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543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455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谢亘  喻光明  路英川  冯欣  田光昊  王然  王建 《现代地质》2021,35(6):1702-1712
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中部造山带南段,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演化的关键地区,对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特征,同时对于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时间的厘定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小秦岭北侧大湖金钼矿床围岩(花岗质片麻岩)的SIMS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其岩浆锆石谐和年龄为(2 455±59) Ma、变质锆石谐和年龄为(1 821±31) Ma。花岗质片麻岩具有高SiO2、富碱和低Al2O3、CaO、MgO、P2O5 的特征,同时富集LILEs(Rb、Th、K)、亏损 HFSEs(Nb)和Sr、P、Ti等元素。结合A/CNK-A/NK图解和Ga、Rb等微量元素特征分析,认为其原岩为A型花岗岩,具有非造山A1型花岗岩特征;大湖金钼矿床A型花岗岩在古元古代早期起源于基性岩浆(提供热源)底侵作用下的中—新太古代结晶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为陆内裂谷环境,并在古元古代晚期受到华北克拉通东部和西部陆块碰撞造山后伸展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靳立杰 《地质与勘探》2022,58(4):778-786
东昆仑地区出露的赛什腾组为一套边缘前陆盆地沉积,是原特提斯洋在东昆仑地区俯冲消减到碰撞闭合的沉积记录。对赛什腾组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源区的类型和性质。本次对赛什腾组的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典型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赛什腾组的变质碎屑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少量的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其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赛什腾组主要来自陆源碎屑岩或中酸性岩浆岩等长英质物质来源区,并且在沉积过程中有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群、万宝沟群等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此外,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岛弧花岗岩,也为赛什腾组提供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993.
本次研究对象为江南造山带西段桂北四堡地区新元古代辉长岩,主要由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组成,含有少量的橄榄石和钛铁氧化物,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以及少量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辉长岩锆石SIMS U-Pb谐和年龄为(830±7)Ma,指示其侵位年龄约为830 Ma。全岩具有低SiO2含量(48.46%~53.99%)、高MgO含量(9.27%~25.22%)、Mg#值较高(62~79)的特征。辉长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与典型的弧岩浆相似,具有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2.2~3.7,(La/Sm)N=2.5~2.9)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的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亏损的特征,还具有较高的Th/Nb比值(0.7~0.8)和低Nb/La比值(0.4~0.6)。辉长岩具有负的εNd(t)值(-6.3~-3.0)和正的εHf(t)值(8.0~12.1),指示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但有富集组分加入。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测辉长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俯冲构造背景,起源于受沉积物流体交代了的楔地幔。  相似文献   
994.
南羌塘盆地江鱼玛洛地区发育中侏罗统雀莫错组,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砂岩源区环境进行恢复. 化学风化作用指标(CIW)、化学蚀变作用指标(CIA)和A-CN-K图解反映砂岩的碎屑成分遭受过较强烈的风化. 化学组分指标(ICV)和Th/Sc-Zr/Sc图解指示主要为第一沉积旋回产物,伴有少量沉积再循环物质. 岩石元素Al2O3/TiO2、Th/Sc、Cr/Zr比值和La/Th-Hf源岩判别图解反映砂岩的碎屑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并混入少量基性铁镁质岩石. 砂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及SiO2-K2O/Na2O、La-Th-Sc、Co-Th-Zr/10、Sc-Th-Zr/10判别图解均表明该砂岩形成于大陆边缘裂陷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95.
The current margins of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Cratons provide arguably the best examples globally of anomalously high mineral endowment within a 100 km buffer zone, hosting 66 diverse world-class to giant ore systems that help explain China’s premier position as a producer of multiple metal and mineral commodities. After the cratonization of these crustal blocks during the Neoarchean-Paleoproterozoic, with incorporation of iron ores on assembled micro-block margins, the margins of the cratons experienced multiple convergence and rifting events leading to metasomatism and fertilization of their underlying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The rifted margins with trans-lithosphere faults provided pathways for Cu-Au (Mo-W-Sn)-bearing felsic to Ni-Cu-bearing ultrabasic intrusions and REE-rich carbonatite magmas,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sedimentary basins with both Cu-Pb-Zn-rich source units and reactive carbonate or carbonaceous host rocks. There was diachronous formation of hydrothermal orogenic gold, antimony, and bismuth systems in the narrow orogenic belts between the cratons. Complexity in the Mesozoic Paleo-Pacific subduction systems resulted in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and lithosphere extension and thinning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leading to anomalous heat flow and formation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giant Jiaodong gold province on its north-eastern margin. These gold deposits, many of which formed from fluids liberated by devolatilization of previously metasomatized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helped propel China to be the premier gold producer globally. The thick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of the cold buoyant cratons helped the preservation of some of the world’s oldest porphyry-skarn and epithermal mineral systems. Although craton margins globally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a diverse range of mineral deposits, China represents the premier example in terms of metal endowment due to the anomalous length of its craton margins combined with their abnormally complex tectonic history.  相似文献   
996.
汪恩满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47-1152
根据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来分析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发现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渐进性、滞后性和单一性特征。并因不良惯性的路径依赖陷入非效率的锁定状态,主要表现为:方式手段上重审批轻监管、管理理念上重管理轻服务、体制机制上重政府主导轻市场参与。分析认为,原有管理制度的惯性作用和改革的阻力与动力,是影响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性的主要因素。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改革创新需要从降低改革阻力、克服制度惯性、增加改革动力等三个方面来打破原有管理制度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997.
