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初探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选用NCEP/NCAR、NOAA、国家气候中心(NCC)提供的各要素资料及NOAA-Hysplit模型,对2011年春末夏初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降水异常事件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并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27°N~~32°N,l10°E~120°E)区域在6月第1候...  相似文献   
102.
陈见  刘凑华  高安宁  梁维亮 《气象》2012,38(11):1348-1354
利用EC风场资料设置低纬南北风指数,探讨和建立广西暴雨预报指标。采用离散格点坐标方法,对1970-2009年1115次锋面过程分析,整理出全区性暴雨事件发生时对应的南风指数和北风指数、全区性暴雨事件不发生时对应的南风指数和北风指数,由此计算得到全区性暴雨事件发生的概率(等值线)随南风指数和北风指数的分布,再通过经验订正,归纳出广西全区性暴雨开始时间、暴雨落区、暴雨强度预报指标。经过对1970-2009年440次锋面暴雨过程检验,符合暴雨开始时间指标的过程比例为74.5%,符合暴雨落区指标的过程比例为75.9%,符合暴雨强度指标的过程比例为67%,均处于合理的范围,可以应用到暴雨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103.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正解变换的参数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家测绘局网上发布的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世界地图上选择参考点,利用参考点的坐标值计算投影参数进行正解变换时,因为极圈以上没有参考点,所以在极圈以上的高纬地区存在较大的误差。利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世界地图的原始设计参数和函数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精确的正解变换。  相似文献   
104.
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冻土带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两个重要地质环境之一.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多年冻土面积约1.4×106km2.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冻土层厚度和地温梯度特征,运用天然气水合物的热力学稳定域预测方法,确定中低纬度高海拔区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特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带热成因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热力学相平衡反映,水合物顶界埋深约27~560m,底界埋深约77~2070m.初步计算表明,青藏高原冻土带水合物天然气资源约1.2×1011~2.4×1014m3.在冻土层越厚、冻土层及冻土层之下沉积层的地温梯度越小的地区,最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气温的季节性变化对天然气水合物影响不大.在全球气温快速上升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将处于失稳状态,天然气水合物顶界下降、底界上升,与冻土带的退化相似,分布区逐渐缩小,最终将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通过对2001年1月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分析,总结出在500hPa南槽北脊高低纬反位相配置形势下,不利于冷空气南下越时南岭,低层冷空气只能在南岭北侧堆积,但当冷空气堆积到南岭两侧温差超过10℃以上,南岭以北的冷空气积聚已达临界值,一次不太强的冷空气补充也会使冷空气冲破南岭屏障,这时影响广东的冷空气已经是前几次叠加,强度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06.
用RINEX HO软件计算GPS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的高阶(二阶和三阶)电离层延迟,在此基础上组成GPS双差观测值中的高阶电离层延迟(ΔIH)p,qi,g。讨论了(ΔIH)p,qi,g与地磁纬度、基线长度、基线方向及太阳活动水平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用Bernese 5.0软件分别对进行了高阶电离层延迟改正的观测值和未进行高阶电离层延迟改正的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求得高阶电离层延迟对基线向量解的影响ΔbH。结果表明,ΔbH的数值很小,在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ΔbH与基线长度及太阳活动水平等因素间并无必然联系,但随着时段的减小,ΔbH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07.
The phys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clear-sky greenhouse effect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vaporare examined by including surface emissivity in the greenhouse effect formulation, and by introducing anew way to partition physical processes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In this new framework, it is found thatthe clear-sky greenhouse effect is governed by three phys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1) the temperaturecontrast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he atmosphere, (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emissivity andthe temperature contrast, and (3) the surface emissivity.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physical processes isassessed by computing their vertical and spectral variations for the subarctic winter and summer standardatmosphere using the radiation model MODTRAN3 (Moderate Resolution Transmittance code Version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contrast between the surface andthe atmosphere dominates over the other two processes ill magnitude. The magnitude of this process hassubstantial variations in the spectral region of 1250 to 1880 cm 1 and in the far infrared region. Due tothe low-level temperature inversion over the subarctic winter, there exists a negative contribution to thegreenhouse trapp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are, however, dominated by th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emissivity and the temperature contrast as well as the surface emissivityitself. The magnitudes of these two physical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the greenhouse trapping over thesubarctic winter are about 7 to 10 times of those over the subarctic summer, whereas the magnitude ofth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contrast ill the subarctic summer is only about 2 times ofthat in the subarctic winter.  相似文献   
108.
东亚扇区中低纬地区电离层暴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57~2006年间515个主相单步发展的磁暴事件,分析东亚扇区4个中低纬台站的电离层扰动类型及电离层暴开始时间,得到该地区电离层暴随纬度、季节和地方时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中纬区负暴明显,低纬区正暴明显;夏季负暴比正暴多,冬季正暴比负暴多,春秋季正负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差异.在东亚扇区,中纬区负暴开始时间主要分布在夜间及清晨时段,且在正午至午后时段极少发生.低纬区正暴开始时间主要发生在白天时段,且在夜间18~21 LT时段也易发生正暴.中低纬电离层正相暴平均延迟时间在10 h以内,负相暴平均延迟时间在10 h以上,且中纬区延迟时间明显比低纬区短.电离层暴延迟时间与磁暴主相开始时间对应的地方时很相关,正相暴对白天发生的磁暴比对晚上发生的磁暴响应快些,而负相暴正好相反.但电离层暴延迟时间与磁暴强度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9.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49~200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本资料,对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显著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差异,具有明显的时间日变化特征。同时指出,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频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量可能存在一定关系。此外,通过对在不同纬度带登陆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热带气旋所登陆的纬度带不同,其维持时间、衰减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0.
�����ͼ�Ȳ��γ�߶�Բ׶ͶӰ��������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и??????????????????????任??????????ò??????????????γ???????????????任??????????????????ο??????òο???????????????????????????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