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2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696篇
测绘学   185篇
大气科学   829篇
地球物理   1283篇
地质学   2088篇
海洋学   45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7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华南地区小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华南地区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以规划的方法控制该区小流域水污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从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的基本定义出发,重点分析了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的一般规范及其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小流域进行水环境污染控制时必须加强环境意识,提高环境工作者素质,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更符合华南地区小流域的水污染控制规划道路,为华南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2.
Soil water repellency can enhance overland flow and erosion and may be altered by fire. The Christmas 2001 bushfires near Sydney allowed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e severity, water repellency and hydrogeomorphological changes. For two sub-catchments with differences in fire severities in Nattai National Park, south-west of Sydney, this paper considers: (1) the links between fire severity based on SPOT image analysis and ground observation of fire severity and repellency; (2) the textural and organic/miner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eroded sediment; and (3) erodibility, erosion and deposition of soils in both catchments. Ground surveys show that image analysis reflects well the degree of vegetation consumption by fire, but cannot adequately predict the degree of ground litter consumption, associated soil heating and repellency effects. Fire had varying effects on repellency, leaving it unchanged, destroying it or enhancing it, depending on the soil temperature reached. The main post-fire hydrogeomorphological changes have been widespread erosion and colluvial and alluvial deposition of topsoil in foot-slope locations and river systems, but only localised redistribution of the highly erodible, repellent sandy subsurface layer. The fire did not trigger major geomorphological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but fires probably cause important topsoil and nutrient depletion and may also affect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13.
我国部分市郊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与防治途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分析了我国部分主要城市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以了解土壤中与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趋势及造成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大城市的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北方地区的土壤及农作物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普遍高于南方。重金属在农作物与土壤中的含量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已污染的土壤,可采用农业工程措施、生物修复法和施用改良剂等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14.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大气氮氧化物污染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中国南方某省所辖城市近年来N0x污染指数的测量数据的统计资料,建立了GM(1,1)灰色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探讨了大气中氮氧化物指数的变化趋势。所建模型残差仅1.17%,关联系数为0.9067,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可以为管理规则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5.
浙西石煤产区放射性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惠进 《地质通报》2003,22(9):725-728
浙江西部山区石煤资源丰富,广泛地被应用于石煤制品的生产和用做部分电厂、山区农村的燃料。石煤中U、Th等放射性核素含量高,致使部分石煤及其制品中U、Th等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U、Th是Rn的母体元素,衰变后不断释放出氡气,导致石煤产区居室内氡浓度和居民年辐射剂量当量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在分析该区部分石煤产区、石煤制品、石煤电厂以及居室中的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6.
窦润吾 《甘肃地质》2003,12(1):92-96
陇东地区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区 ,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岩土体的存在 ,加重了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作用的危害性。本文通过水土流失现象与地质作用的关系进行偿试性探讨 ,旨在从中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开展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在中国西部地区成都平原首次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了深层样元素的基准值及浅层样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元素的分布特征判断隐伏构造和隐伏岩体;探讨了在农业地质、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天然气预测、pH值计算等多目标的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8.
云南省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昭华  曾雪萍 《云南地质》2003,22(4):395-402
癌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研究表明:土壤环境中微量元素与肿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相关,个别地区的地方病与元素含量关系密切。对土壤中元素含量研究证实:云南癌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章详细讨论云南9种频发、52种常见癌症与元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9.
成都市浮尘物理与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成都市一环、二环路交叉处和纵贯市区人民路浮尘进行粒度、X射线衍射物相、元素组成等分析,研究了成都市浮尘的成分、元素含量、组合特征及其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对降低浮尘污染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0.
污染地下水治理过程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汉周 《水文》2003,23(4):8-12
污染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的恢复之所以往往收效不大,在于地下水去除污染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文中把之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客观不确定性;另一类则具有主观不确定性。前一类中包括:(1)污染含水层介质的非均一性;(2)污染物的非平衡吸附作用;(3)污染物吸附分配系数的非均一性;(4)部分有机污染物的非水溶性;(5)PAT方案中非完整井以及水流的影响等。后一类则包括数值模拟中模型的概化以及参数的取值等。最后,概述了研究此类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应包括问题的定义、不确定性分析以及风险(或失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