种土具有粘性小、CaCO3含量少、有机质多、碱性大的物质组成特点及特殊的粒状架空结构。由于它兼有湿陷性土、有机质土、碱土和分散土等诸多特殊土的劣质特性,因而使这种黑土具有比一般湿陷性黄土更差的工程性质。综合对比,将其定名为湿陷性黑土。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松辽平原黑土退化状况,以Aster数据光谱特征作为选择最佳波段组合的理论依据,人机交互处理达到计算机自动分类的目的。通过多波段假彩色合成对比发现,Aster数据可见光/近红外波段3N、2、1的组合效果最佳,选择这种组合进行分类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研究区分类结果表明:最大似然分类法总体精度比最小距离法约高6%,两种分类方法配合使用可综合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67.
东北地区黑土退化地球化学指示与退化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刘希瑶  刘澎  刘驰 《地质与资源》2022,31(4):500-507
依据2003-2008年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选择黑土类型土壤样本6553件,研究典型黑土中有机质及养分元素碳、氮、硫、磷、钙、钾、铁、镁、锌、铜、钼、锰、硼的变化特征.发现典型黑土中有机质结构性元素碳、氮、硫、磷以及铜、镁、铁、钙元素的含量变化与有机质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养分元素含量的变化与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关系密切,如锰在黑土中含量普遍偏高.中国土壤以及松辽平原土壤的宏观背景是典型黑土中钾偏高和钼、硼偏低.生物气候带是影响有机质和某些养分元素变化的重要因素.温带-寒温带的气候条件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粒级、黏粒性、酸碱性,进而影响元素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9.
黑土耕作区侵蚀沟治理紧迫度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把握侵蚀沟发育状态及其治理紧迫程度可为有效判断区域侵蚀沟防控方向与治理重点提供重要参考。论文结合侵蚀沟形态数据,构建区域侵蚀沟治理紧迫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乡镇与网格尺度揭示区域侵蚀沟侵蚀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 从数量特征看,海伦黑土耕作区侵蚀沟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沟道长度以微/小型(≤500 m)为主,沟道面积以一/二级(≤0.8 hm2)为主。② 从空间规律看,网格尺度侵蚀沟密度等级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步增加趋势,而侵蚀沟密度等级以轻度侵蚀(≤2 km/km2)为主且在县域内无明显空间差异;乡镇尺度侵蚀沟密度以轻度侵蚀(≤2 km/km2)为主,主要分布在海伦西部,而侵蚀沟裂度以中/强度侵蚀(0.10%~0.35%)为主,主要分布在海伦西北与东南部。③ 从治理紧迫度看,2017年海伦黑土耕作区侵蚀沟以低紧迫治理(0.03~0.26)状态为主,主要分布在海伦低山低丘地区,位于海伦中西部乡镇;而紧迫/极紧迫治理紧迫度主要分布于低山/漫川漫岗区,位于海伦东北部。在未来区域侵蚀沟防治监测监管中,县级部门可依据乡镇侵蚀沟治理紧迫度优先防治侵蚀严重区域,而乡镇部门可依据网格尺度侵蚀沟治理紧迫度进行实地察看与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70.
东北黑土退化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近期对黑土退化的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黑土退化、保护及遥感监测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土退化监测体系建设构想,并从东北黑土退化监测体系总全框架、结构、功能以及各部分的关系出发,对体系各部分所需采用的监测方法、监测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