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4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799篇
测绘学   3605篇
大气科学   838篇
地球物理   989篇
地质学   1626篇
海洋学   870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060篇
自然地理   501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587篇
  2019年   694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663篇
  2015年   680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987篇
  2012年   774篇
  2011年   769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GIS网格体系结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就当前WebGIS发展中的空间资源共享问题,结合新兴的网格技术,从网格的角度提出了包括基础网格、空间数据网格、空间信息网格(狭义)、空间知识网格和空间服务网格在内的GIS网格体系,以期改善Internet上空间资源共享的环境。  相似文献   
992.
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空间分布及干湿驰豫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东北地区24个典型测站1951—2001年的降水量资料,利用EOF方法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同时,通过子波诊断技术结合突变点数建模技术,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降水演变周期特征,并对干湿态之间转换的驰豫时间做了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具有整体一致的性质,同时还存在南北及东西的差异;大部分站点都具有干→湿的驰豫时间长于湿→干的驰豫时间的特征,体现了东北地区容易维持干旱状态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3.
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揭示了地质灾害基本构成元素之一的承灾体的社会经济属性,对整个地灾灾情评估体系完整性的构建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明确性、统一性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等面积法作为基本手段,根据评价区实际情况算得的离散等积网格作为评价模板。结合“3S”(GIS、RS、GPS)技术,探讨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的实现方式,旨在提出“3S”框架内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实现模式。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文章提出了为实现易损性面评估而确立的评价对象之层次分类方法、评价模板构造计算方法、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空间信息集成模型。重点讨论在空间数据完整性基础上的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模式及以GIS空间分析算法模式为蓝本的空间数据处理和集成手段。在理念层面上,文章将空间分析实现方法分为现实评价区域、概念评价区域、数字评价区域、逻辑映射虚拟区域等4个阶段,认为在GIS环境下的地灾灾情评价原始空间数据、派生空间数据以及经专用模型集成后的结果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可以分为颜色序列、数字高程模型(DTM)及等值线3种表达方式。最后提出实现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的一般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994.
用卫星高光谱数据提取德兴铜矿区植被污染信息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在深入分析研究德兴铜矿矿区植被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美国EO-1卫星Hyperion高光谱数据,通过反演表征植物生理状态的光谱特征参数(红边位置和最大吸收深度)变异,提取与污染相关的信息,获取了矿山植被污染生态效应概况,为矿山污染的诊断和监测提供新技术和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995.
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需求、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纪平  王亮 《测绘科学》2006,31(2):54-56
本文总结了空间信息服务的现状,讨论了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服务的关系,提出了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的要求,讨论了空间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介绍了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6.
在对未来空间对抗的需求和测绘保障范围的拓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空间”的构想和实施空间测绘(深空测绘)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数字空间”的内涵和建立“数字空间”的技术与服务体系。“数字空间”建设应作为天空地一体数字化战场的核心内容,并为空间环境的认知与利用、控制空间以及空间目标的探测、识别、分类等技术手段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997.
一种基于网络拓扑关系的地图匹配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图匹配是车辆导航定位系统中提高定位精度的一种方法,其精度受定位数据、地图数据质量及坐标系转换关系的影响.在分析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拓扑关系的地图匹配算法.该算法只需将GPS定位数据和GIS 数据相结合,即可用算法的形式解决地图匹配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实验证明:该算法是一种精度高、效率好、实用性强的地图匹配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地理信息共享的理论研究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人类认识自然界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理信息共享的理论研究框架,将支撑地理信息共享的理论划分成以空间认知理论和信息传输理论、空间概念研究、地理数据模型研究和地理信息标准化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三层次结构,并对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99.
面向地上下无缝集成建模的新一代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上下无缝集成三维建模是新一代3DGIS的主要标志,地上下无缝集成建模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三维空间建模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目标层次与功能需求及三维空间模型现状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上下集成建模的两个层次和无缝集成的基本原理;阐述以CD-TIN为纽带、以BRep-TIN-GTP为核心、以三层混合模型为成份的地上下集成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结构与典型逻辑关系。并结合城市与矿山应用,介绍该集成模型在GeoMo3D系统中初步实现后的可视化效果。同时,指出了与地上下集成建模相关的近年3DGIS的主要攻关方向和重点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000.
一种改进的等高线断点连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雪莲  胡鹏  白轶多 《测绘科学》2006,31(1):111-114
介绍了几种现有的等高线断点连接方法,并在最小点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断点连接方法。此方法在判断断点间距离大小之前先对等高线进行预处理,即将各条目标等高线自动赋予不同的颜色值,然后将图幅进行格网划分,在不同网格内搜索断点,根据颜色的差异及距离的远近自动进行等高线连接。此方法连接的准确率高于一般的断点连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