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6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2002年6月—2003年9月,在中国北方重要养殖海区桑沟湾,采用呼吸瓶法现场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的季节变化,从代谢水平探讨了长牡蛎夏季死亡的原因。结果表明,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以及氧氮比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01)。三龄牡蛎的个体耗氧率7月份最高[2.86mgO2/(ind·h)],1月份最低[0.07mgO2/(ind·h)];个体排氨率8月份最高[6.45μmol NH4-N/(ind·h)],1月份最低[0.47μmolNH4-N/(ind·h)];一龄牡蛎个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38mgO2/(ind·h)和0.04—1.66μmol NH4-N/(ind·h)。三龄个体单位个体耗氧率、排氨率高于一龄牡蛎,而单位软体干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则小于一龄个体。一龄个体的氧氮比变化范围为16.7—58.0,10月份最高,一月份最低;三龄个体的氧氮比变化范围为8.7—64.0,6—7月份较高平均为52.7,8月份产卵后迅速下降到14.7,氧氮比的剧降表明该阶段长牡蛎代谢消耗了大量的蛋白质,使其体质脆弱,可能是引起三龄牡蛎夏季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2004年7~8月在台湾海峡南部的5个站位,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及其生产力.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为无壳纤毛虫,尤其是急游虫类和侠盗虫类.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52~0.72/d,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45~1.33/d,相当于每天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36%~74%和初级生产力的88%~141%.微型浮游动物的次级生产力(MP02)为初级生产力的28.5%~58.4%.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在台湾海峡夏季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