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77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008年4月2日,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传钧先生90华诞。为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吴先生70多年来对中国现代地理学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吴先生“治学与创业并重”的人生信念和治学精神,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贺寿座谈会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2.
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京郊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北京居民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本研究以2008-2010 年京郊乡村地区的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月度指数、快速样本聚类法和基尼指数等指标及方法,分析并测定京郊地区乡村旅游的月度分布特征、旅游季节划分以及旅游季节性强度等季节性特征。基础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京郊乡村旅游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在全年范围内形成旺季、平季和淡季3 个旅游季节,其中4-5 月、7-8 月和10 月是3 个旅游旺季,11 月到来年1 月是旅游淡季,其余月份为平季。然后,从自然因素(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社会因素(公共假日、社会关系和节事活动)等2 个主要方面入手,阐释了京郊地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的影响因素,指出相对静态(可调节性较弱)的公共假日和相对动态(可调节性较强)的节事活动是京郊地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3.
<正>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物质财富。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  相似文献   
164.
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绍洪  尹云鹤  樊杰  郑度  杨勤业 《地理研究》2010,29(9):1538-1545
通过分析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历程,总结了"综合自然区划-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综合区划"重要发展阶段的创新成果,介绍了重要的格局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地域系统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为了认识自然规律,为农业生产布局服务,开创了综合自然区划;20世纪90年代,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将生态系统观点、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引入地域系统研究,开展了生态地理地域系统研究;随着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从20世纪末开始探索综合区划研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有机融合成为近期格局研究的鲜明特色。在此过程中,地域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值模型等的深入应用,极大地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的地域系统研究,始终与国家的重大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成为今后自然地理学乃至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5.
英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龙花楼  胡智超  邹健 《地理研究》2010,29(8):1369-1378
诸多成功案例表明,全球化有助于加快经济发展知识与实践的国际转移,将国际知识转移至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为地区发展战略问题提供国际上相关解决方案。英国在其乡村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历过与目前中国相类似的发展阶段并遇到相似的发展问题,涉及乡村经济的多样化转型、对新技术和市场扩张的适应和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因此,借鉴英国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英国乡村发展政策的演变及其阶段性特征,其政策变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政策制订由"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强调政策的综合性、注重乡村发展计划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重视运用法律和市场手段等方面,最后从政策制订、乡村发展计划的实施以及发展项目选择等方面探讨了其对我国乡村发展的政策启示。并指出,考虑到国际乡村发展政策的趋同与差异,任何国际乡村发展政策和模式的采纳均需要根据我国特殊的文化、经济、政治传统和环境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66.
167.
针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机理研究,初步构建了基于人文视角上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用概念模型.并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从农户行为动机视角出发,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农户生计行为、生活行为和自身再生产行为的人文因素的组成和结构,深入揭示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作用机理.最后,对案例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升华,提出2点结论:基于农户行为动机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农户生计行为是农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8.
论新时期农村聚居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准确把握新时期农村发展形势的背景下,基于当前农村聚居模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构建了由农村聚居模式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农村聚居模式的类型、农村聚居模式的功能与结构、农村聚居模式的发展过程与机理、农村聚居模式的调控与优化等五个方面组成的农村聚居模式研究框架体系,探索了从人地共生、城乡统筹、地域协调、社会和谐等不同视角对农村聚居模式进行研究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从地理学方法的应用与创新、多学科方法的融贯综合等两个方面对农村聚居模式研究方法体系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9.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可以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资源,发展城郊生态旅游,实现城市和乡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乡村旅游在中国先后经历了早期兴起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和规范经营阶段,从最初的资源特色主导、农业产业主导和政府扶持主导过渡到了现今的市场主导.本文基于乡村旅游的产生背景和概念特征,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模式,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能用以指导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0.
西方乡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性研究的社会、学术背景的基础上,聚焦于乡村性的社会建构流派及其对中国乡村转型与乡村地理研究的启示。社会建构流派将乡村性看作是社会、文化建构的过程与产物而非先存的事实,重点关注乡村转型过程中的权力关系与差异性。由描述性流派、乡土流派向社会建构流派的过渡可以看作是从关注乡村性物质层面转向想象层面,由追求乡村性的本体、核心机制向探索乡村性的认识论问题,也就是从追求“乡村性是什么”到研究“不同社会群体如何认识乡村性”“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的乡村性话语和体验”。而目前的中国乡村性研究主要关注乡村性指标及其模型建构,相关研究对于各级政府全面地了解现存的乡村问题并合理地制定乡村发展、复兴政策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西方乡村研究中,乡村性指标由于暗含线性发展观、无法解读乡村变迁的机制和过程而饱受批判。在中国乡村急剧变迁的今天,现代化乡村发展话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公平的权力关系和霸权话语对部分农村、农民的边缘化基本没有提及。在这种社会与学术背景下,乡村性社会建构流派对于解构乡村性主导话语、揭示乡村变迁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及不同社会群体间利益冲突与协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