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630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1139篇
地质学   904篇
海洋学   46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来提高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首先,给出了高层钢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模型;其次,建立了高层钢结构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倒塌失效模式的极限状态判别准则;然后,通过模态pushover分析,研究了高层钢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损伤规律;最后,重点研究了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的提高方法,提出了均匀损伤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消除结构的薄弱层,来达到提高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的目的。通过对两栋20层的高层钢框架结构进行极限时程分析和极限pushover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均匀损伤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的工作可为高层钢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2.
GIS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building damage analysis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most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2-D GIS technology, and the results from traditional earthquake damage prediction are displayed in 2-D figures and charts, which is incapable of demonstrating the 3-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Taking brick-concrete building as an example, we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damage, and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information of building textures and earthquake damage. Then, we apply Google SketchUp techniques to create building models and display them with seismic damage texture in the ArcGIS Engine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olid idea for 3-D simulation of earthquake damage, which is helpful in earthquake damage prediction, virtual emergency rescue practice and earthquake knowledg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983.
震后桥梁结构震害快速评估能够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对减灾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快速准确地评估遭受地震影响梁式桥的破坏状态,使梁式桥震害评估方法在地震应急中发挥更大作用,基于统计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推断模型等三种梁式桥震害评估模型,采用VC++6.0及Access2003数据库软件开发了有关评估软件,并以桥梁震害资料为算例验证了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84.
通过对沈阳范围内的89290栋建筑物基础数据的计算分析,综合评价建筑物状况,并预测沈阳市内的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可能遭遇的震损情况,并由此为城市防震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5.
During past strong earthquakes, highway bridges have sustained severe damage or even collapse due to excessive displacements and/or very large lateral forces. For commonly used isolation bearings with a pure friction sliding surface, seismic forces may be reduced but displacements are often unconstrained. In this paper, an alternative seismic bearing system, called the cable-sliding friction bearing system, is developed by integrating seismic isolation devices with displacement restrainers consisting of cables attached to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es of the bearing. Restoring forces are provided to limit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sliding component. Design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l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cables, friction coefficient, strength of the shear bolt in a fixed-type bearing, and movements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s are discussed. Laboratory testing of a prototype bearing subjected to vertical loads and quasi-static cyclic lateral loads, and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It is shown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force-displacement hysteretic response, indicating the viability of the new bearing system. In addi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bearing system to a multi-span bridge in China and its design 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86.
采用跟踪测量和微卫星(SSR)技术研究了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和对照组的存活率、生长情况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四种壳色选育系和对照组的生长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30对微卫星引物中扩增筛选获得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6.67%,它们在4个壳色选育系共120个个体中产生了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多态位点产生5.25个。4个选育系的平均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6622—0.6850,平均观察杂合度范围为0.2708—0.46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范围为0.6025—0.6190,说明4个选育系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育种潜力;平均遗传偏离指数均为负值,4个选育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白壳色选育系与红壳色选育系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黑壳色与白壳色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相似文献   
987.
冻融循环作用下节理岩体锚固性能退化机理和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土锚固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是当前岩土工程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锚固工程长期安全性的关键问题之一。节理岩体存在不同尺度、程度的损伤和缺陷,为地下水的存储和运移提供场所和通道。当达到孔隙水和裂隙水的冻结温度时,岩体中产生冻胀,并伴随着水分迁移,影响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引起锚固系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的退化。依据孔隙介质的冻结理论,建立了砂浆、岩石、砂浆-钢筋和砂浆岩石接触面静水压力学模型,分析其冻结机理。在总结岩石冻融损伤劣化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系统地分析了节理岩体锚固系统的冻融损伤劣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冻融循环作用下节理岩体锚固性能退化的6种模式及其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88.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静-动力耦合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苏  路德春  杜修力 《岩土力学》2012,33(11):3483-3488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过程模拟是研究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通过人工边界条件设置将围岩土体的自重应力作为动力响应模拟的初始状态,实现了地下结构地震响应静-动力耦合数值模拟。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将极限剪应变作为破坏标准,采用生死单元法模拟了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过程,通过结构埋深考虑了初始地应力对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存在一个最不利埋深,即最容易地震破坏的埋深,当结构的埋深超过最不利埋深时,结构的极限抗震能力增强,若结构产生地震破坏,则结构埋深越深即初始地应力越高其破坏程度也越强。  相似文献   
989.
黄土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围岩损伤局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黄土连拱隧道动态施工时围岩的损伤情况和损伤分布规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推导了Q2黄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基于FLAC3D平台编制了自定义本构模型,提出了损伤度概念并编制了损伤度后处理模块。以国内首条高速公路黄土连拱隧道-离石隧道为依托工程,对两种开挖方案施工时围岩损伤情况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表明,该成果可以较好地掌握隧道每一开挖步后围岩损伤度的分布情况和损伤区的演化规律,为施工方案优化选择提供依据。该研究成果为地下工程支护参数优化和方案的选择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0.
方焘  刘新荣  黄明 《岩土力学》2012,33(7):2000-2006
将外界因素对岩石变形的影响考虑为瞬间弹性损伤和长期蠕变损伤,并根据加载瞬间弹性模量及蠕变模量的劣化分别对瞬间弹性损伤变量和蠕变损伤变量进行定义,由此建立了考虑损伤的kBurgers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假定泊松比和体积模量为常量分别得到了对应的模型三维表达式,并得到了不同建模思路下模型参数间的换算关系。最后结合实际算例,对常体积模量假定下模型参数随含水率变化的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常体积模量假定下模型的瞬间弹性损伤和长期蠕变损伤演化方程,检验了模型参数换算关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