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38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桡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和较高营养级消费者之间的关键联系环节,掌握桡足类的现场食物组成对于准确评估海洋食物网中的营养关系和能量转移至关重要。本研究中,我们以中华哲水蚤这一在中国、日本以及韩国近海具有重要生态地位的大型哲水蚤属桡足类为研究对象,应用之前开发的基于PCR的克隆技术,通过分析中华哲水蚤所摄食生物的18S rDNA序列,研究了中华哲水蚤的现场食物组成。结果揭示了南黄海(Y19站位)和渤海(B49站位)中华哲水蚤食物组成的多样性。共检测出43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别隶属于13个类群:硅藻(Bacillariophyta)、甲藻(Dinoflagellata)、硅鞭藻(Dictyochophyceae)、金藻(Chrysophyta)、Katablepharidophyta、浮生藻(Pelagophyceae)、无根虫(Apusozoa)、水螅水母(Hydrozoa)、栉水母(Ctenophor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被囊动物(Tunicata)、毛颚动物(Chaetognatha)以及海洋真菌。结果还表明,当发生藻类暴发时,中华哲水蚤可以摄食引发藻类暴发的藻种。当周围海域浮游植物的丰度相对较低时,中华哲水蚤可以选择摄食各种后生动物尤其是水螅水母和栉水母的卵、幼虫或者有机碎屑。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是一种杂食性桡足类,它对食物的选择依赖其生活海域中食物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72.
1IntroductionThe class bivalvia includes many well-knownmarine invertebrate species because the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quaculture.Most cytogenetic studies ofbivalvia have focused primarily on chromosome num-ber and gross morphology(Insua et al.,1998).…  相似文献   
73.
廖秀珍  林荣澄 《台湾海峡》2006,25(4):490-497
应用分子系统发育学的方法,以多毛类18S rDNA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 Ⅰ)基因序列片段为分子标记,结合形态学特征对它们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四索沙蚕-梯斑海毛虫分枝的遗传距离为0.044,(四索沙蚕-梯斑海毛虫)-小头虫分枝的遗传距离为0.072,四索沙蚕分枝与岩虫分枝的遗传距离比较大,为0.091.分析结果显示18S系统发育树将仙女虫科定位为矶沙蚕目的内群分类单元,100%的Bootstrap值进一步表明仙女虫科和索沙蚕科的姐妹群关系;分析结果还显示了小头虫目与矶沙蚕目的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4.
厦门地区近海温泉嗜热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陈新华 《台湾海峡》2007,26(1):61-70
嗜热菌是一类特殊的极端环境微生物.本文所用的实验样品采集于厦门地区两个近海温泉的4个不同位点,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对所分离到的312株细菌进行了归类总结,鉴定出嗜热栖热菌、嗜热脂肪泥土芽孢杆菌、嗜高温纤维分解菌、泥土芽孢杆菌属、水生栖热菌、假单胞菌属、木糖氧化无色杆菌、uncultured sheep mite bacte-rium、uncultured gamma proteobacterium等9种嗜热菌株,其中嗜高温纤维分解菌和嗜热栖热菌是主要的可培养优势菌群.其生长温度均在60-85℃,中性pH值.从而得出厦门地区近海温泉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类群信息,并发现了某些可能的新菌群,有助于了解该地区近海温泉特有环境下的可培养的微生物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75.
泰国近海习见有毒立方水母和钵水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线粒体16S rDNA和核基因18S rDNA片段,对泰国沿海常见的有毒水母进行遗传分析,并比较了2个基因片段作为通用分子标记,在研究水母类多个纲的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泰国近海的有毒水母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所获得的32个样品可以分为9个种,包括4种钵水母、4种立方水母和1种水螅水母。然而,完全确定各种的分类地位,还需要更多的形态、生活史等方面信息。两个基因片段均能明确区分各种类,但核基因18S序列比线粒体基因片段更为保守。根据16S基因片段序列计算水母种内和种间的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发现所研究的9个水母种类,种内遗传距离在0~0.050之间,其中94%的种内遗传距离小于0.040,同纲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04~0.474,其中91%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0.250;而利用18S基因,种内距离在0~0.002之间,同纲种间距离为0.008~0.066(平均为0.038,SE=0.006)。16S的AT碱基含量明显高于核基因18S,且16S的碱基含量在不同纲之间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表明水母线粒体16S基因的突变率相对较高,适合研究水母较低分类阶元以及种下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6.
