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3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350篇
测绘学   328篇
大气科学   285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782篇
海洋学   873篇
综合类   685篇
自然地理   225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 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郭怀成  黄凯  刘永  郁亚娟 《地理研究》2007,26(4):789-798
河岸带生态系统作为河流-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渡区,具有一系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功能加以考虑。加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已成为流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国内外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河岸带生态系统特征,界定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提出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框架,主要从范围界定、问题诊断、目标设定、综合评价、管理策略、监测评估和反馈调整7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识别出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中的4个关键问题:①研究尺度问题;②河岸带管理宽度问题;③协调生态价值冲突问题;④国内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郑贵斌 《海洋科学》2005,29(4):11-16
以“解剖态势、研究机理、寻找对策”为旨意,对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增长点进行走势分析与规律研究,探讨发展的机理,分析障碍因素,提出产业政策和发展途径。作者认为,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增长点,已经进入成长期,具备了规模化、社会化发展的条件。要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其演进中独具特点的众多因素、条件的运作机理。从海洋资源、环境、技术、产业所形成的供求约束综合分析,应认识和掌握三方面的运作机理:(1)资源不确定性、环境外部性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校正;(2)海洋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的依次递进与协调运作机理;(3)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引导海洋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协调机理。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增长点的规模化、社会化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扶持政策体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93.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产业优化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海洋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变化趋势,采用相关分析、灰色相关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确定影响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根据《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应用产业经济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区域经济和海陆经济一体化理论系统分析目前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海洋产业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94.
——我国自行研发的深水网箱养殖设备,经受了近几年数次强台风的考验,产品已在全国沿海逐步推广应用,成为渔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5,25(1):127-127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等的重大决策,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报告中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东北地区完成上述历史任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6.
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区位因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高技术产业发生空间聚集是一种重要的新经济的地理现象,空间上细分,这种聚集进一步呈现形成产业专业化的产业带或者产业区具有专业化特征的产业集群。在首先讨论聚集与集群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有赖于产业集群。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产业聚集区分布的区位因子,发现这些因子包括人力资本、知识环境、气候环境和商贸环境。并对这几个因子进行了量化,对此建立模型,验证了这些区位要素对高技术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聚集是产业、资本、人口向空间的集中。产业发生聚集的区位因子包括知识溢出环境、人力资本聚集、气候环境、商贸环境、交通环境与供应链环境。②在6个区位因子中,知识溢出环境、人力资本、气候条件是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决定性区位因子,交通条件、供应链环境、商贸环境是高技术产业聚集发展的辅助性区位因子。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交通条件、供应链环境、商贸环境成为控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997.
荒漠植被影响土壤水文过程研究述评   总被引:39,自引:20,他引:19  
简要回顾了有关荒漠植被对土壤水文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介绍了荒漠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基本的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并对特定区域土壤水分动态与植被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与管理者有所启示。由于荒漠地区土壤水文特性具有极高的变异性,因此,阐明荒漠植被区土壤水分动态,确定这一特殊生态系统内植被格局与土壤水文过程的关系,可在理论上回答雨养型人工植被建设与荒漠地区生态恢复工程中,土壤水文过程影响植被结构与格局的基础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8.
集群理论与主导产业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主导产业理论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比较成功的实践纪录。然而,半世纪后,该理论产生和应用的条件时移境迁,自80年代以来,该理论实践的绩效多有不佳,我国十五计划的编制仍然沿用了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思想作指导,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的结构趋同性。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学术界提出的产业集群理论广泛总结了全球成功案例的实践经验,开拓了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维度,是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之一。本文从不同层面比较了上述两大理论,展望了集群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龙振永  汤洁  曹孟 《地理科学》2007,27(2):167-17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空间分析模型,从玉米生产与加工两个方面构建玉米产业可持续能力评价(sustainabliality Assessment SA)指标体系,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布局现状和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辖区由于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以及丰富的玉米资源,是玉米产业发展的最优区域。吉林市辖区、四平市辖区、公主岭市、梨树县、农安县、扶余县地理条件相对优越、交通便捷以及丰富的玉米资源,是玉米产业发展的良好区域。松原市辖区、前郭县、德惠市、榆树市、辽源市辖区、东丰县是玉米产业发展的一般区域。大安市、乾安县、长岭县、舒兰市、永吉县、双辽市发展玉米产业条件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00.
王红  汤洁  王筠 《地理科学》2007,27(5):661-665
玉米深加工具有典型的替代能源及循环经济特征。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制约。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结合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及环境治理现状,对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进行了探索。通过对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园上下游原料产业链的延伸、各环节废物的资源化分析、能源与水资源回收利用的设计和生态产业园区外围企业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延长产业链,构建闭合循环的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链条,可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节约和副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具有相应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同时可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对吉林省及同类地区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