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99篇
  免费   7461篇
  国内免费   11545篇
测绘学   6111篇
大气科学   9782篇
地球物理   9126篇
地质学   16942篇
海洋学   6373篇
天文学   1606篇
综合类   3315篇
自然地理   6150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1396篇
  2021年   1624篇
  2020年   1953篇
  2019年   2016篇
  2018年   1808篇
  2017年   2091篇
  2016年   2117篇
  2015年   2449篇
  2014年   2608篇
  2013年   2996篇
  2012年   2833篇
  2011年   2888篇
  2010年   2303篇
  2009年   2583篇
  2008年   2675篇
  2007年   3053篇
  2006年   2890篇
  2005年   2569篇
  2004年   2191篇
  2003年   1881篇
  2002年   1688篇
  2001年   1366篇
  2000年   1407篇
  1999年   1329篇
  1998年   1099篇
  1997年   905篇
  1996年   781篇
  1995年   678篇
  1994年   623篇
  1993年   516篇
  1992年   359篇
  1991年   283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GIS与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壤溶质模型研究而言,使用者的要求与GIS所能提供的功能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出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土壤中水分及溶质运移的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研究的深入,一方面由于田间土壤特性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溶质运移的宏观特征而非微观特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将溶质运移模型与GIS技术结合,定量研究空间尺度的溶质运移,成为溶质运移研究的必然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GIS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将GIS与溶质运移模型相结合,或者进一步,以GIS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建立基于GIS的溶质运移模型,将对溶质运移的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做出更深入和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992.
根据2000年阿克苏水平衡站有底测坑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有效性函数与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作物生物学特性函数,与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有效性函数与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呈直线函数关系;(2)作物生物学特性函数与群体叶面积指数呈指数函数关系。选用20cm蒸发器水面蒸发量、作物生物学特性函数和土壤水分有效性函数,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阿拉尔灌区棉田蒸散量计算模型。该模式仅需常规气象与土壤湿度资料,计算简便,精度较高,便于在缺乏实测资料的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993.
帕隆藏布河流纵剖面演化的最小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忠信 《山地学报》2002,20(1):26-31
河流地貌最小功原理表明河流纵误时面形态将向力示使流速增大的方向演化,据此推导出矩形流域全程流速的平均值(u^-)与河流纵误时面形态指数(N)的关系式:u^∝-f(N)={1/2-1/[(N 1)(N 2)]}^1/2,f(N)被称为流速函数。这一最小功模式表明河流纵剖面演化方向是N由小变大。以西藏帕隆藏布中上游流域系统、干流全程及Ⅰ级阶地为例,由最小功模式计算的全程流速均值与实测值相吻合,从而检验了上述最小功原理和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韦方强  胡凯衡  崔鹏  杨坤 《山地学报》2002,20(1):97-102
泥石流预报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泥石流形成的复杂性使泥石流预报准确度低,误报和漏报率较高。泥石流误报和漏报都会造成损失,但二者造成的损失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减少泥石流误报或漏报造成的损失,应当考虑两种错报造成损失的不同。根据使总平均损失达到最小的原则,建立了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云南东川蒋家沟。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西部山区是我国的水源地及生态屏障,它们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内容。研究归纳出山地发展的“巴音布鲁克模式”:(1)天鹅及其生境的绝对保护(核心);(2)建立可持续牧业(主体);(3)规范和发展旅游业(突破口);(4)西蒙古土尔扈特传统文化的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国西部山区的发展模式都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自然保护)三个圈层(与当地主要土地资源相适应的主导产业,与当地特有资源相联系的新兴产业,当地民族文化保护)。这种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的思想,同时考虑到促进地区新老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方针。  相似文献   
996.
改进的灰色模型在中国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预测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快速的能源消费和地球温暖化气体的排放量。本文应用灰色理论建立了中国的终端能源消费量的动态预测模型,同时应用等维递补及带有马尔科夫链符号估计的残差修正,对原始模型进行了改进。后验检验的结果证明了改进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预测结果表明,两种经济发展情况(高速及低速)下,从2000年到2030年期间的终端能源消费量的平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06%和2.18%,2030年CO2 的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000年的 2. 15及 1.60倍。其中工业及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量的增加速度快于其他部门。这表明了中国将要加快其工业化及都市化的进程.终端消费中,煤炭的消费量所占的比例将要逐年减少,而电力的比例则将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997.
山岳型旅游区人文建筑环境后效与调控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全华 《山地学报》2002,20(6):706-711
许多山岳型旅游区内或其流域上游,都建有人文建筑,而且在急剧增多,导致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其中乱建疗养院和旅馆的影响最为严重。通过地监测并全面分析张家界环境演变趋势,发现住宿施对环境的影响,比其他游乐设施更为明显。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脆弱因子是金鞭溪水质。金鞭溪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绿藻迅速繁殖,感官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磷污染较重,总磷年均值100%超标。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动态阈值调控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在不超出张家界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金鞭溪水质标准:总磷≤0.02前提下,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的动态系列:春季临界床位数为1186,夏季为3057,冬季为545,秋季为333。目前的建筑规模已超过了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IS的滑坡CF多元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基于GIS滑坡变形失稳危险性评价方法均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在基于数据的数学统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CF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将滑坡确定性稳定系数与回归模型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以解决了滑坡评价过程中影响因子的选择和量化的问题,有利于建立准确的滑坡分析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云南小江流域,进行了该区的滑坡空间分布及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9.
The groundwater table has been declining at a rate of 0.65 m/yr in Luancheng County since large scale groundwater extraction carried out in the 1960s. The drop of precipitation,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output, variations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the headwater area all tie up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Luancheng County, a three-dimens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county’s groundwater flow through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using Visual Modflow software. We divide the research field into four parts after analyz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Based on parameter calibration and adjustment using measured data,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specific yield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calibrated model, we analyze the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potential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groundwater.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if we decrease the amount of water extracted by 0.14xl08 m3, the average groundwater table of the five observation wells in December will rise by 0.33 m; (2) if we decrease the water by 0.29x 108m3, the average groundwater table of the five observation wells in December will rise by 0.64 m; and (3) if we increase the water by 0.29 x 108m3, the average groundwater table of the five observation wells in December will decline by 0.45 m. So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ontrolling the agricultural water us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event the decline of groundwater table.  相似文献   
1000.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is proposing to conduct a global mineral-resource assessment using geologic maps, significant deposits, and exploration history as minimal data requirements. Using a geologic map and locations of significant pluton-related deposits, the pluton-related-deposit tract maps from the USGS national mineral-resource assessment have been reproduced with GIS-based analysis and modeling techniques. Agreement, kappa, and Jaccard's C correlation statistics between the expert USGS and calculated tract maps of 87%, 40%, and 28%, respectively, have been achiev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weights-of-evidence and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s. Between the experts' and calculated maps, the ranking of states measured by total permissive area correlates at 84%.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ts and calculated results can be explained primarily by tracts defined by geophysical evidence not considered in the calculations, generalization of tracts by the experts, differences in map scales, and the experts' inclusion of large tracts that are arguably not permissive.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racts for regional mineral-resource assessment approximating those delineated by USGS experts can be calculated using weights of evidence and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 a geologic map, and the location of significant deposits. Weights of evidence and weighted logistic regression applied to a global geologic map could provide quickly a useful reconnaissance definition of tracts for mineral assessment that is tied to the data and is reproduc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