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3篇
  免费   769篇
  国内免费   960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351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3877篇
海洋学   428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440篇
自然地理   53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书是一本关于岩质边坡动力反应分析的专著。全书对边坡动力反应分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分析了边坡动力反应的工程地质因素、边坡动力反应的工程地质模型以及边坡特别是单方面边坡在简谐波和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给出了单面边坡两种不同的动力反应形式、  相似文献   
42.
底摩擦重力试验在倾倒变形岩体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摩擦重力试验(底摩擦试验)是利用相似理论分析原理,将研究原形按几何比例和各种物理力学参数,制作相似模型及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然后按照相似边界条件进行加载试验,再现曾经发生过或今后将会出现的物理力学现象,进而了解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澜沧江某水电站坝肩主要为典型的倾倒变形岩体,为探讨倾倒变形岩体在天然重力场条件的变形破裂发展趋势。试验采用模拟重力场条件的岩体底摩擦模型试验技术模拟分析岩体倾倒变形进一步发展演变过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43.
几种地基GPS区域电离层TEC建模方法的比较及其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PS实测资料实现了中国区域电离层电子含量建模,比较和评估了多项式模型、三角级数模型和低阶球函数模型的监测精度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平静电离层的条件下,多项式模型和低阶球函数模型拟合的精度较好,但前者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三角级数模型在用于大区域拟合时精度较差;高纬度地区模型拟合的精度要优于低纬度地区.根据这些模型参数设置的特点以及电离层本身的变化分布规律,分析了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云南省文山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以滑坡、崩塌为主,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次之,岩溶塌陷零星分布.本文在结合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详细阐述了文山县地质灾害的类型、数目和发育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文山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建议,为该县的防灾、减灾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抚顺发电厂是一座坑口发电厂,受采煤等多种复杂人为及地质因素的影响,厂区发生一系列的变形和破坏.本文基于观测成果对厂区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6.
支护结构中锚杆的受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大小.对锚杆受力进行原位监测,通过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这对于优化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某基坑工程为依托,对锚杆在张拉锁定及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了全程监测,通过FLAC数值模拟分析,研讨了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47.
从区域构造入手,对单侯井田构造进行分析,认为井田内断层发育以走向NW—NE、落差≤5m的小型正断层为主,且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构造的两侧.特别是在其弧形转折带附近往往形成“羽”状雁列的小断层密集带。断层垂向上多分布于4—7号煤层之间的厚煤层发育区,其严重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及完整性,是影响煤层开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井田褶皱构造相对不发育,以短轴小型背、向斜为主,均属缓波状褶曲,对煤层的开采无影响或影响较小。根据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对其进行预测及分区评价:井田东部为强烈的构造挤压带,以发育走向NW-近EW—NE向的大型逆掩断层为特点,构造最复杂;井田西北部是相对较轻微的构造挤压带,以发育走向NE向的逆断层为特征,构造较复杂;井田南部以发育近SN或NNW向正断层为主,构造相对简单。评价结果对矿井设计及采区与工作面布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河南荥巩矿区岩溶水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岩溶水受地层岩性、构造的作用明显,岩溶发育程度在矿区呈现出西弱东强,浅部强、深部弱的发育规律。岩溶水动态受大气降水和矿井排水的双重控制,大气降水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排水是主要排泄方式,水位动态属于降水-矿排型。在天然状态下,岩溶水主要接受南部露头区大气降水的补给,然后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径流,经过新中-三李一带的岩溶水强径流带,在三李一带以岩溶大泉的方式向外排泄。  相似文献   
49.
莱州市寺庄金矿区第二金矿富集带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东省焦家断裂金矿带近5年的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在该带南部地段的寺庄金矿床深部发现了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金矿床与产于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250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通过深部勘查,寺庄金矿床深部范围内共圈出Ⅰ、Ⅱ、Ⅲ号3个矿体群、163个矿体,其中在主裂面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盲矿体Ⅰ-1号矿体,其资源储量占总量的39.39%,取得了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以此为基础,对矿区深部第二矿化富集带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带动山东省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0.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裴荣富院士、梅燕雄研究员等完成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成果报告,于2008年5月16日通过评审验收。评委高度评价该项编图和研究成果,认为成果报告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