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08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620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率及更好地显示人脸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镜像图的LRC和CRC偏差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生成一种镜像人脸,再通过融合原始人脸和镜像人脸形成新的混合训练样本,最后利用LRC和CRC偏差结合进行人脸识别.新方法增加了训练样本的数目,克服了由于光照和姿态等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镜像图与LRC和CRC偏差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2.
Studying strong motion record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 shak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damage in earthquakes. Many regions in the world are either not instrumented or are sparsely instrumented. As such,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motion-damage correlations are lost. Two recent and damaging earthquakes belong to the class of lost opportunities, namely the Kashmir (Pakistan) earthquake of October 2005 and the Yogyakarta (Indonesia) earthquake of May 2006.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studies in earthquake-stricken regions is given, followed by two examples of investigative engineering seismology aimed at reconstructing the hazard from sparse data. The paper closes with a plea for responsible authorities to invest in seismic monitoring networks in the very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43.
基于特征点匹配及提纯的点云配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基于ICP点云配准算法配准时间长、收敛慢、需要较好初始配准等限制,本文利用现有的点云特征提取算法和描述算法,提取并匹配点云中的特征点,用RANSAC算法结合坐标转换模型剔除误匹配点对,用匹配点对在两点云中的坐标计算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从而实现点云的配准。相比ICP类算法,提高了点云配准的效率,同时提高了点云配准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44.
稀疏多项式逻辑回归在分类中仅利用图像光谱信息,导致分类效果不太理想.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局部与结构特征的稀疏多项式逻辑回归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加权均值滤波与拓展形态学多属性剖面对原始高光谱图像进行局部与结构特征提取;然后对二者进行加权平均特征级融合以获取更具唯一性的像元特征;最后由稀疏多项式逻辑回归分类器对融合结果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而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5.
机载LiDAR采集的点云数据中会存在一些局部区域地面点稀疏的情况,利用这些稀疏地面点构建DEM时会出现“三角面片化”的问题,严重影响DEM的质量。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局部稀疏地面点云与已有DEM的融合方法:将稀疏点云作为高精度控制点,在尽量保持原始DEM的地形形态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高斯核函数加权迭代插值算法对DEM进行高程局部改正,实现稀疏点云与DEM的一致性融合。试验分析表明,融合后的点云数据得到了较好的补充,由此构建的DEM地形形态自然,在精度上相对于融合前的稀疏地面点云有一定改善,在弱精度区域的可靠性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6.
陈弘 《海洋地质》2019,(1):75-81
X射线衍射法广泛应用于分析粘土矿物的含量和结晶特征,由于粘土矿物易与有机质结合形成有机-粘土复合体,是否去除有机质对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是伊-蒙混层矿物(含蒙脱石)和伊利石的含量,为得到可靠实验数据,必须重视对样品的前处理工作,对不同批次样品应该保持一致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47.
基于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稀疏表示的作物种植区域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新  荀兰  李俐  王蕾  孔庆玲 《遥感学报》2019,23(5):959-970
以华北平原黄河以北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傅里叶变换的谐波特征作为不同作物识别的数据源,利用稀疏表示的分类方法识别2007年—2016年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首先利用上包络线Savitzky-Golay滤波分别对2007年—2016年的时间序列MODIS LAI曲线进行重构,进而对重构的年时间序列LAI进行傅里叶变换,以0—5级谐波振幅、1—5级谐波相位作为作物识别的依据,基于各类地物的训练样本,通过在线字典学习算法构建稀疏表示方法的判别字典,对每个待测样本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求解稀疏系数,从而计算对应于各类地物的重构误差,根据最小重构误差判定待测样本的作物类型,并对作物识别结果的位置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7年—2016年作物识别的总体精度为77.97%,Kappa系数为0.74,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区域主要作物种植区域的提取。  相似文献   
48.
利用低温显微镜系统对含有不同浓度海藻糖的脂质体悬浮液 ,在不同的降温速率下的结晶现象进行显微研究 ,得出不同条件下的冰晶生长图像 ;并研究脂质体在不同的降温速率下的冻干过程 ,比较了不同降温速率下的冻干脂质体的外观和冻干脂质体复水后的囊泡粒径变化。结果表明 ,对于液体药品快速冻结后得到的冻干品质量优于慢速冻结。  相似文献   
49.
环境样品中甲基汞的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常用的环境样品中甲基汞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步骤,认为在实际的甲基汞检测过程中,选择或评价所选用检测方法的原则通常是,在确保检测限的基础上,首选考虑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如何,而快捷方便、经济实惠的检测技术也是现实运用中的实际需要。作为定量检测,GC分别与AAS、AES、AFS的联用是目前较常用的技术,而与ICP-MS或ID-ICPMS的联用,在今后的实际检测中将得到更广泛的运用。生物传感器检测到的汞一般是生物可利用的汞,降低其检测限并将其作为对污染水体与沉积物检测的重要方法,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总之,在人类对环境安全和身体健康日益重视的今天,发展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快速方便和低成本的检测技术是未来甲基汞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0.
The use of large-format digital cameras in aerial photogrammetry is leading to great improvements in photogrammetric production. Since they were first introduced about 10 years ago, the technological community has been test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is major change can be consolidated. But a certain (and understandable) bias may be noticed in the efforts that developers, researchers and clients are undertaking. Almost all of the efforts aim at checking the quality of automated measurements and ver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irected to stereoscopic measurements by human operators, which, nevertheless, still represent an important task tha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oduction chai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from a number of tests (13 operators from a variety of enterprises) performed to check the stereoscopic precision of Vexcel UltraCamD camera images compared with Leica RC30 film images. The main conclusion to be drawn from the empirical data is that stereoscopic precision does not depend on the type of came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