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1篇
  免费   1050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测绘学   1003篇
大气科学   1634篇
地球物理   1369篇
地质学   1877篇
海洋学   616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502篇
自然地理   212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Drought in Bulgaria and atmospheric synoptic conditions over Europ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rought in Bulgaria is analyzed from the multiple viewpoints of statistical occurrence, spatial patterns, and synoptic conditions. A new index of drought, the SD (spatial-dryness) index, characterizes drought by both intensity and spatial ext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SD index is analyzed using global gridded data sets. Examination of transitional probabilities of multiple months and years with drought occurrence suggests persistence is sufficiently frequent to be important for climate-relate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Finally, it is shown that specific seasonal synoptic patterns are associated with wet and dry conditions in Bulgaria.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82.
Refractive indices of incompletely hydrated tephra glasses vary widely. Thus, glass refractive index is not a practical indicator for identifying Holocene tephras. Hydration near the surface of tephra glass shards can be removed by either hydrofluoric acid treatment or annealing for 12 h at 400°C. The annealing procedure is a particularly reliable and simple way to dehydrate tephra glasses. Standard deviations (s) of refractive indices for glasses after 12 h annealing are small (s=0.0014–0.0018), in contrast with untreated glasses (s=0.0034–0.0405). The refractive indices of dehydrated tephra glasses are 0.006–0.014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untreated (hydrated) glasses. Using the 400°C 12-h annealing procedure, values for the refractive indices of eight Holocene tephras in Hokkaido were obtained. These refractive indices are useful indicator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orrelation of Holocene tephras.  相似文献   
83.
84.
城市震害高危害小区的研究和GIS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帅向华  成小平  袁一凡 《地震》2002,22(3):113-119
论述了在城市地震灾害中如何考虑诸方面因素来评价城市的灾害轻重分布情况。中建立坑危害小区分析模型,设想将城市划分等面积网格,给每个单元网格赋予灾害指数,以确定城市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求灾指挥提供决策信息。同时,将高危害小区的模型研究结果转化为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的GIS模型。该研究结果已应用于泰安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项目中。  相似文献   
85.
吕建华  季劲钧 《大气科学》2002,26(2):255-262
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对青藏高原上30个站点进行模拟计算,给出了青藏高原上植被叶面积指数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高原上叶面积指数、净初级生产力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模拟和观测的分布相一致。分析指出,青藏高原净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决定于水热条件的共同作用,降水充沛、温度适宜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净初级生产力较高,而青藏高原西北部由于降水过少或温度过低,初级生产力很低。  相似文献   
86.
张玉兰  杨永兴 《地理科学》2002,22(4):426-429
对黑龙江省同江县96-QP剖面从下至上划分4个孢粉组合带:1是以蒙古栎-桦属-蒿属-苔草属-木本科-水龙骨科为主组合带;2是以蒿属-莎草科-禾本科-桦属-栎属为主组合带;3是以桦属-蒙古栎松属-蒿属-莎草科-禾本科为主组合带;4是以松属-桦属-蒙古栎-蒿属-苔草属为主组合带。这4个孢粉组合带清楚地反映了古植被,古气候演替4个阶段;依次为温性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落叶阔叶树稍多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以松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其气候变化是温暖湿润-温和略干-温和略湿-温凉湿润。  相似文献   
87.
甘青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史前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甘青地区,全新世的孢粉资料比较多。但在中晚全新世,该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仍不清楚,许多孢粉分析资料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孢粉分辨率较高、代表性较好的青海湖、兰州、秦安大地湾三地的资料,着重研究了其中乔木成分的变化。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乔木成分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通过对考古及历史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区的植被很早就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全新世中期,本区植被中的乔木成分波动下降。5000-3000a BP期间,史前农业对植被的影响较大。3000-2000a BP期间,植被略有恢复。2000a BP以后,人为影响加剧,植被中乔木成分迅速下降。研究者认为,依赖孢粉资料重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88.
沙坡头人工植被固沙区天然降水的入渗和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植被冠层与大气界面间(SVAT)物质传输过程日益成为水文学研究最感兴趣的领域,降水量的迁移与转换是非灌溉区SVAT主要的物质传输过程.干旱半干旱区稀疏灌丛蒸散量占降水量的90%以上,因此对降水入渗与水分在土壤内植物根际区再分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试验于2001年8月17日至9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试验站进行,主要观测人工植被荒漠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灌丛固定沙丘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在7次不连续降水过程中,土壤入渗深度与降水强度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土壤入渗速率约为降水强度的10倍.当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小于0.46 mmh-1时,土壤入渗速率约为0 cm*h-1,此时的降水对沙区土壤基本上没有水分补给作用.受荒漠灌木柠条根系吸水作用的影响,其根系密集剖面深度40~140 cm内降水水分入渗积累不明显.降水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受土壤剖面初始含水率多寡而变化,干燥土壤剖面有助于提高瞬时入渗速率.降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固沙区微环境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柠条生长进入相对旺盛阶段,其根系密集层140 cm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在总体上下降的过程中,表现出昼消夜长的趋势,试验期间翌日 8:00时土壤含水率值略高于前一日20:00时水分值 0.1%~0.3%.  相似文献   
89.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中的油蒿种群动态与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动态指数对沙坡头包兰铁路北侧1964年和1981年沙地人工植被区中的油蒿种群结构动态进行分析,发现1981年区和1964年区的油蒿种群都属于增长型,但1981年区的增长性大于1964年区,也就是说,随着人工植被建立的时间延长,油蒿种群结构由快增长型转向慢增长型.因此,沙地中的油蒿种群的动态趋势是由快增长向慢增长,以及衰退方向演变,最终有从人工植被区中消失的趋势.同时,油蒿种群结构的增长型是油蒿能长期存在的种群生态学原因,是它具有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沙地生境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0.
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33  
在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对人工模拟降水及天然降水后生物土壤结皮层含水率进行了动态定位监测,并分析了生物土壤结皮拦截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①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改变了原来沙丘剖面的水分分配格局,10%~40%的年降水量被拦截到结皮层;②随固沙年限的增加,生物土壤结皮的进一步发育和演变,其对降水的拦截能力也进一步提高;③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10月份平均拦截雨量比4~6月份平均高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