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4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1.
This paper reports on recent experi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space, an Open Source (OS) library for the geographic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activity-travel behaviour. The paper begins with an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with respect to the convergence of Open Source technology, spatial analysis, and travel behaviour research. The remainder of the paper focuses on aspace; a collection of functions that, when combined with data describing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daily activities, can be used to visualize and describe spatial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activity spaces. These properties include: size, orientation, shape,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persion of activity locations contained within the activity space. Several planar geometries are used to transform measurable spatial properties into intuitive objects for visualizing spatial patterns of activity participation.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using data from the first wave of the 2003 Toronto Travel Activity Panel Survey,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space for basic and applied policy-based research into activity-travel behaviour. The toolkit is distributed as a downloadable ‘package’ from the Open Source R Projec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   相似文献   
12.
以烟台市为例,从生态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了2004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等方法计算了其可持续利用度。结果表明,烟台城市土地利用目前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WebGIS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Web Services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面向Geo-Services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构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项目进行了典型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无锡市政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以及部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城市发展方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雯 《地理研究》1996,15(3):16-22
在执行重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体制的计划经济背景下,我国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建设方针。但是分析表明,这一方针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的国情,必须调整现有的城市发展方针,选择适宜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因此,本文就适度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加速乡村城市化,积极合理发展小城镇;以及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指定城市化途径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的发展战略;空间布局模式和环境管理是文章讨论的三个主要问题。作者认为:(1)战略设想要立足于上海的发展,“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2)新的空间布局模式应为“逐步形成新的CBD,强化和完善金融和服务功能”;(3)城市发展和环境建设要协调。文章着重讨论了上海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黎夏  叶嘉安 《遥感学报》1997,1(4):282-289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增加,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可以定量地监测这种城市化的现象。但理,由一般的遥感动态监测方法所得的结果往往夸大变化的程度,以及获得一些不合理的结论.该文提出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改善遥感动态监测的精度。将该方法应用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东莞市,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成都市总人口、建成区面积等11个因子、作了主成份回归L-S估计和M-估计,讨论了成都城市发展对“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城区房屋建筑面积及总人口数是影响城市气候(气温)的主要因子,其次为城市人口总户数、建成面积等。 文中,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计算,回归效果比较满意(尤其是稳健回归)。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城乡边缘带时空离心推移的驱动力,认为必须而且可以对离心推移进行适当约束,以促进城乡边缘带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离心推移的约束机制及约束的基本方式,提出了约束的主要原则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较早,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而我国都市农业仍属新生事物。笔者简要介绍了日本、德国、新加坡和荷兰发展都市农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分析了都市农业的基本功能,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措施与建议,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政府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提高都市农业的科技含量,扩大都市农业园区的规模;高度重视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