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831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范广洲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97,16(2):140-142
利用一个耦合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式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SiB-GCM),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积雪增加将使随后地夏季东、南来季风明显减弱,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季风区降水减少,索马里急流、印度季风的印度西南气流弱弱。另外,还提出欧亚大陆雪盖与整个高原雪盖和高原东部雪盖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敏感问题。与欧亚大陆雪盖相比,高原雪盖是影响  相似文献   
42.
集合预报及其在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概述了集合预报的基本概念,集合预报中期天气预报中的意义与作用,现有的主要集合预报产品以及集合预报在美国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的业务运行。简要介绍了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动力延伸预报和集合预报方面的试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厦门,安溪,九仙同山峰尤溪等4站25年5-6月逐时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汛期闽南地区不同形环境下的短历时降水的气候和条件气候的分布特征,得到若干对短时了和服务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4.
雷州半岛英峰岭剖面多期红土矿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州半岛英峰岭剖面多期红土矿物学特征初步研究*文国高文启忠朱照宇徐义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多期红土矿物学红土化雷州半岛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广泛发育的红土(包括红色风化壳和红色古土壤),记录了形成过程环境变迁的重要信...  相似文献   
45.
深成煤化作用是川南地区煤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本文着重阐明了构造对煤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泥沙输送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苗丰民  李淑媛 《沉积学报》1996,14(4):114-121
根据实测资料,本文定量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泥沙输送及其分布,并对辽河三角洲沉积区划作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本区泥沙以纵向搬运为特征。双台子河以西来沙和辽河西水道入海泥沙是区域东部拦门沙体和浅滩发育的主导因素。汛季大潮期,泥沙自西向东运移落淤在河口及毗邻浅水域;小潮期,泥沙除向东扩散外,大部泥沙向海方搬运。调查区可划分六个现代沉积作用区,即潮坪沉积区、辽河水下三角洲细粒沉积区、河口沙洲沉积区、波浪潮流冲蚀沉积区、河口冲积沉积区以及潮汐水道沉积区。  相似文献   
47.
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方林  陈德兴 《地球科学》1996,21(5):536-540
在系统统计湘南地区出露地层各类岩石成矿元素丰度,总体平均含量,浓度克拉克值和叠加强度参数基础上,结合湘南地区成矿特点,分析了W,Sn,Pb,Zn,Sb等元素的成矿作用,初步认为湘南地区仅沉积作用,海底火山作用及热卤水作用难以形成上述元素的大型矿床,但通过沉积改造,热液叠加作用有可能形成层控型铅,锌矿床和锑矿床。  相似文献   
48.
论述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背景、工程规划、工程特征、环境影响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工程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9.
Noriko  Hasebe  Hiroaki  Watanabe 《Island Arc》2004,13(4):533-543
Abstract   To determine how local geological events contributed to the evolution of accretionary complexes and eventual exposure of rock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levels, geochronological mapping was carried out using fission track (FT) analysis at the Kii Peninsula, southwest Japan. At this site, the original zonal structure of Cretaceous accretionary complexes parallel to the subduction zone is disturbed by the northward projection of the Shimanto accretionary complex. Twenty-six zircon FT ages were obtained from an area of ∼12 km in an east–west direction and ∼15 km in a north–south direction, and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i) ages ∼15 Ma (range ∼10–20 Ma), which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northwest–southeast valley; (ii) ages of ∼50 Ma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 and (iii) ages older than those in Groups 1 and 2. Based on results from eight zircon FT length distributions, the Miocene ages appear to be the result of spatial variations in heat influx and cooling after the regional exhumation of the area, as recorded by FT ages of ∼50 Ma.  相似文献   
50.
Being a composite collisional orogen between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blocks,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e combination, prolonged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their continental dynamics. The main sutur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Qinling, called Shangdan suture zone (SDSZ), had been studied in detail for about twenty years. Recently, another suture zone, called Mianl黣 suture zone (MLSZ), has been identified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It is characterized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