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400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辟自西汉年间的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原为独立沟通东西方的通道,然而到两晋时代,这两条通道已交汇连接成一个环形的整体,这在人类交通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最先体现这一历史性进步的代表人物,便是东晋的法显和尚。一、求学:陆上丝路公元四世纪时的中国,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92.
烃类多期供给的证据可以通过对储集砂岩中流体包裹体的检查来获得。为了记录油气运移的完整历史,有必要对上侏罗统烃源岩之上最老砂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仔细分析。这些砂岩是指最上部的侏罗纪(启莫里支阶)罗纳砂岩,它是一个非均质的厚达100m的地层单元,由泥石流...  相似文献   
93.
晋东南山西组主煤层热演化生烃史及热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勇  王纯信 《地质科学》1999,34(1):90-98
以晋城矿区山西组主煤层为代表,利用时间-温度指示法、有机质变质程度法、挥发分产率法对该煤层煤化作用历史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其埋藏历史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P1-T3的快速沉降阶段,平均沉降速度达94m/Ma;(2)J1的逐渐抬升阶段,抬升幅度大于750m;(3)J2的缓慢沉降阶段,平均沉降速率为10m/Ma;(4)J3-现代的再次回返阶段。主煤层热演化主要发生在埋藏历史的第1阶段和第4阶段的J3-K时期,前者为深成变质作用,主要生成湿气且难于保存;后者为异常高热古地温场所致,促使主煤层出现二次生烃作用,为裂解气阶段,主要生成干气,易于保存。最后指出晚中生代异常高温古地温场是由于上地幔顶界面隆起、地壳变薄、岩浆作用加剧、热流值增高所致。而上地幔顶界面的隆起则与幔柱构造中的热幔柱上涌辐射有关。  相似文献   
94.
油藏地球化学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和扩大了油/源(油)对比技术和概念。本文综合常规对比和分子对比的地球化学油/油对比技术,分析了辽河油田千12区块油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油藏的注入史,指出千12区块莲花油藏、兴隆台油藏与馆陶油藏的甾萜类和多环芳香烃宏观组成特征相似,它们可能来自相同的主力油源层。但馆陶组原油与兴隆台组原油的成熟度比莲花组高,表明它们的运移途径比莲花油藏远,注入时间亦比莲花组晚,且兴隆台组原油遭受了激烈的降解作用。因此,对兴隆台油藏的开发评价应当考虑到油藏发育历史的特殊性。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油/油对比技术研究不同油层之间油/油关系,加强对其油藏形成机理及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对加强该区块油藏的开发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利用断裂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地质标记研究断裂发育史是比较困难的,已有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归纳出七种。都存在局限性。岩层离距图法是以地震剖面为基础,将穿过断裂的各剖面上的标志层投影到沿断裂走向的铅垂面上,得到多组标志层的垂向断距数据,然后用下部各标志层的断距减去最上部标志层的断距,并作多轮次计算,直到最后的断距差近似为零或仅剩一个非零标志层。每一轮次计算代表一个活动期次,如果出现负值,则表示有构造反转。对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作了实例计算,结果为该断裂发育经历了三个正断活动期和一个逆断活动期。与盆地区域性活动有些差别。岩层离距图法比起其他已有方法,可靠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6.
97.
通过分析输人模型的参数对输出结果的影响,可以确定影响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的敏感性参数.本文应用Easy% Ro化学动力学模型,以普光5井为例,对川东北地区各期构造运动剥蚀厚度、古地表温度和古地温梯度进行了相关的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下二叠统和上二叠统烃源岩现今成熟度状态完全受控于燕山运动晚幕...  相似文献   
98.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处于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东秦岭造山带的转折地带,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本文选取东缘韩城地区和南缘东秦岭洛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采集6件砂岩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关键构造-热事件提供热年代学约束,恢复盆地东南缘不同构造带的热演化史,深化对盆地东南部油气资源赋存条件的认识,以期实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研究表明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抬升冷却史存在明显差异.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表现为从南到北减小的趋势.东缘韩城剖面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51.6~66.3 Ma、33 Ma两次抬升冷却的峰值年龄.南缘洛南剖面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记录89~106 Ma和59~66 Ma的冷却抬升年龄.洛南地区抬升冷却时间较早,剥蚀速率(106m/Ma)大于韩城地区(68m/Ma),且持续时间长.磷灰石裂变径迹(Apatite Fission Track,AFT)热史模拟显示,晚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东秦岭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洛南地区热演化程度明显高于韩城地区.洛南剖面的热演化主要受岩浆活动的控制,韩城剖面为埋藏增温型.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裂变径迹年龄格局基本受控于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事件.  相似文献   
99.
伊洛瓦底盆地热-沉降史模拟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运用EASY% Ro反演法对伊洛瓦底盆地由北向南进行了热史的恢复,北部钦敦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13.0~15.0 ℃/km,中部沙林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18.0~22.0 ℃/km,南部三角洲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33.0~37.0 ℃/km.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盆地由北向南地温梯度逐渐升高,生烃门限的深度由深变浅.然后模拟了盆地的构造沉降史.模拟结果表明,盆地具有幕式构造沉降特征,这反映了伊洛瓦底盆地可能处于弧间或弧后的构造背景.伊洛瓦底盆地北部和南部具有不同幕次的构造沉降史,北部在早始新世时期(53~51 Ma)经历了一幕拉伸过程,然后进入了热沉降期,并伴随局部的快速隆升;南部则经历了两幕拉张过程,分别是在早始新世时期(53~51 Ma)和中中新世时期(21~13 Ma).盆地的这种南北构造沉降的差异很可能是造成盆地地温梯度北低南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
薛德升  黄鹤绵  王阳 《地理科学》2014,34(6):687-695
世界城市历史研究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突破了世界城市经典理论的“现代主义”视角,证明全球化对城市空间转变的作用具有长期性,但仍局限在“经济主义”的分析范畴之内,将经济因素视为决定性动力。20世纪初期,广州东山地区完成由“乡村地区”向“社会精英阶层居住地”的空间转变,促使城市空间格局由“东村西富”变为“东贵西富”。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转变是教会、华侨、政府、官僚4种动力相互作用、相继推动的结果。东山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除经济联系外,城市的全球文化联系对空间转变同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一些特定的城市或城市中的特定地区,社会文化动力对城市空间转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