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3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2 毫秒
991.
变化检测技术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目前多元变化检测方法不能有效地去除波段间相关性且检测结果对噪声敏感等问题,在深入研究迭代加权多元变化检测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对黄河入海口区域的Landsat影像进行变化检测试验,选择了变化剧烈的黄河河道进行精度评价。其中迭代加权多元变化检测方法检测精度高达76.8%,直接相减法精度为50.5%,主成分分析法精度为13.2%,与这两种传统检测算法相比具有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IR-MAD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噪声和去相关,且检测精度高,同时也具有人工干预少、执行效率高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临时公路干扰下西藏阿里地区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调查研究,从群落特征、多样性、生产能力和有性更新能力几个方面分析其对干扰的响应和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干扰群落特征具有明显的变化,中度干扰下第一优势种(沙生针茅)重要值增加,第二优势种(轮叶棘豆)下降,群落中开始有新的物种入侵(高原芥、灌木亚菊)。重度干扰下第一优势种(沙生针茅)重要值迅速降低而被高原芥取代,群落特征发生质的变化。中度干扰下群落多样性程度最高,重度干扰下最低。中度干扰下群落生产能力下降显著,地面生物量仅为原始群落的50.97%,经济类群变化不大;重度干扰下群落地面生物量为原始群落的45.14%,同时其经济类群发生显著变化。中度干扰下群落保持了相当的有性繁殖能力,重度干扰则使群落基本丧失了原有的有性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993.
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文光  龚久和 《矿物岩石》2003,23(3):97-100
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包括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油气开发指标。利用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进行开发早期决策。修正Gompertz峰型开发模型亦可用于中晚期的匹配拟合的三种典型图版,即logVD-logRP典型图版,logVD-log(at)典型图版和10gRP-log(at)典型图版。  相似文献   
994.
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原连续两年的实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是大气CO2和N2O的排放源,和CH4的汇。在植物生长不同季节,草原生态系统排放/吸收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日变化形式各有不同,其中在植物生长旺季日变化形式最具特征。三种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吸收高峰主要出现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春融期和降雨较为集中时期。对所有草原植物生长季节,CO2净排放日变化形式均为白天出现排放低值,夜间出现排放高值。较高的温度有利于CO2排放,地上生物量决定着光合吸收CO2量值的高低。影响半干旱草原吸收CH4和排放N2O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台水量和供氧状况,日温变化则主要影响日变化强度。吸收CH4和排放N2O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湿度季节变化分别呈线性反、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4-0.6之间。自由放牧使CO2、N2O和CH4交换速率日较差降低,同时使N2O和CH4年度排放/吸收量减少和CO2年度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正交变换的多通道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多时相多通道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问题,引入了多元统计中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典型变换,并采用最小噪声比率变换对典型变换结果作后处理,得到差异影像,初步解决了将变化信息集中到少数分量中的问题。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6.
在对多年防火预报工作总结和全面系统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时空分布、周期变化、影响因子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内蒙古东北部森林、草原中期火险等级预报系统。利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发现旬降水量、旬平均温度距平、降水连续偏少旬数、温度连续偏高旬数、植被长势和土壤墒情等气象因子与火灾次数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权重系数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建立预报方程.通过回代检验和预测试验,证明预报模式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中东部全新世草原植被、环境及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翡  K.Lisa  熊尚发  黄凤宝 《中国科学D辑》2004,34(11):1029-1040
运用植硅体分析, 结合孢粉资料探讨了内蒙古中东部太仆寺全新世草原植被、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古土壤剖面植硅体和孢粉记录表明, 研究区在5000 a BP左右植被及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5000 a BP之前, 羊草-针茅草原中C4植物占一定比例; 5000 a BP后, C4植物明显减少, 反映气候变冷、变干; 草原中的克氏针茅、冰草、麻黄属、藜科、紫菀属类以及锦鸡儿等成分的增多, 与草原植被退化有关. 10000 ~ 8720 a BP, 研究区羊草-针茅草原中蒿类灌丛较多, 冬季风较强; 8720 ~ 7000 a BP, 羊草-针茅草原中C4植物广泛分布, 表明夏季风增强. 7000 ~ 5000 a BP为研究区全新世气候适宜期, 草原植被成分多样, 研究区周围有松林及温带落叶林分布. 4200 ~ 3000 a BP, 草原植被明显沙化, 冰草、紫菀属类以及蒿类灌丛增多. 3000 ~ 2170 a BP, 草原中的菊科植物蓝刺头类的繁盛以及C4植物的增多与研究区降水量的增加有关. 约2170 a BP之后, 人类活动加剧了草原植被的退化.  相似文献   
998.
高精度航空物探(电/磁)综合测量是一种高效廉价勘查金属矿的物探方法.文章重点介绍该方法在内蒙古满洲里地区开展1:5万综合测量对火山环形机构的研究和找矿靶区预测等方面的成果,为地质工作程度低和地表条件差的地区开展区调填图、普查铜多金属矿提供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999.
全新世黄土高原塬区植被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全新世高分辨率的黄土-古土壤孢粉研究,对于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直接的生物学证据.现代遥感数据显示黄土高原主要塬区为农业型生态环境,植被以旱作农作物为主,已无原生植被生长.最近12 000 aBP以来耀县剖面的孢粉记录显示,黄土高原南缘塬区植被经历了干草原-湿润性草原-干草原-湿润草原-草原5个阶段, 表明在黄土高原南缘降水较丰富的半湿润地区,塬区植被仍以草原植被为主,无森林生长.渭南姜村、洛川和富县等塬区剖面的孢粉记录也显示出,全新世以来,即使在全新世高温期水分较现在丰沛的时期,黄土高原塬区植被仍以灌木、草本植物为主,并无森林生长.  相似文献   
1000.
作者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提出烟单14号夏玉米田间生态系各系统间的相关模型。结论是:播前土壤养分与植株体内养分的相关,主要表现在因果关系土壤中全氮的含量与小喇叭口期植株体内含氮和大喇叭口期体内含磷量的相关。施肥对植株体内养分的作用是在开花后才明显地显示出来的,主要表现在施氮肥促进开花后体内氮的增加、制约体内氮、磷含量的配合。影响产量的气象因素主要是开花前的光照时数和开花后的积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