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Sodium accumulating playas (also termed sodic or natric playas) are typically covered by polygonal crusts with different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hort‐term (hours) dynamics of these patterns or how pore water may respond to or drive changing salt crust patterning and surface roughnes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se interactions because playa‐crust surface pore‐water and roughness both influence wind erosion and dust emission through controlling erodibility and erosivity. Here we present the first high resolution (10?3 m; hours) co‐located measurements of changing moisture and salt crust topography using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 and infra‐red imagery for Sua Pan, Botswana. Maximum nocturnal moisture pattern change was found on the crests of ridged surfaces during period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relative humidity. These peaks experienced non‐elastic expansion overnight, of up to 30 mm and up to an average of 1.5 mm/night during the 39 day measurement period. Continuous crusts however showed little nocturnal change in moisture or elevation. The dynamic nature of salt crusts and the complex feedback patterns identified emphasize how processes both above and below the surface may govern the response of playa surfaces to microclimate diurnal cycles. © 2015 The Authors.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3.
利用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表达不同的内容、传递不同的信息,可揭示不同的现象与规律。宏观的大尺度数据通常是由较精细的小尺度数据经数据综合而得。在论述土地利用类型综合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由土地利用类型尺度上推引发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综合过程,并给出类型转换、同类图斑合并、小图斑取舍与处理、数据简化与拓扑关系维护的处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尺度上推问题。重点论述构建小图斑的多边形骨架线并将其剖分、归并入相邻图斑的小图斑处理方法,提出基于Douglas-Peucker算法改进的构造平衡线的多边形简化方法,对土地利用类型图斑进行简化,使简化前后面积及拓扑保持一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综合,并可作为其他GIS数据尺度上推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4.
三角剖分算法是计算几何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现有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大多不能同时兼顾算法的简单有效性、适用性以及三角网的质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块的任意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多边形的自适应分块区别于传统的格子分块,它充分顾及了多边形边作为剖分三角网约束边这一特点,通过选择原始多边形一定数量的边,并对这些边构建最优三角形,将原始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简单多边形,这些简单多边形之间通过三角形进行连接。至此,原始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直接转化为这些简单多边形的三角剖分,这样由一条边寻找一顶点构建最优三角形,直接在该边所在的简单多边形内进行搜索,大大减少了点的搜索范围,提高了算法效率。利用基于边优先的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对分块后的小多边形进行三角剖分,从而完成整个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算法具有适用性广,剖分三角形网形稳定、最优,思路简单,易于实现,执行效率高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本算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5.
针对复杂居民地多边形的信息挖掘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级图划分聚类分析方法,构造居民地多边形的图模型,并通过对图模型进行粗化匹配与重构、初始化分和细化得到聚类结果.首先构建研究区域内居民地建筑物的Delaunay三角网,生成包含研究对象之间的邻接信息图;然后结合空间认知准则和人类认知的特点,采用形状狭长度、面积比、凹凸性、距...  相似文献   
166.
介绍摄影测量数字成图系统中地物数据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该算法是摄影测量数字成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模块,用户不用输入其它相关信息,可直接利用地物数据自动生成结点、多边形及内点。该算法已达到实用化阶段,并已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7.
三维模型重建中的凹多边形三角剖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penGL作为通用的开放式三维图形标准,在三维模型重建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它只提供绘制填充凸多边形图元的函数,因而难以处理很多具有凹多边形外形的三维实体。文中提出了一种对凹多边形进行递归三角剖分的分割算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成功地用于基于OpenGL的建筑物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168.
体积参数是空间体对象形态分析的基本内容,难点是不规则体的体积计算。本文提出的点云"切片法",快捷准确地解决了由三维激光扫描空间体对象所得点云体的体积计算难题。该法先将三维激光扫描空间体对象所得点云按特定方向顺序进行等间距的切片处理,得到与点云体相对应的、离散的系列点云切片;再依切割次序逐一搜索点云切片外轮廓多边形,并计算多边形(即点云切片)的面积;最后,利用切片面积和相邻切片间距求解点云段块体积,并求和得到整体点云体(即所扫描空间体对象)的体积。算例计算结果与分析表明,基于切片的不规则体的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体积计算方法正确、简洁、可靠、高效、可控,可以解决不规则体的体积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69.
首先研究基于εσ模型单一折线段不确定性误差带,导出误差带边界线的解析表达式;然后通过算例分析,针对开折线和闭折线两种情况,由单一折线段误差带边界线的解析表达式,编程绘出位置不确定性随机折线的可视化图形。理论分析和可视化图形表明,在两条相邻折线的公共端点处,前一线段的右误差半圆的半径和后一线段的左误差半圆的半径未必相等,实际分析中需考虑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0.
空间聚类是挖掘空间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现有方法难以处理几何、分布特征差异大的面群聚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要素分布密度的描述参数—聚集度,并设计了一种自然面群聚类方法.首先,分析了面要素分布密度的影响因子,定义了聚集度的概念,设计其计算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及优势;然后,基于聚集度和边界最短距离建立相邻面从属关系,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