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113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3245篇
海洋学   30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哈尼族普遍重视的三大节日是砣札札、札勒特和昂玛突。从天文历法角度进行考察,它们是源于古代十月太阳历的安排,前两个是在夏至和冬至的前夕分别两次过“年”。十月太阳历废止后,虽然出于民族感情依然保留,但受外界阴阳合历的影响,其节期发生了变更。另外,昂玛突是农耕礼仪中重要的春祈,与龙头节、社目节、上巳节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92.
The formation, age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zircon andmonazite were investigated across the prograde, low-pressuremetamorphic sequence at Mount Stafford (central Australia).Three pairs of inter-layered metapelites and metapsammites weresampled in migmatites from amphibolite-facies (T 600°C)to granulite-facies conditions (T 800°C).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ion microprobe U–Pb dating on metamorphic zircon rimsand on monazite indicates that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occurred between 1795 and 1805 Ma. The intrusion of an associatedgranite was coeval with metamorphism at 1802 ± 3 Ma andis unlikely to be the heat source for the prograde metamorphism.Metamorphic growth of zircon started at T 750°C, well abovethe pelite solidus. Zircon is more abundant in the metapelites,which experienced higher degrees of partial melting comparedwith the associated metapsammites. In contrast, monazite growthinitiated under sub-solidus prograde conditions. At granulite-faciesconditions two distinct metamorphic domains were observed inmonazite. Textural observations, petrology and the trace elementcomposition of monazite and garnet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first metamorphic monazite domain grew prior to garnet duringprograde conditions and the second in equilibrium with garnetand zircon close to the metamorphic peak. Ages from sub-solidus,prograde and peak metamorphic monazite and zircon are not distinguishablewithin error, indicating that heating took place in less than20 Myr. KEY WORDS: accessory phases; anatexis; trace element partitioning; U–Pb dating  相似文献   
993.
国外前寒武纪铁建造的研究进展与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长乐  张连昌  刘利  代堰锫 《矿床地质》2012,31(6):1311-1325
形成于早前寒武纪的铁建造,是一种富铁〔w(TFe)>15%〕的硅质化学沉积岩,其主要矿物组成是铁氧化物(磁铁矿和赤铁矿)及石英。根据铁建造的岩相学特征,将其划分为条带状铁建造和粒状铁建造;根据铁建造的沉积环境,将条带状铁建造划分为与火山岩有关的Algoma型和与细碎屑-碳酸盐岩有关的Superior型2种类型。铁建造的出现,起始于38亿年前,主要集中于28~18亿年,在18亿年之后有一个连续的缺失,但在8亿年左右因雪球事件而重新少量出现。Algoma型铁建造主要发育于中-新太古代,而Superior型则集中出现于古元古代;前者多形成于前寒武纪克拉通化之前,与海相火山活动和陆壳巨量增生密切相关,而后者多形成于克拉通化之后,与稳定发育的克拉通盆地和大气氧含量增加有关。Algoma型铁矿具有单个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和多层发育等特征,而Superior型铁矿则具有单个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层位稳定等特征。由于铁建造在地质历史上大规模发育且不重复出现,所以,开展铁建造的研究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铁建造的研究趋势是,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地球早期构造(地幔柱与早期板块构造)演化、水圈及大气圈组成与演化、地球早期生物活动,以及铁建造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凝灰岩主量元素具有高K、高Al、Si中等至高、低Na的特征;REE总体特征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REE在48.57~402.12μg/g之间变化,Eu呈现出负异常,在0.34~0.82内变化,δCe范围在0.80~2.08之间;微量元素中U含量在3.12~144μg/g之间,Ba、U、Th、Hf和Ce呈明显正异常,Nb、P、Ti和Rb呈现负异常。详细的分析表明:U的富集和一些微量元素如Ta、Dy、Lu等相关,Th与∑REE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些变化可能和盆地中铀矿的富集有关;凝灰岩的硫同位素总体呈现深源特征。根据以上的研究对凝灰岩的形成原因及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来源于秦岭造山带火山作用,其中的铀元素富集是由于砂岩型铀矿中铀向凝灰岩迁移而被还原所致。本研究对盆地砂岩型铀矿的铀运移和富集机理认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河北承德黑山铁矿床热液成矿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黑山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产于大庙斜长岩杂岩体中,是承德地区最重要的"大庙式"岩浆型铁矿床。笔者在矿区野外地质观察过程中发现,穿插于斜长岩中的铁磷矿脉、磁铁矿硫化物矿脉有热液成矿作用的显示,表明黑山铁矿床成因除传统认为的岩浆期结晶、熔离、矿浆贯入成矿作用外,还有热液期的成矿作用发生。本文对热液成矿期铁磷矿石中磷灰石和矿化蚀变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磷灰石中原生包裹体可以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单液相、单气相包裹体5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80~420℃,盐度主要集中于6.2%~38.9%NaCleq,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N2和CH4,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固相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石盐、白云石及铁氧化物子矿物。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和成分与磷灰石中的类似,但固相成分未发现石盐和不透明金属子矿物,均一温度变化于149~422℃,盐度变化于5.7%~22.9%NaCleq。成矿流体为CaCl2-NaCl-H2O-CO2体系,均一温度和盐度呈现正相关连续渐变的特征。铁磷矿石的磷灰石中原生包裹体为流体包裹体,盐度高,子矿物种类复杂,组成中富含CO2和CH4等,这些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机理可能与大气降水对岩浆热液的稀释有关。  相似文献   
996.
