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3 毫秒
61.
地震观测台站远程测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远程测控系统,监测无人职守地震观测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室内商业供电状态、室内温湿度的监测,室内安全布防及报警;在区域遥测台网中心发现观测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专线网络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已损坏的辅助设备等。  相似文献   
62.
根据国家能源装备制造、煤矿机器人和煤矿智能化发展等政策要求,结合煤炭设备少人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针对现有煤矿井下钻机参数显示不全、缺乏有效监测、维修不便等问题,为实现自动化钻机地面远程监测,利用传感测量、软件开发、虚拟现实、网络通信、视频监测等技术研制了一种煤矿用自动化钻机远程监测系统。该远程监测系统包括了钻机主体、机载设备、网络通信部分和远程监测服务器。钻机主体为ZDY4500LFK型煤矿用钻机;机载设备包括了控制器和传感器组,用于实现钻机参数采集;网络通信部分包括了交换机、网关等,实现井下和地面的通信;远程监测服务器实现钻机参数和工况的监测。该系统研制后在鄂尔多斯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唐家会煤矿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数据传输准确,可实现自动化钻机的地面监测功能,为煤矿钻机的少人化、智能化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3.
森林火灾能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发现林区火源并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系统数据主要包括1∶1万地形图、1∶1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扑火队分布数据、瞭望台站数据、扑火物资储备数据、林业局管理机构分布数据、研究区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图等;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处理和管理、森林火灾监测、最佳扑火路径分析、防火扑火预案制定和决策、森林火险等级评价、林火趋势模拟和预测、灾害损失评估、相关图表和报告制作等.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C#)作为开发语言,基于Arc Engine 9.3组件进行二次开发,三维地图显示采用skyline Terra Explorer开发平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Arc SDE 9.3空间数据库引擎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4.
运用现代数码技术,设计了风浪要素数值化实景监测,对近距离局域风浪进行非入侵式自动图像监测与风浪数值信息提取.在设计中采取不同于常规风浪遥感散射回波反演的方式,通过人机互动,应用相似性搜索判别原理,实现了风浪场中波峰线的自动识别与绘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况分析与运算,获得波长、周期、波速、波向、波龄以及波高、波陡等各项要素的统计值.针对波高与其他波浪参数无直接解析关系式问题,依据风浪非线性动力统计特性的谱模型,建立了波高逆运算函数方法,通过实验调试参数由实景监测的波长推导出波高等风浪结构要素.经实验室及室外自然条件测试,该监测系统能给出合理的观测时段的风浪要素统计特征值.  相似文献   
65.
本文在分析国内地震系统应急视频会议建设、组网和应用的基础上,根据云南地震应急视频会议部署现状,提出日常、演练和应急3种视频会议组网模式,并在2018年8月13日、14日2次通海5.0级地震和2018年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组网中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云南省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6.
An effective approach,mapping the texture for building model based on the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theory, is proposed. The easily-ac-quired image sequences from digital video camera on helicopter are used as texture resource, an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space edge in build-ing geometry model and its line feature in image sequences is determined semi-automati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prod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data for car navigation show us an attractive future both in efficiency and effect.  相似文献   
67.
首次回击具有双接地点的地闪光学和电学特征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成像率为1000幅/s的数字化高速摄像系统和时间分辨率为1μs的快、慢天线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在广州附近观测到一次首次回击具有两个接地点的负极性地闪。两个分支到达地面的时间间隔约为30μs;在发生回击R2时,其中一个分支的直窜先导发展成为企图先导。观测发现M一分量的发光要比梯级先导强;回击间的K一变化与云中的在击穿和通道的延伸有关,但不引起云地间通道的发光。光学和电场变化的同步观测证实了直窜一梯级先导的发展速度与前一次回击的时间间隔有关,较快的先导发展速度对应于较短的回击时间间隔,较慢的发展速度对应于较长的回击时间间隔。另外,本文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生双接地点的四种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68.
充分利用现有的无线资源,采用无线收发技术,研制和开发出一套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图像采集和传送,改变传统的短距离有线视频监控的方式。通过各个远程监控点的视频摄像机对不同目标进行视频监控,同时通过无线收发设备自动将远程监控点的现场视频状况以图像的方式传送到监控中心,进行录像和数据管理,实现对学校不同位置进行远程的图像监控和管理,以便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更好地维护校园的安全。  相似文献   
69.
Yongjun  Zhang  Zuxun  Zhang  Jianqing  Zhang  Jun  Wu 《The Photogrammetric Record》2005,20(111):285-302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and texture mapping of buildings or other man-made objects are key aspects for 3D city landscapes. An effective coarse-to-fine approach for 3D building model generation and texture mapping based on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techniques is proposed. Three video image sequences, two oblique views of building walls and one vertical view of building roofs, acquired by a digital video camera mounted on a helicopter, are used as input images. Lidar data and a coarse two-dimensional (2D) digital vector map used for car navigation are also used as information sources. Automatic aerial triangulation (AAT) suitable for a high overlap image sequence is used to give initial values of camera parameters of each image. To obtain accurate image line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outlines of the building and their line features in the image sequences is determined with a coarse-to-fine strategy. A hybrid point/line bundle adjustment is used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reconstruction. Reconstructed buildings with fine textures superimposed on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nd ortho-image are realistically visuali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of 3D city model generation has a promising future in many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0.
提出一种多尺度帧间边界变化检测方法,将当前图像划分为变化区域和非变化区域,变化区域内采用基于Hausdorff距离跟踪器找到对象在后继帧的最佳匹配位置;然后利用Snake模型拟合该位置上的非刚性形变,得到对象真实边缘;最后采用一种基于距离变换的最短路径法使开环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