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079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粤西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区,区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
大兴安岭东坡中段遥感影像特征与区域成矿预测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起汉  王雨 《矿产与地质》1996,10(6):417-422
大兴安岭东坡中段的铜多金属矿产分布,NE成带,EW成行,NW成列,并构成多个矿化-构造带、矿化-构造块体,矿化-构造结。主要是受到区域NE向与EW向构造带构成的构造大格局和NW向与SN向构造带形成的构造小格局组合而成的“菱格网”状构造所控制。区域构造格局是铜多金属矿成矿构造的基础,据此区域性的遥感成矿预测,指出北段以找铜为主,中段以扩大银铅锌远景为主,深部找铜以及南段深部找铜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3.
地下水中氟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昭华 《吉林地质》1997,16(4):26-31
本文研究了地下水中氟元素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氟的形成与断裂构造,地下水温度、气候条件、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氟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与径流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深成断裂脉状地下水和萤石矿区的地下水氟含量高,不有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而浅层的地下水氟含量较低,大多数仍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24.
讨论了渭北矿区地表裂陷的成因、危害、防治的方法和意义。指出地震、活动性断裂、人类采矿活动、地下水活动等地质作用和煤层埋藏地质条件是矿区地表裂陷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矿山有关部门在减灾、防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
刘利晓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Z1):109-110
根 据 某露 天 煤 矿 非工 作 帮 移 动监 测 的 多 年资 料 ,总 结 出 露 天矿 非 工 作 帮的 监 测 方 法,并 初 步探 讨 了 露 天 矿非 工作 帮 移动 滑坡 的 规律 性。  相似文献   
26.
COAL GEOLOGY     
正20141574 Chen Hao(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Daqing Oilfield Company,Daqing 163712,China)High-Resolution Sequences and Coal Accumulating Laws in Nantun Formation of Huhe Lake Sag(Petroleum Geology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ISSN1000-3754,CN23-1286/TQ,32(4),2013,p.15-19,5 illus.,15 refs.)Key words:coal accumulation regularity,coal  相似文献   
27.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矿种成矿规律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13年开展的内蒙古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铁、铜、铅锌、金、银、钨、钼、铬、镍等重要矿种进行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文章即是对该项工作部分成果的概括总结。主要进展包括:在全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首次进行了覆盖全自治区的Ⅳ级成矿亚带的划分,共划分出34个Ⅳ级成矿亚带;对内蒙古铁、铜等11个重要矿种的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进行了概述,对其时空分布规律做了归纳,认为全区70%以上的矿床数量和资源储量均集中在Ⅲ_5、Ⅲ_6、Ⅲ_8、Ⅲ_10和Ⅲ_11五个成矿区带。此外,不同矿种甚至同一矿种,由于成矿地质背景的差异,在不同的三级区带中的分布也不一样。主要成矿期为元古宙和中生代,次为太古宙和晚古生代,不同矿种的重要成矿期也不完全相同。从区域演化的角度探讨了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认为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其中,古大陆边缘裂谷带以白云鄂博式铁_稀土元素矿床为代表,而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则以产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多金属矿产为特点。  相似文献   
28.
内蒙古敖汉旗七家金矿构造位置上处于兴蒙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结合部位, 靠近兴蒙造山带一侧,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区内岩脉以闪长玢岩为主, 且与石英脉型矿体空间关系密切.根据岩脉与矿体的穿插关系, 将其分为成矿前闪长玢岩和成矿后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 成矿前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66.3±3.4 Ma, 成矿后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8.6±4.5 Ma, 与区域上两期构造-岩浆活动时间(分别为160 Ma左右和128 Ma左右)近似吻合.主量元素特征显示: 二者均属于准铝质, 高钾钙碱性系列; 微量元素特征显示: 二者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Pb), 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 反映出岩浆来源具壳源特征.主微量元素特征均显示出二者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另外, 成矿后闪长玢岩有较高的Nb/Ta(18.66~20.27)和Zr/Hf(37.16~39.23)比值, 暗示其岩浆来源具明显的幔源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成矿前闪长玢岩可能起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 成矿后闪长玢岩可能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熔融岩浆, 并在其演化侵位过程中伴有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闪长玢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及区域构造演化, 反映出七家金矿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密切相关, 矿床在地壳由挤压增厚向伸展减薄的转换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29.
何进忠 《地质论评》2016,62(S1):31-32
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是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遵循的原则。三位是指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标志,一体是指矿体、矿床或矿田。可以理解为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标志决定矿体、矿床或矿田产出的空间位置,反映的是成矿要素与成矿产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空间结构模型,是由某一个成矿地质体决定的矿床成矿系统的最小单元,如某斑岩体决定的次火山热液成矿系统和同生断裂决定的热水沉积成矿系统。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颁发的1:50 000 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成矿地质体是指与矿床形成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指赋存矿体的显性或隐性存在的岩石物理及化学性质不连续面,也就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成矿作用标志是指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的、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及成矿作用产物与成矿地质体的空间关系表明,成矿地质体在成矿过程中,仍然主要起导矿构造的作用,尽管部分成矿现象类似于侧分泌成矿,但规模热液矿床的形成必然伴随着大规模流体沿构造通道持续或间歇性运移。完整的成矿系统必然包含源、运、储三个基本环节(翟裕生,2005),所以成矿地质体也可以表述为导矿构造,进而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定性地表述为导矿构造、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标志决定成矿作用产物产出的空间位置。模型的定量表示则需要研究导矿构造、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标志的响应范围及其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30.
随着地质找矿难度的日益加大,如何科学地圈定找矿靶区,已成为新时期矿产勘查部署及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成矿单元划分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圈定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成矿单元划分的主要方法是以区域内成矿作用最强、矿床最多的构造旋回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单元为基础,同时考虑其它构造旋回形成的矿床分布状况而进行成矿单元划分,即采用综合方法划分成矿单元(陈毓川等,2007.徐志刚等,2008.)。对于仅发育单一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数矿床形成于某一主要构造阶段的区域而言,上述划分思路和方案基本反映了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但对于发育多个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旋回造山带的区域(如陕西省)而言,其矿产众多且形成于多个构造演化阶段,综合方法所划分的成矿区带则较难客观、清晰地反映其成矿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陕西省多年来的矿产勘查实践表明,成矿单元的划分应从本省多旋回构造演化、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实际出发开展断代成矿单元划分,从而清晰地反映各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特征及矿床分布规律,以满足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