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测绘学   358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041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柘林湾生态信息系统以ArcGIS为开发平台,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基于ArcObjects的组件式二次开发而成,实现了柘林湾的三维实景模拟、生态数学模型与GIS的有效集成、分析评价结果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等功能,具有可视化、智能化、易扩展、安全实用等特点.该系统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柘林湾生态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并为制定柘林湾的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低纬度海水中O2最大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林洪瑛  韩舞鹰 《海洋学报》1989,11(2):162-169
作者在1985、1986和1987年对南沙海域3个航次的综合调查中发现,20—75m水层中普遍存在着O2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最大值的位置在温跃层的下界附近,在叶绿素最大值和光束衰减系数最大值的上方,O2最大值处同时出现PCO2最小值及pH最大值,这些现象用已有的关于中高纬度海区海水中O2垂直分布最大值的理论似难以进行确切的解释. 本文阐明了我国低纬度海区海水中O2垂直分布最大值是由于内波维持了涡动混合,形成了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及生物的成层分布,基于光合作用的结果加上温跃层的阻碍作用而形成O2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分形分析方法在海冰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海北部1966——2001海冰冰级年际变化的实际资料,利用R/S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H指数,建立了R(i)/S(i)与i的关系式,对渤海北部海冰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分析方法进行海冰趋势预测不仅方法简便,而且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将其作为海冰趋势预测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前寒武纪—寒武纪边界处的海洋缺氧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寒武纪 ( PC— C)边界处两个明显不同演化阶段的地层主要根据以下几点事区别 :1可视后生动物组合的变化 ;2化石埋藏条件的变化 ;3痕迹化石组合的变化 ;4寒武纪最早期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扰动强度的增加。生物的这种不连续性归因于生物大量灭绝以及软体生物化石埋藏窗的关闭。有不少迹象表明埃迪卡拉动物群不断减少和有骨骼的无脊椎动物群的出现之间发生了地层超覆 ,这些迹象包括在寒武纪沉积物中发现了埃迪犬拉动物群 ,弄清了寒武纪大爆炸之前没有出现生物大量灭绝事件。另一方面 ,有人认为富营养的底层缺氧水团向上贯穿运动导致生…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引入 I(L)值完全下半连续映射 ,研究其性质。利用 I(L)值完全下半连续映射定义I(L)值完全诱导空间 ,给出 I(L)值完全诱导空间的拓扑基的表达形式 ,证得两个 I(L)值完全诱导空间的映射是连续映射的充分必要条件 ,并建立了乘积空间的 I(L)值完全诱导空间与 I(L)值完全诱导空间的乘积空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除了已公布的Z80 CPU的指令外,本文给出了它的其它全部机器码所对应的操作,有的是全新的操作,还给出了新指令的其它各种功能。这些新指令的发现,Z80 CPU的寄存器结构图也应适当改变。最后,还给出了标志寄存器D5和D3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这些是Z80 CPU未曾定义过的。  相似文献   
18.
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是体现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的一个侧面。在布莱克海岭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区域里(ODP994#、995#、997#)就利用这点来评价成岩作用。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揭示了三个独特的成岩分带:(1)在上部20mbsf (bsf:below seafloor,海底以下深度)处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没有显示成岩作用的存在。这个区域的方解石FOC和8180值(PDB)反映了海相碳酸盐的特点,是与海水平衡的条件下沉淀形成的;(2)在20mbsf和100mbsf深度,方解石的FOC值明显呈现负数(低至-7.0‰),自生白云石较普遍可见(2—40wt%),δ^13C值在3.6‰~13.7‰之间;(3)在,100mbsf以下,白云石从含量丰富减低至微量分布,而分散状的菱铁矿成为主要出现的矿物。菱铁矿的δ^1C和δ^18O值分别在5.0‰~10.9‰、2.9‰~7.6‰之间变化。把溶解无机碳(DIC)的δ^1C剖面分布特点和孔隙水的浓集梯度趋势与自生碳酸盐矿物的δ^13C和δ^18O值对比,我们发现,自生碳酸盐矿物在一个独特的深度区域里形成,呈带状分布。在20mbsf深度及以下,无机碳的δ^13C DIC出现最小负值(≤-38‰)、方解石白云石出现δ^13C负值,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孔隙水碱度的增加、硫酸盐的亏损和孔隙间Ca^ 2 、Mg^ 2 离子的减少一起发生的,这表明自生方解石和自生白云石的形成是在硫酸盐还原带的底部开始(21mbsf左右)而在100mbsf附近深处大量出现。菱铁矿的形成很显然是在120~450mbsf之间发生,这个区间在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物区域内和上部(赋存区域200—450mbsf)。菱铁矿的δ^13C和δ^18O值从它们出现的薄层一直到沉积物底部都几乎一致。然而,现在孔隙水中的δ^13C DIC仅仅与120~450mbsf间的菱铁矿的δ^13C值相似。此外,从菱铁矿中计算出来的与之平衡的δ^18O值与120~450mbsf区段处菱铁矿的δ^18O测量值很好地匹配起来。该区段以高碱度(40-120mm)、低Ca^ 2 、Mg^ 2 浓集度为特征,这符合菱铁矿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9.
1993—2001年全球海面高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测高资料,对全球海洋的海面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1月-2001年6月期间,全球海平面呈现上升的态势;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平均上升速率约为1.2mm/a;海温的变化是引起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原因,便其对海平面抬升的贡献不到50%。海平面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受风应力异常特别是纬向风应力异常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应用U37^K和δ^18O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海水古温度和海平面变化,U37^K-SST沉积记录表现了冰期/间冰期模式.U37^K-SST在冰后期23.3-26.9℃;末次盛冰期22.2-23.8℃.末次盛冰期时古温度比目前平均低4.7℃,南海北部季节性温差冰后期在4.5-7.0℃;末次盛冰期在7.0-9.0℃,远远超过同一纬度太平洋季节温差.末次冰期以来在气候降温的同时,伴有海平面下降,气候的冷暖交替对海平面变化具有决定性的控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