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37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The absolute amounts and relative distributions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in the Tabei oilfield (e. G. Blocks Ln1-Ln1 1) showed remarkable migration fraction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Ordovician reservoirs (O) to oil legs TⅢ and T Ⅰ of Triassic reservoirs in blocks LN1-LN11, the concentrations of [a] [c] decreased from 1. 59μg/g, 0.49μg/g to 0.17 μg/g (oil). The ratios of various alkylcarbazole isomers, such as 1,8-dimethylcarbazole/nitrogenpartially shielded isomers and 1,8-dimethylcarbazole/nitrogen-exposed isomers, were adopted as the indicators of petroleum migration. The ratios increased from 0.13, 0.20 to 0.67 and from going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of the Tabei oilfield, the absolute concentrations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decreased drastically, and the nitrogen-shielded isomers were enriched relative to nitrogen-exposed isomers and nitrogen-partially shielded isomers. Crude oils in the Tabei oilfield migrated laterally from the Jilake structure to the Sangtamu fault uplift and Lunnan fault uplift, and crude oils in the same fault uplift migrated and remigrated vertically from Ordovician reservoirs, to oil legs TⅢ to TⅠ of Triassic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52.
本文是一篇综述,讨论在熔融铝硅酸盐和铝酸盐中Al的两性行为。这是7台金学和岩石学中一个至今尚无可靠结论的问题。作者认为:每个四配位的Ala都含一个配位键,例如Al—O(^Ca Si)或Al—O(^Ca Al)。相应的非桥氧Onb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三价氧离子。碱性Alb能否出现取决于该体系的酸碱平衡。构筑硅酸盐的键合结构模型时,作者建议用5种Si-O四面体(Qn)作为微结构单元。即,用它们的相对量和微观化学位描述其宏观物性(如组元活度)。为了沟通铝硅酸盐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物性,仍可用5种Qn作为微结构单元。其中所含Ala的影响用各种Qn微观化学位的相应变化来反映。对于铝酸盐,建议用Ala-O四面体(Tn)作为微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53.
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中的混沌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G -P算法以及Wolf提出的从单变量中提取Lyapunov指数的方法 ,分别计算了太原盆地 4组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和Lyapunov指数。结果揭示在自然状态下 ,太原盆地某些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水位变化存在明显的混沌特征。这不仅为以后建立水位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且也为运用分形理论研究地质参数的时空变异性以及含水层结构的自相似性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54.
非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或分子标志化合物是含氧、硫、氮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每一个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可能有多个骨架相似的含氧、硫、氮杂原子的非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迄今,饱和烃中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非烃类型大都已能被识别。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成因理论研究和烃类生物标志物的生源研究,近十几年来,它们尚被应用于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原油的二次运移,古环境、古气候等领域,近年来,非烃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还有被用于油一油对比和用键合在沥青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探索严重生物降解油油源的报道,总之,非烃地球化学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而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5.
利用七水硫酸镁和氢氧化镁,研究了在200℃水热条件下合成产物的物相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5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关联分析方法,提出了权函数的优选方法,实例分析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INTRODUCTIONFromTJ1 1 74 ,theseismicdesignforbuildingshasbeenbasedontheaccelerationresponsespectruminChina (HuYuxian ,1 988) .ThevalueofTgoftheresponsespectrumvariesbecauseofdifferentsiteclassesanddifferentearthquakeenvironments .Designresponsespectrainc…  相似文献   
58.
干旱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而干旱预报为科学地进行防旱抢险提供了决策支持。选取反映不同类型干旱的指标,即标准化降雨指标(SPI)、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标(SSWI)和标准化径流指标(SRI),通过SWAT模型和带有时滞的灰色关联判断了各干旱之间的时滞。以陆浑水库控制流域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该流域有很好的适用性,1975—2009年间发生各类干旱的次数在增加,且变率上从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到水文干旱有所增加,同时不同类型干旱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时滞关系,气象干旱对农业干旱的响应时间为1个月;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时间为4个月;水文干旱对农业干旱的响应时间为2个月。  相似文献   
59.
倾斜摄影测量的城市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如何基于近年来新推出的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快速构建城市真三维模型的问题,在研究分析国内基于该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Street Factory系统,结合少量人工干预快速构建城市真三维模型的方法。采用倾斜影像联合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实现了多角度倾斜影像的一体化区域网平差;通过多视影像密集匹配和自动纹理关联,实现了高精度真实三维模型的构建。基于RCD-30倾斜相机获取的西安大雁塔景区倾斜影像,开展城市真三维模型构建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构建的城市真三维模型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适合大规模区域城市三维模型快速构建,对测绘生产单位规模化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根据对临汾区块煤层气井产出煤粉情况以及该区块地质条件的研究,确定了临汾区块煤粉产出的主要地质影响因素,指出煤粉产出主要受煤体结构、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层埋深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地质因素与产出煤粉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煤体结构、纯煤厚度、煤层埋深和煤层结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 5、0.685 7、0.627 1和0.627 3,分析认为煤体结构对煤粉产出影响远大于其他影响因素,是影响煤粉产出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