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079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ABSTRACT

The Ningwu Volcanic Basin (NVB), located in the 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porphyritic iron-ore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are clustered in three areas within the basin: the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district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are existed in geochemistry of the rocks and the mineralization of the deposits among these three districts. Though results of Sr–Nd isotopes indicate that the parental magma of the sub-volcanic rocks in NVB were derived from EMI and EMII, however, the sub-volcanic rocks from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istricts have higher εNd(t) values (t = 130 Ma) and lower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t = 130 Ma) than those from middle district. The rocks from northern and southern districts are similar to EMI in geochemistry; in contrast, rocks from the middle district are close to EMII. Meanwhile, the deposits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show some differences in mineralization. The magnetites from the northern ore deposits are rich in Cu, Mo, Zn, and Mg and poor in Ca, Al, and Ti, which probably indicates that the magnetites from the northern ore deposits closer to hydrothermal genesis than to magmatic genesis, but the magnetites from the centre are closer to both magmatic and hydrothermal genese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a part of the sub-volcanic rocks is closer to EMI and another part to EMII in geochemistry, we suggeste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lower and upper crustal materials into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sub-volcanic rocks has taken place by different manner and processes. Integrated with analysis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NVB,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ub-volcanic rocks have recorded the geochemical imprints of the subduction of Yangtze block towards North China block during Indosinian Period and the delamination of the lower crust of Yangtze block during Yanshanian Period.  相似文献   
962.
长江中下游深部构造及其中生代成矿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本文利用地震、大地电磁数据以及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明确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现今深部构造,系统分析了其成矿动力学演化机制。本区发育有三大断裂体系:大别-苏鲁前陆断裂系、江南-雪峰断裂系和中国东部NE-NNE向走滑断裂系。大别-苏鲁前陆断裂系为一自北向南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而江南-雪峰断裂系为一自南向北的多级逆冲推滑构造,它们沿来安-望江-阳新-天门一线形成强烈的挤压对冲构造样式。中国东部NE-NNE向走滑断裂系早期主要表现为左行平移走滑并侧向挤压,参与了对冲构造形成过程,只是部分切割其它两个逆冲体系。这三大断裂体系均经历了印支-燕山期穿时递进的构造变形。152~135Ma,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时,板片可能沿着转换断层撕裂并产生底侵体。下地壳在底侵体的烘烤作用下熔融并受到混染,其岩浆在多级逆冲推覆和滑脱构造背景下充分结晶分异形成低镁埃达克岩,于断隆或隆坳过渡带生成铜矿。135~127Ma,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地幔开始上隆,诱发加厚岩石圈沿着郯庐断裂带局部拆沉,并引发富集地幔上升流。其与残留地壳交代反应,在郯庐断裂带两侧形成高镁埃达克岩。古太平洋板块继续向南西俯冲并发生逆时针旋转,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数NNE向断裂已转变为右行走滑,形成右行右阶的走滑拉分盆地。上隆地幔的基性岩浆沿着深切地壳的走滑断裂上升到盆地中,快速冷却形成橄榄玄粗岩岩系,从而在接触带或潜火山岩体顶部分异产生铁矿。  相似文献   
963.
松辽盆地北部具有优异的砂岩型铀矿勘探潜力,为了快速圈定有利勘探区,通过复查油气钻孔放射性测井资料中高伽玛放射性异常,结合油田地质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铀源、构造、沉积、水动力、古气候、还原体等基本成矿条件的时空配置关系,构造反转作用形成剥蚀天窗,局部发育区域性古层间氧化带,含氧水在灰绿色地层中流动,促使铀的迁移和富集,并在氧化带前锋线及其附近沉淀,形成砂岩型铀矿床。四方台组和嫩江组上部砂岩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重点找矿层位,西部斜坡区、大庆长垣及周边地区和朝长地区为有利找矿区。  相似文献   
964.
