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采用欧空局提供的两景ENVISAT ASAR影像数据,结合美国NASA提供的免费SRTM DEM,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太原地区2003年8月—2004年11月的地面垂直形变场,结果显示与水准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实验表明,相比水准测量,D-InSAR技术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提取区域、大范围的地表形变,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42.
青海玉树地震的InSAR数据同震形变场模拟与参数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这次地震(震中33.2°N 96.6°E,Ms=7.1)是由甘孜-玉树断层的强烈活动引起。甘孜-玉树断裂带大部分分布于青海-西藏高原,北西走向。该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共同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二者在甘孜附近成左阶错列分布。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和卫...  相似文献   
43.
1 IntroductionWiththetechnologicalimprovementsofradarimagerysystems,thescientificcommunitieshavebetteropportunitiestostudyapplicationsinvariousremotesensingfieldssuchasoceanography ,geolo gy ,atmosphere ,cartography ,environmentsurveil lance .Theseresearchstudieshaveacommonobjec tive:toknowmoreabouttheearth’senvironmentandtheinaccessiblecelestialobjectsmoreprecisely .Cartographicinformationisimportantformanyfields:theterritorydevelopmentanddefense ,theforestforecasts,theminingresources,etc.F…  相似文献   
44.
InSAR-GPS-GIS数据整合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讨论了利用GPS提供的精确地理信息和大气参数辅助实现InSAR亚毫米级探测精度方法的可行性.进一步讨论分析了利用GIS对InSARGPS成果进行合成、解译和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对利用3种数据整合技术开展城市地面沉降观测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对GPS获取的大气延迟改正加密内插的三种方法进行了简述与比较。并通过算例分析,得出从GPS观测值中获得的对流层延迟改正的双差分数据,采用距离反比加权内插法(IDW)和克里金内插法(Kriging)插法是比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46.
针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基于Sentinel-1A卫星的SAR影像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进行计算分析,运用SDM程序反演地下静态位错。初步结果如下:①本次地震震中位于蝴蝶状分布的形变图中心,抬升盘与下降盘之间的破裂迹线明显,破裂迹线长约24km,形变中心位于托莱山与冷龙岭断裂交汇处。②降轨数据显示,在断层区域视线向(LOS)形变量最小约-0.55m(远离卫星),最大约0.68m(靠近卫星);升轨数据显示,在断层区域视线向(LOS)形变量最小约-0.49m(远离卫星),最大约0.42m(靠近卫星)。③对中国地震局发布的门源6.9级地震烈度图和本研究获取的地震形变图进行叠加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吻合度较高,地表有较明显形变所涉及区域约0.4万km2。④运用降轨InSAR数据反演得出地下最大位错量约3.29m,深度4.75km,在近地表位错破裂长度可达30km,地表有明显破裂的区域长约25km,与中国地震局科考工作每日情况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7.
赵强  杨国东  张旭晴  邵鹏 《世界地质》2018,37(3):938-944
利用覆盖九寨沟地区的RadarSat—2数据与Sentinel—1A数据,采用精轨数据进行定轨,消除轨道误差,并结合合成孔径差分(D-InSAR)方法中的双轨差分技术,获取2017年8月8日Mw7. 0级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视线方向(LOS)最大沉降量约为20 cm,隆起量达9 cm。基于弹性半空间形变模型反演该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得出该地震断层滑动以左旋走滑为主,走向为330°,倾角为32°,滑动角为-170°,同震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4~12 km深度处,最大滑动量位于9 km处,约为6. 14 m,平均滑动量为0. 57 m。反演获得的地震标量矩为4. 06E+18N·m,震级Mw约为6. 4,深度为19. 5 km。  相似文献   
48.
基于D-InSAR三轨法的北京平原区地表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赵文吉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2):146-148,154
首先阐述了D-InSAR三轨法提取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以北京平原区为实验区域,利用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间时隔210 d的三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解算,获取了该时间段内北京市城区范围内的整体地表形变,并将其与常规水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区监测结果范围与传统测量方法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吻合较好,D-InSAR三轨法能很好地反映实验区域的地面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49.
基于欧空局开发的跨平台SAR处理系统NEST,阐述了二轨法差分干涉的基本原理,介绍了Nest软件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并对Bam地震区域的形变量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50.
分析了目前矿山地面沉降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进行矿山开采沉陷监测的数据处理流程与误差来源,丰富发展了矿山开采沉陷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