利用DNA序列测定技术测定了真虾下目7科8个种的线粒体16S rDNA部分序列,与从GenBank检索得到的12个相关种的16S rDNA部分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及16S rDNA在真虾类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比对序列长353bp,其中变异位点221个、简约信息位点180个。碱基转换替代速度比颊换替代速度慢。以螯虾下目的Austropotamobius pallipes为外群构建了这20种真虾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支图,结果展示:(1)长臂虾科隐虾亚科的Awhistus custos远离长臂虾亚科分支。而且它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首先与六足纲(Hexapoda)的昆虫比对上。(2)长臂虾科长臂虾亚科的两个近缘属Palaemon和Palaemonetes问的4个种混合相聚,说明传统形态分类中以大颚有无触须作为这两个属的属级形态鉴定特征尚需进一步审定。(3)鼓虾总科藻虾科的Exhippolysmata ensirostris与褐虾总科褐虾科的Crangon affinis处在同一分支,而没与鼓虾科的种类形成姐妹群。研究结果表明,16S rDNA片段的序列很适合研究真虾类的属间系统发育关系,而在研究属上高级阶元或种下阶元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时较不敏感,因其变异对于种级水平显得过于保守,而对于科级以上阶元又显得太快。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饵料对真蛸(Octopus vulgaris)生长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实验采用4种饵料:蓝点马鲛(鱼组)、天津厚蟹(蟹组)、四角蛤蜊(贝组)和日本枪乌贼(鱿鱼组)分别投喂真蛸,分析了各实验组真蛸的日均摄食量、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经济效益比,以及饵料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指标方面,贝组的日均摄食量最高,而饵料转化率低于鱼组与蟹组;鱼组与蟹组的日均摄食量差异不大,但蟹组真蛸的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高于其他三组且经济效益最佳;鱿鱼组的日均摄食量、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比均低于其他三组。在真蛸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方面,鱼组均高于其他各组,而鱿鱼组的丰富度最低;在门水平上,软壁菌门、螺旋体门、变形菌门等10个门为真蛸的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摄食率最大的贝组真蛸肠道菌群中的支原体、乳球菌等11种菌为优势菌群,特定生长率最大的蟹组中真蛸肠道菌群中的弧菌、小纺锤状菌等5种菌为优势菌群。综合不同饵料对真蛸生长性能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认为蟹类是真蛸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78.
The genus Cylindrotheca consists of a small group of marine diatoms with a few species described. Eleven isolates of diatoms identified as 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morphologically were obtained from Jiaozhou Bay with their nuclear-encoded small-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 rDNA) and chloroplast-encoded rbcL gene sequences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Interestingly, very high sequence divergences of SSU rDNA and rbcL gene were found among these isolates, and numerous nucleotide variation of rbcL gene caused relatively few variation of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SSU rDNA and rbcL gene, respectively, grouped the isolates into 6 clades. Phylogenetic tree of SSU rDNA placed all the Cylindrotheca isolates together, separating them into two lineages clearly. LineageⅠ was composed of the eleven C. closterium isolate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together with another C. closterium isolate, but some clades were not well supported. LineageⅠwas contained two C. closterium isolates and one C. fusiformis isolat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rbcL gene also separated the Cylindrotheca isolates into two well-defined lineages. The eleven C. closterium isolates formed a lineage and all clades were supported strongly.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of SSU rDNA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distance within lineageⅠ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microalgae species (P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e existence of cryptic species within C. closterium.  相似文献   
79.
将采集自东海南麂列岛海域水样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1株针胞藻,将其初步鉴定为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以下称东海藻株),并使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及通过rDNA ITS序列测定、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和Jukes-Cantor距离矩阵分析,研究了其分子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0.
从我国南海北部大洋陆架外海域中取样分离培养的1株微微型浮游植物(SCSIO-8),以它为材料,对其生长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分类鉴定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CSIO-8为游离单细胞,细胞大小为(2.08±0.28μm)×(1.78±0.09)μm,无鞭毛,无蛋白核,以似亲孢子方式繁殖,形成2、4个子细胞;扫描电镜观察,SCSIO-8具有1个细胞核、1个线粒体和1个叶绿体,形成大量淀粉粒;SCSIO-8适应生长的盐度范围至少为0%-38‰,并可快速适应海淡水之间的转换;HPLC分析显示SCSIO-8细胞含有叶绿素a、b以及顺/反式紫黄质、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组分;经18S rDNA测序和对比分析,结合其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为Picochlorum sp.SCSIO-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