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00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三连圩泾流实验区地下水计算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联 《水文》2000,20(2):32-35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包气带水气二相流国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包气带中水流研究相比,水气二相流更准确地描述了包气带中的水与空气的流动情况,这对更好地了解固体废物处置场中污染物的运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一相流明显不同的是,二相流考虑了空气的运动及其对水流的作用.根据国外近几十年来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入渗过程中水的流动、空气对水流的影响及空气本身的压力变化情况,并分析了不同作者研究结果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3.
雾化雨入渗对溪洛渡水垫塘区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编制了考虑非饱和带基质吸力和暂态附加水荷载等作用的岩坡稳定分析程序ZSLP。根据雾化雨模型试验结果和岸坡护面措施可能发挥的功效,拟定了12种分析工况。在12种雾化雨入渗工况下,用ZSLP程序对溪洛渡水垫塘区岸坡进行了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雾化雨入渗能显著降低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降幅对护面措施的功效比较敏感,应重视控制雾化雨的入渗。  相似文献   
104.
针对下蜀土在实际降雨入渗条件下抗剪强度演化规律研究的不足,以镇江两处典型边坡的下蜀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动化监测获得的降雨入渗下的含水率变化数据,开展了降雨入渗条件下下蜀土抗剪强度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下蜀土的抗剪强度受含水率影响较大,同时存在一界限含水率,在该含水率左右的下蜀土强度特性不同;随着含水率的增加,两处下蜀土的黏聚力都为先小幅减小,而后急剧减小,最后再小幅减小并最终保持稳定;随着含水率的增加,下蜀土的内摩擦角则为先急剧减小,再小幅减小并最终保持稳定。研究结果可为下蜀土边坡的防护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甘肃黑方台黄土经历长期的灌溉入渗破坏了其原生结构,改变了不同深度黄土的颗粒级配,影响了土体的力学性质。为研究反复灌溉入渗对坡体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反复入渗对甘肃黑方台黄土渗透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渗透作用下黄土中细颗粒运移的规律与模式。研究表明:①水力梯度对渗透速率影响较小而干密度对渗透速率影响较大;随着入渗次数的增加,重塑黄土的渗透性能变弱;②黄土在渗流力的作用下,存在细颗粒沿渗流方向运移的现象,且细颗粒在土柱中上部聚集最多;③影响细颗粒运移的因素有:水力梯度、干密度和渗透次数;其中细颗粒的运移量与水力梯度、渗透次数呈正相关,与干密度呈负相关,且水力梯度是影响细颗粒运移的主要因素;④在渗透过程中,细颗粒运移堆积,最终填充土体内孔隙,导致黄土的渗透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全面得到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以2个试验区5个玄武岩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试验揭示优先域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双环入渗试验对不同深度非饱和带土体渗透特征进行测定,揭示优先域对水分入渗的贡献。研究表明: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除了传统的植物根系腐烂后残留的通道、动物通道、土体干缩裂隙以外,还存在有根系-土体以及砾石-土体接触带空隙以及气候冻融交替产生的裂隙,其中植被根系对大孔隙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试验区斜坡非饱和带土体的饱和渗透速度随深度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土体饱和渗透速度最大值高达513.6 mm/h(表层);最小值13.33 mm/h,受广泛分布的优先域影响下形成的斜坡饱和带高渗透盖层对降水入渗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7.
应用Mein—Larson入渗模型计算低洼地区径流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克辉  盛平 《水文》1992,(5):32-34
  相似文献   
108.
109.
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及共变化规律是水资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可用其多年平均值表示,以往普遍把地下水资源量的多年平均值视为常量。但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地下水资源与开采量之间关系密切。目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地区地下水的开采水平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已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变化规律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前提。本文以豆罗水源地作为个例,对变值地下水资源模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同位素氚计算降水入渗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生  李桂芬 《地下水》1990,12(2):70-72
本文介绍了用同位素氚计算降水入渗系数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并指出了模型的解法,最后又用水文分析法公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验证了这种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