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磁共振成像特征,和激素应用剂量,时间长短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8例患者有短期大量激素应用史患者行双髋关节平片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图像特征,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股骨头坏死与激素的关系。结果108例平片检查均为阴性,磁共振成像出现异常征象者35例,激素总量,日最大剂量及应用时间与股骨头坏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早期诊断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上单线征和双线征具有特异性;激素可以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82.
激素诱导欧氏六线鱼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鱼类成为人工养殖对象,人们越来越希望养殖鱼类能在人为控制下成熟和产卵,从而打破自然环境下的繁殖周期,为养殖生产提供更多的、适合生产需要的苗种,本研究采用LRH-a(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17β-雌二醇及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使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对欧氏六线鱼的性腺发育进行诱导实验,旨在探讨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996年9~10月间,取网箱暂养的欧氏六线鱼39尾,随机取7尾以观察实验前六线鱼的性腺发育状况,逐尾称体重,解剖取出生殖腺和内脏,称量生殖腺重和净重,计算性腺指数,并求出其平均值,♀:0.64±0.10,♂:0.…  相似文献   
83.
甲壳动物卵黄发生及其激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卵黄发生是指各种卵黄物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等)的形成及其在卵母细胞中的积累,是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必要前提,也是雌性甲壳动物生殖周期的决定性时期,它以血淋巴中卵黄蛋白原浓度的大量增加和卵巢的发育为特征。目前,甲壳动物卵黄发生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卵黄蛋白的产生和积累上。  相似文献   
84.
太湖生态与环境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秦伯强 《湖泊科学》2009,21(4):445-455
本文着重就太湖水动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太湖沉积物及其内源污染问题和太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蓝藻水华等热点问题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在水动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太湖这样大型浅水湖泊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沉积物悬浮过程的研究,把风浪与水体光照透明度、内源释放、水土界面的氧化还原环境等过程和要素联系起来,获得了太湖理化要素随深度变化的内部结构特征,确立了三维水动力模拟模型在太湖应用中的必要性.建立了太湖光照和透明度与悬浮物的关系,及基于悬浮物浓度的太朔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在太湖沉积物与内源污染问题上,初步弄清了太湖沉积物分布与污染物质分布的特征,太湖沉积物悬浮的动力作用的来源与大小.太湖水动力对内源释放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适于太湖内源污染控制的判断方法.对于太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蓝藻水华问题,在蓝藻水华爆发过程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营养盐阈值、休眠孢子复苏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完善.研究还发现了富营养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趋于小型化且多样性下降的现象,营养盐循环速率加快,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一步通过附着生物的研究,揭示了富营养化导致草型生态系统向藻型生态系统转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恢复应该首先降低营养盐负荷、其次才是生态恢复的新观念,以及湖泊治理必须先控源截污、后生态恢复的新思路.最后,就这几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养殖牙鲆卵巢发育及其调控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工厂化养殖雌性牙鲆的性腺发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鱼体长范围为28~38cm,卵巢发育较迟缓,均处于Ⅱ期;实验中给予外源激素进行调控,结果发现单独注射LHRH—A2(25μg/kg体重)、hCG(1000IU/kg体重)和这两种激素的联合注射(LHRH—A2:12.5μg/kg体重,hCG:500IU/kg体重),均未能有效促进牙鲆性腺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86.
于 2 0 0 0年 3月提取中华绒螯蟹眼柄总RNA ,以此为模板 ,根据日本对虾的神经肽Pej SG Ⅳ设计兼并引物 ,进行RT PCR扩增 ,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 ,获得一特异性的产物 ,将该片段克隆到载体中进行测序。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特异性cDNA片段由 2 1 3个碱基组成。在生物信息数据库中查找由该cDNA推定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序列 ,可以发现有大量甲壳动物的CHH家族神经肽与它相似。在所有相似序列中 ,甲壳动物的蜕皮抑制激素 (MIH)与它的相似度最高 ,这一结果提示由中华绒螯蟹的眼柄特异性cDNA片段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可能是它的MIH片段。  相似文献   
87.
造血激素(astakine)是一种具有促进造血组织细胞分化和增殖作用的甲壳动物细胞因子,参与甲壳动物的造血活动,对于只依赖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甲壳动物抗感染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室前期成功克隆凡纳滨对虾造血激素(LvAST)的基因Lvast。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功能,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Lvast表达的组织分布,同时还用Dlight标记抗LvAST抗体进行了LvAST在对虾细胞和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分析。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说明,Lvast主要在肝胰腺、鳃和肌肉中大量表达,而淋巴器官和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较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vAST可同时存在于血淋巴细胞内和血淋巴细胞膜表面,不同的血淋巴细胞表面的LvAST分布呈现出明显差异,可能具有重要的血细胞分类意义。LvAST蛋白在肝胰腺、鳃、肌肉、淋巴器官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并且肝胰腺组织中分布较多,淋巴器官组织中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88.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结合蛋白(CRH-BP)是一种糖基化蛋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对CRH诱导的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与RACE基因克隆方法首次获得太平洋真宽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CRH-BP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F289345)1950bp,其中ORF区1245bp编码41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841bp,3′非编码区294bp,理论分子量/等电点为45.816/5.87。生物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真宽水蚤CRH-BP氨基酸序列与桡足类中近亲真宽水蚤同源性最高;具有6个蛋白修饰位点及蛋白家族标签序列,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域及信号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真宽水蚤CRH-BP基因在盐度、温度及pH环境胁迫中的mRNA表达量均具有一定的时间梯度表达性与浓度梯度表达性特征。本文通过对太平洋真宽水蚤CRH-BP基因结构及不同环境因子刺激下的表达特点的研究为探究桡足类在环境应激、生殖生理及免疫调控等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在藻类植物中,卵对精子的向化性吸引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早在1854年,有学者对墨角藻目(Fucales)一些海藻精子的向化性进行了报道[1]。目前普遍认为精子的向化性是由于卵释放出了一种化学信号,这种化学信号能够促进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使受精作用顺利完成,这里我们把这种化学信  相似文献   
90.
鄱阳湖历史时期水面扩张和人类活动的环境指标判识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项亮 《湖泊科学》1999,11(4):289-295
对东太湖三种类型9个样品的沉积物-上覆水柱状原样在滤除藻类,蔽光,室温,微量充气条件下连续培养50d,上覆水中的P^3-4-P浓度在起初15d内增高了2个数量级,在随后的33d中又下降了1个数量级并趋于稳定。这一过程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沉积物磷释放,本文提出另外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