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54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1961~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24节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全面掌握"24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不但有利于指导农事生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而且在为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24节气的气温、湿度、风速等6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黄河中下游地区随节气变换气候变化显著,大暑、小暑节气高温高湿,小寒、大寒节气寒冷干燥,清明节气寒温反复大风将至,霜降节气天气渐凉秋燥加剧等。50年内,春季型节气(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冬季型节气最低气温升高显著。气压随节气变化特征与气温大致相反,夏、秋季节气有升压趋势。相对湿度与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型节气减小趋势最明显。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所有节气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冬夏季节气日照时间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52.
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演变趋势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中下游防洪系统为对象,概述了在大型复杂防洪系统洪水行为数值模拟基础上,成功地将长江中下游洪水演进数学模型转化为面向长江防洪系统防洪规划方案评估需求的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演变的数学模型.为适应防洪规划方案论证涉及江湖水沙相互制衡相互关联客观情况,建立了面向江湖水沙关系及其演变的数学模型.针对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运动特点,在水沙数值模拟的范围内侧重对下荆江河道冲刷、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模式、洞庭湖泥沙淤积、江湖耦合等环节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数值处理方法.模拟结果较好反映了江湖水沙演变规律,主要成果已应用于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和防汛调度方案中.  相似文献   
53.
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的特征、属性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是特提斯构造体制与太平洋构造体制交汇、衔接和转换的焦点部位,主要包括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三大著名的构造单元,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动力学深部过程与浅表响应的经典地区。将大陆造山带、大型断层、矿集区结合起来,瞄准板内变形、运动学和动力学,建立区内大陆动力学的系统研究框架,研究两大构造体制转换的精细过程,分析陆内构造演化和动力学的深部过程与浅部效应,将有助于大陆动力学理论的新突破,指导"第二成矿空间"的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54.
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32,自引:16,他引:16  
为探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江-枞阳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和铁、硫矿集区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探讨成矿深部控制条件,作者完成了穿越火山岩盆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150km,记录30s)和罗河铁矿区浅层高分辨反射地震剖面(20km),以及平行剖面的大地电磁、高精度重磁剖面,揭示了矿集区全地壳精细结构和电磁结构,同时开展区域构造测量和火山岩年代学研究,获得了新的认识。证实"耳状"的庐-枞火山岩盆地是一个沿北东向罗河断裂向东侧发育的非对称火山盆地,排除了另一半被断在西侧红层之下的判断;罗河断裂是一条切穿MOHO的深断裂,倾向南东,是引导地幔流体和岩浆上涌和喷发的通道,在中地壳形成岩浆房(反射亮斑);鉴别出多层界面,火山岩-侏罗系厚度约4~5km(其中火山岩厚度约3km),三叠系-震旦系变形层底界深度大致18~20km,变质基底组成中下地壳,MOHO平缓向北西倾,深度33~31km;追踪郯-庐断裂带的深部产状,陡立延伸到MOHO,宽约10km。从而揭示了早白垩系(132~127Ma)庐-枞火山岩矿集区深部过程与成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55.
The snow-cover days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LRYR) in the winter of 1670 were extracted from Chin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By these records, the winter temperature anomalies (compared to the mean of 1961-1990) recorded at seven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the regional mean winter temperature were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was an average of about 30 snow-cover days over the MLRYR region in 1670, ranging from 11-20 days in Shanghai and eastern Zhejiang to 5140 days in eastern Hunan Province. The snow-cover days averaged about 40 days in Anqing and Nan- cheng, and ranged from 30 to 40 days in Quzhou, Jingdezhen, and Nanchang; and (2) the regional mean winter temperature in 1670 was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4.0 ℃ lower than that of 1961-1990. The maximum negative anomaly of 5.6℃ occurred in Nanchang and the minimum anomaly of-2.8 ℃ was detected in Quzhou. Both of these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ldest winter during the instrumental observation period of 1951-2010. This research could not only provide a method to es- timate historical climate extremes, but also provide a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the recent instrumentally climate extremes.  相似文献   
56.
铜陵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河网纵横,资源丰富。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得交通之便利,占山河之优美,据矿产之丰富,享物华之荟萃,素有“八宝之地”之美誉。  相似文献   
5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2011年春夏季长江南部中下游地区发生旱涝急转的异常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长江南部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发生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副热带高压由弱到强的变化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高空急流的变化则为降水提供了上升运动条件。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的原因与副热带高压加强前一候时间内孟加拉湾地区的异常对流加强有密切的关系。急流的变化则与陆地气温的季节变化和中纬度西太平洋强经向海表面温度(SST)梯度异常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研究表明:2011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现象的发生,是局地大气环流变化,南北半球大气相互影响以及海洋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共同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58.
对宁镇地区3个典型燕山期岩体(安基山-伏牛山岩体、下蜀-高资岩体和石马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 MS锆石U-Pb定年,给出(109.1±1.9)~(101.6±1.1)Ma的年龄值,代表了这些侵入岩体的形成年代,为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的约束。宁镇地区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100~110Ma左右的中酸性钙碱性岩浆活动相关联,区内成岩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宁镇地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而长江中下游九瑞等地区的同类型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二者相差约25~35Ma;结合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板块活动特征对中国东部陆区成岩成矿的制约,这些年代学数据揭示出宁镇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成矿响应是中生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大规模岩浆-成矿活动的新一期成岩成矿事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拆沉-减薄事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岩石圈减薄从135Ma左右开始,可能持续到100Ma左右。  相似文献   
59.
长江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我国最具实力的经济带。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利发展现状,分析水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思考水利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0.
安徽庐江泥河铁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因的制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泥河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矿床具有典型玢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是研究玢岩型铁矿成因的良好对象。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泥河铁矿主成矿期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硫同位素及铅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工作。主成矿期磁铁矿、黄铁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LREE富集、HREE曲线平直、Eu轻微负异常的特征,与赋矿砖桥组熔岩、闪长玢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较为一致,结合矿石矿物与围岩的铅同位素特征,推测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可能有少量壳源物质的加入。黄铁矿与硬石膏的硫同位素表现出双峰式分布的特征,说明岩浆活动与三叠纪膏盐层均对硫有所贡献。三叠纪膏盐层在泥河铁矿的成矿过程中,不仅仅是重要的矿化剂,同样是铁质沉淀的氧化剂。综合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泥河铁矿是由次火山岩体演化产生的含矿高温热液在闪长玢岩穹窿顶部,通过交代充填作用形成的玢岩型铁硫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