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气象服务评价指标权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气象服务评价体系中,以气象服务总体评价为目标层,分层次确立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利用2010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评价指标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 (AHP) 中的9分位标度法和0.618标度法来构建判断矩阵,分析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方法。分析发现,当评价指标少于5个时,可采用9分位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而当评价指标达到5个时,需采用0.618标度法来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相应的权向量即为权重系数。将上述方法应用于2011年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数据中,前后两年主要评价指标对比显示,气象服务信息内容的权重在增加,而气象知识宣传普及的权重有所减小,即公众对于气象服务信息内容更为重视,同时气象部门对于公众的气象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也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22.
本文首先采用基于多准则决策的层次分析评价法,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将洪涝风险影响因子分为危险性和脆弱性两类,子准则层包括平均降雨量、汇流累积量、坡度、海拔和土地覆盖度、道路级别、地表产流能力7个因子,构建了道路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然后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及遥感影像提取土地覆盖类型数据,通过道路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绘制了道路风险分区图。结果表明,中、高风险积水道路占比较高,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和中南部地区。本文对道路洪涝灾害风险所进行的评价,可服务于洪涝灾害风险预警和应急救援规划。  相似文献   
23.
以某大理石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矿山岩溶塌陷的机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地下水活动、覆盖层特征、岩溶发育程度和人类活动强度四个方面,共6个评价指标,建立某大理石矿岩溶塌陷预测评估体系。在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和各评价因子分级标准的基础上,以 MAPGIS 空间分析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和系统运行平台,生成某大理石矿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24.
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评价是地下水环保工作的基础,其结果能为地下水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传统DRASTIC评价模型存在的不足,结合江苏省浅层孔隙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DRAVT防污性能评价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该模型的评价结果客观科学,能有效的为规划部门及地下水资源管理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25.
淮北矿区地处华东腹地,煤层气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前景。选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聚类法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制定参数分类评价标准、运用灰色聚类法判别灰类、计算综合优度值,对矿区16个评价单元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淮北矿区山西组煤层气勘查潜力中等,下石盒子组勘查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26.
海岛绿色发展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本文提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IGDI)概念,从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环境管理与治理、环境质量与安全、经济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水平、公众满意度等6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绿色发展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并以12个海岛县(市、区)(以下简称“海岛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经济聚集程度(2.15)、单位GDP能耗(2.01)指标影响度大于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碳排放强度、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情况、岛陆开发程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影响度均大于1,反映出环境管理与治理、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经济增长质量是决定海岛绿色发展成效的关键。(2)12个海岛县的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值均值为74.37,其中嵊泗县的评价值最高(88.24),崇明区的评价值最低(65.57),反映出我国海岛绿色发展程度整体不高,海岛之间的绿色发展程度差异较大。(3)推动海岛绿色发展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岛综合管理,推动海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施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提升海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27.
岷江上游流域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岷江上游流域TM遥感数据和地形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统计相关资料,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复杂因素构成的脆弱性特征进行层次分解和重新构造,建立多目标要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选取植被指数变化率、人口密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及土壤类型5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因子,通过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Arc GIS平台下将各指标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岷江上游区域环境脆弱性评价图,再根据环境脆弱性指数阈值分级,将研究区环境脆弱度分为5级。结果表明:岷江上游环境脆弱性表现较为强烈,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是造成该环境脆弱性的本质原因,该方法为岷江上游流域环境脆弱性模式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滑坡是沙溪流域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开展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通过沙溪流域生态地质调查,分析了滑坡灾害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选取岩性建造、地貌、坡度、坡向、降雨量、距河流距离和距断层距离7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沙溪流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 沙溪流域滑坡易发性影响因子依次为岩性建造、多年年均降水量、地形地貌、坡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和坡向; 沙溪流域滑坡灾害易发性与坡度、岩性建造、年均降水量表现出明显正相关,即坡度越大、岩性建造性质越软弱、越易风化,年均降水量越多,越易引发滑坡灾害; 滑坡灾害易发性与断裂构造、河流距离与滑坡灾害易发性呈负相关,即距离越近越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流域整体以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为主,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沙溪流域中南部、东部及东北部地区。这为沙溪流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9.
层次分析法常用于解决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中目标优选、排序等问题,也适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在前人致密油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致密油有利区优选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优选有利区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和构建2类矩阵。以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介绍了使用层次分析法优选有利区5个主要步骤:1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确定目标及方案,构建目标层和方案层;2根据影响致密油富集的要素,确定准则层;3构建准则层中各要素的成对比较矩阵,确定各准则要素的相对权重;4构建各准则要素对不同方案的判断矩阵,确定不同方案中各准则要素的权重;5将不同方案各准则要素的权重矩阵与准则要素的相对权重矩阵相乘,得到各方案的层次排序,进而选出最佳方案。优选的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最有利勘探区为金华—莲池区。操作简单、不需考虑下限值、适用范围广是层次分析法优选有利区的优点,但由于层次分析中的标度根据人为经验赋值,不同评价人员给出的评价结果有所不同。将层次分析法与GIS、特尔菲法、模糊数学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准则要素的优选合理性及赋值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利用朝阳市1961—2016年气温、降水资料和2007—2016年社会经济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基于气候系统和城市系统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指数评价结果将适应能力分为五个等级,定量评估了2007—2016年朝阳市气候系统危险度、城市系统适应度以及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7—2016年朝阳市气候系统危险度显著增加,危险度由“较低”水平至“一般”水平,气候系统危险度的增加主要是由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危险度增加造成的;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朝阳市城市系统适应度稳步提升,由“低”水平提高至“高”水平;在气候系统和城市系统共同作用下,朝阳市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高,年增加率为0.029,综合能力由“较低”水平提升至“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