徐容  邓军  程韩宇  崔晓琳  王传斌 《岩石学报》2018,34(5):1271-1284
华南板块西缘和西南三江腾冲-保山地块发育我国两个重要的Sn成矿带。两个带大规模岩浆活动和Sn成矿作用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它们的成岩-成矿年龄时限均在晚白垩世,分别为78.9~60.0Ma和108.0~74.1Ma,分别集中在76.0~62.0Ma和98.0~82.0Ma,自西向东总体显示逐渐变老的趋势。晚白垩世成矿相关的岩浆岩均属于花岗质岩类,表现出高硅、富铝、富钾,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相对富集Rb、Th、U而相对亏损Ba、Nb、Sr、Ti,具明显的Eu负异常,初始锶值(~(87)Sr/~(86)Sr)_i集中在0.7038~0.7283,同时具有低的ε_(Nd)(t)值(-11.6~-6.9)和ε_(Hf)(t)值(-18.1~1.2),反映岩浆岩主要起源于地壳。本文分析结果联合区域地质证据表明,腾冲-保山地块晚白垩世处于新特提斯洋俯冲环境;华南板块西缘岩石圈伸展可能受控于东侧太平洋俯冲回撤的远程效应,也可能系西侧新特提斯洋俯冲回撤的响应,抑或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华南板块西缘和腾冲-保山地块的成岩-成矿年龄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类似性和空间差异变化,本文提出新特提斯洋俯冲联合作用模型:即华南板块西缘晚白垩世成岩-成矿活动也可能受控于特提斯构造域,为新特提斯洋俯冲后在板块逐渐回撤的过程中自东向西逐渐诱发晚白垩世广西西缘、云南东南部软流圈上涌和腾冲、保山地壳减压熔融,进而导致岩浆活动和大规模Sn成矿作用。该模型对于丰富晚白垩世西南三江-华南西缘跨区域成岩成矿构造环境提供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998.
西藏蒙亚啊矿床是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Mo多金属成矿带内发育的Pb-Zn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形成时代的精确厘定,是正确理解矿床成因机制,准确评价成矿潜力的关键。目前蒙亚啊矿床成矿时代的研究主要针对矿区内的花岗斑岩岩体或矿石矿物铅同位素展开,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基于成矿作用类型的差异,将蒙亚啊矿床的矿体进一步划分为矽卡岩型矿体和斑岩型矿体,而最具经济价值的硫化物成矿作用为矽卡岩型矿化。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云母Ar-Ar测年对蒙亚啊矽卡岩型矿体开展了定年工作。蒙亚啊矽卡岩型矿体中与闪锌矿共生的白云母的Ar-Ar同位素测年显示,其Ar-Ar坪年龄为54.60±0.40 Ma,正等时线年龄为54.45±0.67 Ma。根据白云母与矿石矿物的共生关系可知,该年龄应代表了蒙亚啊矿区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时代。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蒙亚啊Pb-Zn矿床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但主成矿期形成于印度-欧亚陆-陆碰撞的主碰撞阶段,而新特提斯洋壳板片的回卷可能是矿床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9.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阿腊德依克赛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组成。玄武岩LA 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3.8±2.4 Ma,MSWD=0.82(95%置信度),时代为晚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51.05%~59.31%,TiO2为0.90%~1.33%、全碱K2O+Na2O为3.97%~8.07%,富钠贫钾(Na2O/K2O2)。A12O3为16.58%~19.84%、MgO为2.50%~5.01%,Mg#为35.04~47.62,主体属于亚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高(∑REE=41.12×10-6~73.93×10-6),轻、重稀土分馏较强((La/Yb)N=2.01~5.33),具轻微负Eu异常(Eu/Eu*=0.72~0.88)。相对富集LILE(Ba、Th、K和Sr),轻微亏损HFSE(Zr、Hf),Nb和Ta强烈亏损,Ti轻微亏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由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受俯冲带流体的影响,属于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火山作用的产物。西准噶尔东部增生造山作用滞后于西部,这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西天山智博铁矿床火山岩和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山集中产出多个大、中型海相火山岩型富铁矿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铁矿的成因被认为与火山作用有关,但对其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尚不清楚。文章研究了智博铁矿区出露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尝试探讨该问题。智博铁矿体赋矿围岩为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玄武岩和安山岩,侵入岩有晚石炭世花岗岩、花岗岩脉和闪长岩脉。玄武岩和安山岩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投影于火山弧范围内,在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320 Ma的花岗岩脉和319 Ma的石英闪长岩投影于岛弧环境,304 Ma的花岗闪长岩则投影于同碰撞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智博地区在早石炭世为岛弧环境,晚石炭世可能经历了岛弧俯冲向同碰撞环境的转变。玄武岩亏损Ta、Nb,相对亏损Th,富集Rb、U、Pb;安山岩亏损Ta、Nb,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U、Th、Pb,结合Sr/Th-Th/Ce和Th-Ba/Th图解判别,推测智博铁矿床玄武岩和安山岩岩浆源区为受到了俯冲带流体交代的楔形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