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1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873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650篇
地质学   2271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3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1.
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前景与找矿方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津 《中国地质》2008,35(5):771-802
本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今后深部找矿的主要对象是:找隐伏含矿岩体及有关的各类矿体,找岩体中的大型斑岩型矿床,找受岩体和五通砂岩联合控制的层状矿;讨论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中要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强调应发挥包括重力、磁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岩性探测仪及多种天然地震法和化探方法等综合方法的作用,并与地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密切结合;讨论了方法应用试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是从本区大地构造的演化探讨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前景,认为这一地区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挤压造山带及其前陆区,在岩石圈强烈挤压下形成地壳增厚和深部物质的挤出折返,使深部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层推到地壳浅部;深部生成的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及地幔熔融岩浆同时上侵;生成大量钙碱性岩浆并存储在中地壳部位,通过长期与中下地壳金属物质进行交换,形成矿液的集中优势,通过后期出现的张性断裂构造而进入地壳表层,再经过与围岩发生物理化学成矿作用后沉淀成矿。归纳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带一种新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对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三水组、大 山组、古新统莘庄组及始新统 心组、宝月组的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1)旋转运动是该区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顺时针旋转盆地拉张发育,这时针旋转盆地挤压衰亡,发育的程度与旋转角度有关;(2)始新世该区旋转方向由顺时针旋转变为道时针旋转,对应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方向的改变,说明三水盆地的形成发育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密切相关;(3)三水盆地所在的华南地块从晚白垩世至始新世在纬向上不存在明显的运动,一直停留在略低于现今纬度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4.
15.
以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Nd同位素变异特征为依据,确定鲁苏榴辉岩为多成因、多来源和多阶段,指出主要是在印支期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挤入的上地幔碎片以及不同原岩类型的壳内高压变质岩碎块。燕山晚期的区域构造热事件使得某些榴辉岩的同位素体系再平衡。  相似文献   
16.
17.
A spread of warm water from the first crest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is periodically enhanced by northward warm water intrusions from the main current. The water type in the spread area was previously found to be the same as that in the Kuroshio front at depth. In looking for the possibl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northward warm water intrusions, a dynamic analysis in the Kuroshio fron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CTD, ADCP, AVHRR and ARGOS buoy data, obtained in 1996 by the R.V. Hakuho Maru. Downstream, cross-stream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were found by using a "stream coordinate system". The velocity field in the Kuroshio front at the first crest showed a double structure with two surface velocity maxima.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front, relatively high cross-stream (northward) and vertical (upward) velocities were found. Thu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while water particles flow downstream along the first stationary meander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they also experience lateral and vertical movements which allow the deeper water from an upstream location to rise to the surface layer, and in certain locations to deflect northward. By assuming isopycnal mov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potential vorticity, it was found that in those locations where anticyclonic curvature of the meander increases, warm water is more likely to deflect northward. High ageostrophic components observed in the first 300 m of the water column are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relatively high cross-stream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front.  相似文献   
18.
19.
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对赤道暖池区海流作了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观测;根据美国释放的漂流浮标不同时刻位置的资料,分别对赤道及其南、北海域的表层漂流状况作了计算分析,指出:从1°N向北存在单一的北向流;从1°N~1°S这个近赤道区域内为东向流;1°N~2°S区域为过渡区,以东向流为主,个别浮标出现涡旋状运动。2°S以南为一反时针运动的大涡旋。  相似文献   
20.
底部浮泥表层推移速度分布的ADCP—GPS估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DCP对底跟踪走航观测的流速数据中包含水体底部浮泥、底沙运动信息,对比GPS定位方法算出的水体流速数据可以分离出浮泥相对于GPS定位的运动信号,从而达到对底质推移观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