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79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2482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36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藏北南羌塘孜狮桑地区早三叠世牙形刺化石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笔者在藏北开展1 :25万帕度错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达杂迪扎错北面孜狮桑测制地层剖面时发现了产早三叠世牙形刺化石(图版Ⅰ)的地层,并新建立了孜狮桑组。孜狮桑位于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南边,地层区划隶属于羌塘-保山地层区多玛地层分区。孜狮桑组地层层序如下(图1)。  相似文献   
52.
四川天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伟  阚泽忠  梁斌  蔡开基 《地质通报》2005,24(12):1179-1180
四川盆地中不仅蕴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同时四川也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类型最多的省份。截至1995年,中国已经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有28个属、35个种,其中四川就有15个属、17个种。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仃是在四川彭县发现的磁峰彭县足迹(Pengxianpus,Young et Young,1987),分布于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之中,其发现2个足迹形成的单步,被认为是原蜥脚类恐龙所留。  相似文献   
53.
用一个耦合的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植被模式模拟中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中考虑了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而其他强迫条件均取成现今值。结果表明,耦合的模式能够模拟出较今强的大尺度夏季风,特别是亚洲-非洲季风,而其他季节和区域的变化值一般都比较小。季风环流和季风降水都大幅度地增大了。结果还显示,耦合模式模拟的大尺度季风系统的变化同单纯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的结果非常相似,但是,在非洲北部季风区耦合模式模拟的降水和温度变化较单纯大气模式模拟的值要大,而且,耦合模式模拟的冬季降温值要比单纯大气模式模拟的结果小。  相似文献   
54.
苏皖地块--特提斯演化阶段独立的构造单元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苏皖地区的基底性质、晚元古代-中生代特征的沉积-火成建造、区域成矿和构造专属性,结合古地磁资料,提出了苏皖地块是特提斯演化阶段独立的构造单元的观点。它以苏鲁洋与华北克拉通间隔。震旦纪-早古生代的建造及变形特征与扬子克拉通有差异。石炭纪末和早二叠世的沉积和生物群表明它当时是古特提斯洋域里的一个中间地块,此时它已独立于扬子克拉通之外。三叠纪时苏鲁洋发生过大规模的消减但未闭合,因而苏皖地块的晚三叠世植物群与扬子克拉通有较明显区别。苏皖地块与华北克拉通(指胶辽地块)碰撞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该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与之有关。之后,苏皖地块成为亚洲大陆雏形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5.
史培军  哈斯 《地学前缘》2002,9(1):121-12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非洲萨哈尔带均为处在季风尾闾带的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的地带。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两个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等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自全新世以来 ,两个地带均出现过几乎同步的 8个千年尺度的冷暖、干湿旋回 ;在近百年的干湿变化方面都有 10~ 2 0a变化周期 ;在少雨期和多雨期的转变过程中非洲萨哈尔带较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提前 5a以上。这一超前信息的存在 ,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兆因素。  相似文献   
56.
根据深海钻探样品分析,对东太平洋地区573孔始新世末渐新世初的地层进行了研究,尤其是研究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层球粒陨石标准化值曲线平缓,重稀土相对富集,各层Ce严重亏损(第2层轻度亏损),各层的Eu仅轻度亏损。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钨粘土层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比其它层含量高得多。此外,该层还富含Fe及指示地外成因的Ni、Co、Ir等元素,且底部富含微玻璃陨石。这些特征说明该含金属粘土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显关系,其底部可能还与陨击作用相联系。从区域地质情况来看,始新世末期有明显的生物灭绝和环境变化,微玻璃陨石广泛发育,说明该时期明显的灾变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7.
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大石寨组发育两套火山岩,即林西地区拉斑玄武岩系列的细碧-角斑岩类和大石寨地区钙碱性岩石系列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类。细碧岩的主元素以富铁为特征,成分类似于N-MORB,微量元素表现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细碧岩类形成于大石寨裂陷槽强烈拉张的中心位置,是地幔源区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生。大石寨地区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类的化学成分表现为大陆缘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形成于大石寨裂隙槽拉张中心以外的环境,是地幔物质较低程度部分熔融和地壳物质严重混染的产物。大石寨裂隙槽中火山岩的这种独特的成分和组合特点可能反映了裂隙槽的形成是一个快速而短暂的强烈拉张过程。  相似文献   
58.
广西凭祥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浆弧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西凭祥地区有3种不同建造背景的二叠-三叠系,深水相的下二叠统呈一飞来峰推覆在台地型的石炭纪-早三叠世沉积和早-中三叠世浊积岩上,与前者共生的基性-超基性岩是古特提斯岩浆弧的记录,当时的被动大陆边缘在百色阳圩-田林八渡,说明洋壳向南西消减,早二叠世弧的原形成位置可能在越南境内,早-中三叠世的弧则已向北东迁移,在中越交界区形成图尔基式造山带。  相似文献   
59.
东昆仑早—中二双叠世生物礁建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树刚  范嘉松 《地质学报》2002,76(2):145-154,T001,T002
本文从造礁群落演替,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升降等方面,结合大地构造引起基底沉降的证据,论述了东昆仑早-中二叠世生物礁的建造特征,在东昆仑生物礁中包含6种造礁群落,各群落生物组成和结构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4个生物礁发育阶段中群落演替关系显著,礁相地层中可识别SB1层序界1个SB2界面4个,可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层序的沉积相序显示清晰,按曲线形态将海平面升降归为4个周期。据区域地层和相分布资料反映的古地理环境变迁,推论出石炭纪至早-中二叠世造礁期柴达木地块与羌塘地块聚合离散的4个构造期。东昆仑生物礁的生长发育与造礁群落的演化阶段,海平面升降周期和大地构造期彼此吻合,证明生物礁建造与各控制因素间具密切制约关系,海西中-晚期柴达地块与羌墉地块的开一合转换,为生物大规模造礁创造了长期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60.
在1∶25万赤布张错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原划下二叠统开心岭石灰岩组中发现晚二叠世长头期Gallowayinella类动物群化石,表明该区二叠纪地层非属早二叠世,而似应与青海省南部晚二叠世鸟丽群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