阮诗昆 《江苏地质》2019,43(1):50-56
三矿沟—多宝山—争光成矿带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集区,发育有三矿沟矽卡岩铜铁矿床、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争光浅成低温金矿床等典型矿床。基于已获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资料,重点解剖多宝山、三矿沟和争光3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发现3个矿床的成矿类型和地质特征大不相同,成矿时代(加里东期、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期)各异。综合地质研究表明,多宝山矿床形成于岩浆弧背景,三矿沟矿床为弧后伸展背景的产物,争光矿床形成于碰撞后陆壳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965.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是最主要的产铀花岗岩。广西北部形成于新元古代的摩天岭岩体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前人对华南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较深入,但对以摩天岭岩体为代表的新元古代古老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铀矿成矿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摩天岭岩体规模巨大,相带分布明显,内部相带和过渡相带发育,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体具有富硅富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的特点,属S型花岗岩; 2)摩天岭岩体形成于850~760Ma之间的新元古代; 3)摩天岭岩体铀成矿潜力巨大,铀矿化以铀-绿泥石型和铀-硅化带型为主,铀-绿泥石型的代表矿床——达亮矿床形成于360~401Ma,是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及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铀-硅化带型铀矿的代表——新村铀矿形成于47Ma,是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作用下构造-热液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4)摩天岭岩体中铀矿床的铀源来自于元古界四堡群、丹州群和摩天岭岩体本身;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同时有深部流体的参与;热源主要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喜马拉雅期伸展背景下的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5)摩天岭岩体铀成矿经过了新元古代铀预富集、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早期的区域变质-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喜马拉雅期的构造热液成矿作用等几个阶段,形成了类型丰富、规模较大的铀矿床,铀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66.
周星 《地质与勘探》2019,55(3):736-752
广西南丹-宜州台沟盆地是我国石炭系锰矿的重要富集区。根据构造和岩相古地理的演化特征,盆地内划分出3种台沟类型:南丹式台沟、龙头式台沟、里苗式台沟。早石炭世晚期存在两个成锰旋回,南丹-龙头地区为下旋回锰矿,同德-里苗地区为上旋回锰矿,反映了早石炭世晚期成锰中心由西北往东南迁移的过程。锰矿主要富集在区域性同沉积大断裂的转弯处、或与次级同沉积断裂的分支部位,距同沉积断裂200~1000m范围是锰矿最有利的富集部位(沉积中心)。根据同沉积断裂→台沟→岩相→锰矿的成矿规律,认为三岔-忻城同沉积断裂西侧的肯棚-洛富-里苗-塘岭地区的巴平组地层、天峨-东兰-九圩同沉积大断裂东北侧附近台沟盆地的榴江组及巴平组地层是今后深部锰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67.
刘灵  杨宏辉  石庆鹏 《贵州地质》2019,36(3):207-214
贵州热液型重晶石矿分布主要在黔东北、黔南及黔东南地区,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集中分布特点。按照构造分区、矿床式及矿床边界等原则,将贵州热液型重晶石矿床划分为务川-湄潭重晶石矿集区和施秉-都匀重晶石矿集区,按矿床产出构造部位不同分为丰水岭式和顶罐坡式。前者产于黔北隆起区,矿床以萤石、重晶石共生为特征;后者产于黔南坳陷区,矿床以单一重晶石为特征。矿床主要受地层、岩相、构造和Si/Ca界面的控制。建立"矿源层-容矿层-盖层"的找矿模式,区内下寒武系牛蹄塘组(留茶坡组)黑色岩系为主矿源层;当大气降水下渗地下,受地热增温作用发生水-岩反应形成热卤水,热卤水与Ba元素混合形成含矿流体;当成矿流体通过深大断裂运移上升至Si/Ca界面附近发生侧向分异,导致矿液在容矿层(碳酸盐岩)断裂构造带内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968.
杨娟  黄燕  陈有明 《华东地质》2019,(4):273-279
利用MSS、ETM+、CBERS-2、BJ-2、02C和TH1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分别提取1975年、2000年、2007年和2016年皖江经济带湿地现状及变化的遥感信息,研究皖江经济带湿地遥感现状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皖江经济带湿地类型主要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市县级地域湿地分布不均、类型不全;1975—2016年,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增长率为55.32%;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减少率为69.97%;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面积较稳定,增长率分别为1.80%和2.06%。湿地变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5—2007年),湿地面积总体增加,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第二阶段(2007—2016年),湿地面积总体增加,但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面积增加,沼泽湿地面积继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继续增加,湿地面积增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69.
基于市场抽样调查的结果数据,按照客源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将来华外国游客主要分为4个文化群体:欧洲文化群(主要包括英、法、荷、德、意、西)、东亚文化群(日、韩)、北美文化群(美国、加拿大)和澳洲文化群(澳大利亚、新西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归纳分析各个文化群体游客的文化表象以及特征,对来华游客的旅游认知评价行为的一般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分析了旅游认知评价行为的规律,探讨来华不同文化群体游客的认知评价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70.
赵文  张怀瑾 《岩石学报》2022,38(2):483-494
江西香炉山大型钨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侧新识别的钨矿带西段,为一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矽卡岩矿体主要产于中寒武统杨柳岗组含炭质灰岩和香炉山花岗岩接触部位.香炉山花岗岩具有细粒至中粗粒结构,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以钛铁矿为主.香炉山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6.37%~67.76%,并具有较高的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