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雄踞于大峡谷西、北、东三方,地形呈北高南低走势;该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性强且震级高、风化卸荷作用强烈、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主要探讨大峡谷高位岩质崩塌的影响因素。在卫星遥感解译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机载雷达高清航拍手段,通过详细地表地质调查,系统分析了该河段的大地构造背景、地形地貌特征、岸坡地质建造、岸坡地质结构和发震断裂分布等地质条件,从内、外营力作用、岸坡外形、内部结构以及应力状态等方面阐述了高陡岸坡的变形与破坏过程。研究认为,雅鲁藏布大峡谷高位岩质崩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谷形态、岩性特征、构造条件、地震活动性、地壳隆升与河流下切、高地应力、风化卸荷和气候条件等。崩塌发育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是岸坡形态与地质结构,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是区域破坏性地震的反复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2.
尹泽生  李炳元  王守春 《地理学报》2012,67(7):997-1001
杨逸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 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地理科学事业。1959-1998 年他前后20 余次到青藏高原考察, 其中二次在喜玛拉雅山库拉岗日峰和南迦巴瓦峰参加登山科考, 八次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他五次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考察。2001 年后, 他还开展了对台湾澎湖、兰屿、绿岛的历史环境考察。他曾四次到日本考察并开展学术交流, 2003 参加了北极考察。他在多年实地考察基础上, 以丰富的资料和测量数据, 参与论证和确认我国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地位, 为中国地理学赢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73.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anyon topography effects on large structures, based on a rigid frame bridge across a 137-m-deep and 600-m-wide cany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canyon site is analyzed using a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SV waves with the assumptions of vertical incidence and oblique incidence to obtain the ground motions, which are used as the excitation input on the pier foundations of the bridge with improved large mass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  相似文献   
74.
赵洪山 《地球》2014,(2):88-89
我是分两次到科罗拉多大峡谷(Grand Canyon)考察的,第一次是2013年6月28日,先到了西峡谷,然后又从旧金山附近的库可提诺市出发,在我的好友武志勤的陪同下,于2013年7月21日经拉斯维加斯到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南峡谷。  相似文献   
75.
末次冰期时,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发育了一个古冰川堰塞湖,称为格嘎古堰塞湖.该堰塞湖是认识冰川阻江地貌效应的重要地质证据.古冰川堰塞湖可能会发生多次溃决洪水,通过堰塞湖沉积的分析可以获取堰塞期间的水文事件的信息.本文通过对古堰塞湖沉积39个样品多种磁学参数的详细分析发现,湖相沉积中的砂层低频磁化率(Xlf)为291×10-8m3/kg,泥质沉积的Xlf仅为42×10-8m3/kg;而非磁滞剩磁磁化率(XARM)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的差别则较小.进一步的X-T、Loop和IRM研究以及XARM/Xlf表明,砂层中包含较多的粗颗粒磁铁矿是Xlf较高的主要原因,说明砂层中的磁性矿物没有经过风化破坏,应为近源沉积,并且快速埋藏,指示了溃决事件.本文的结果表明,利用岩石磁学性质以检测古堰塞湖溃决事件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6.
那些汇编第1部所谓“矿物进化”综合年表的研究人员称:从大峡谷的铜锈色岩石,到墨西哥内卡(Naica)山下发现的10m长的硫酸钙晶体,绝大多数地球矿物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科学家们认为,自从地球出现开始,生物进化和矿物进化一直是不可分离的,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为两个领域提供新的认识,也可以为在其他行星上搜寻生命提供关键的线索。  相似文献   
77.
78.
《河南国土资源》2006,(8):I0004
2006年7月10~13日、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河南营52名营员走进伏牛山,在这里.他们攀登宝天曼主峰骆驼峰、畅游伏牛山大峡谷,观赏秋林瀑布群、考察岩溶天心洞、参观伏牛山地质博物馆和西峡恐龙遗迹园,举办篝火晚会、轻舟荡漾在石门湖上,  相似文献   
79.
2005年以来,渑池县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行重大事项信访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评估体系,确保重大事项信访评估工作按照事前静态评估、事中动态评估、事后跟踪评估的工作体系运作,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土地征用工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如2006年国家级重点项目--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渑池段征地拆迁工作、2007年储备仰韶乡马岭村240余亩土地的征用工作等,均纳入该局重大事项信访评估工作之中,切实维护被征地群众的根本利益.两年来,通过信访评估,没有出现被征地群众上访事件,很好地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通过时雅鲁藏布大峡谷流域地貌形成响应时间域的定量估算,大峡谷与上游河道特征的时比,以及大峡谷入口处河湖阶地的沉积分析和定年研究.结合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数值地貌分析成果,系统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现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与大峡谷上游的河道在大峡谷形成之前分属不同的河流体系,大约在距今30kaBP前后,原属于帕隆藏布江水系支流的扎曲一直白河段因溯源侵蚀,袭夺了位于现今直白河段上游的古雅鲁藏布江水系,使得此前向南经南伊沟(纳伊普曲)流出高原的古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合二为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贯通和强烈的侵蚀下切,形成现今著名的大峡谷和大拐弯式样的流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