Based on the petrology of hydrothermally altered Archean basaltic greenstones,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of phase equilibria were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composition of a high-temperature (∼350 °C) hydrothermal fluid in an Archean subseafloor basalt-hosted hydrothermal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drothermal fluid was highly alkaline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calcite in the alteration minerals under a high-CO2 condition, and predict a generation of SiO2-rich, Fe-poor hydrothermal fluids in the Archean subseafloor hydrothermal system. The chemically reactive mixing zones between alkaline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slightly acidic-neutral seawater are characterized by inverse pH and chemical polarity to modern hydrothermal systems, leading to extensive precipitation of silica and iron oxyhydroxides on/under the seafloor. Such processes can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biotic formation of voluminous chert and subseafloor silica dike, the mechanism of silicification, and the pH-controlled generation of banded iron formation that has been arising mainly from the redox chemistry in the Archean ocean. Such high-temperature alkaline fluids could have had a significant role not only in the early ocean geochemical processes but also in the early evolution of life.  相似文献   
997.
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铝对砷(Ⅲ)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铝三种矿物,以氧化铁、氧化锰为吸附剂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As(Ⅲ)的影响,并讨论了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铝三种矿物对As(Ⅲ)的饱和吸附容量及等温吸附实验。pH值对氧化锰吸附As(Ⅲ)几乎不影响,对氧化铁吸附As(Ⅲ)在很大的范围内(pH为3.5~8.5)影响不大,离子强度对二者吸附As(Ⅲ)的影响不大,吸附反应在0.5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在优化吸附条件下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铝对As(Ⅲ)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8.38 mg/g、23.70 mg/g、3.52mg/g,三种合成矿物对As(Ⅲ)的饱和吸附容量: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铝。对实验数据进行Freundlich和Langmuir拟合,相关系数R均在0.98以上,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998.
幔源流体活动区天然气中微量H2是研究幔源H2同位素组成的最佳样品,但受目前测试技术的限制,能准确测试同位素组成的H2浓度下限仍然有待继续降低。前人研究表明,当H2浓度低于1.5%时,测试结果的误差较大,可信度较低,这可能与载气进样时在进样针孔附近发生了随机分馏有关。为了避免这种随机分馏,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压差进样的方法,即利用饱和NaC l溶液增加样品瓶内的压力实现进样。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进样方法,不同浓度条件下,H2同位素组成测试值的极差与标准偏差都随H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统计得到的绝对误差与仪器的误差范围相当。因此,该进样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微量H2在进样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分馏,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同时表明可以对现有设备进行合理改造,挖掘仪器的测试潜能。  相似文献   
999.
标准加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钢渣中的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琳娟  张琪  陆培培 《岩矿测试》2010,29(6):699-702
样品经硝酸-氢氟酸混合酸溶解后,用标准加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钢渣中的铁.实验探讨了钢渣的均匀性等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基体高、浓度高的样品稀释倍数过高误差越大,建议采用如旋转燃烧头、选择次灵敏线等降低仪器灵敏度的方法或采用标准加入法.并将标准加入法与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直接测定法进行比较,铁的实验结果分别为51.6%、54.2%、46.2%、16.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5.3%、2.0%、2.3%.标准加入-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测定基体高、浓度高的样品是准确可靠的.方法可用于环境类实验室用水剂标准溶液进行钢渣类样品中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辽宁本溪大台沟铁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溪大台沟铁矿床位于本溪市桥头镇,是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的鞍山式铁矿床。该矿床为隐伏的超大型铁矿床,埋深1100~1200m,已控制矿体延长2000m,最大延深840m,最宽处1100m。矿体总体为近直立的厚板状体,夹石很少,为单一矿体。矿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磁铁矿石)、赤铁石英岩(赤铁矿石)及其过渡类型的磁铁赤铁石英岩(混合矿石)。矿石品位较均匀,矿床有害杂质含量低。初步估算333+332类资源量约34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