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变量方法是一种数字技术,该方法对给定长度有限的时间序列,可以构造出一个常微分方程组。该方程组的解在有限时段上的采样值与给定序列重合。观测研究是对无法确定其方程的动力系统进行的研究;不变量方法提出了动力数值试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2.
成藏动力学是以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为核心,以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为目的的理论。从郑南斜坡带的基本地质条件出发,划分出研究区的5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7种油藏类型和4种成藏模式,并进而指出了本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73.
地热田温度场分析, 不仅为地热田类型划分和热源机理研究提供科学根据, 而且可以为确定地热田有利开采区域和深度提供直接依据。本文报道了咸阳地热田13口钻孔的系统(准)稳态测温数据, 对研究区温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做了初步分析, 并据此划分了地热田水动力系统。结果表明, 咸阳地热田属于以传导为主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 地温梯度为26.2~40.1 ℃/km, 平均为32.4 ℃/km。然而, 与典型的传导型地热田相比, 咸阳地热田的地温场特征又存在特殊性, 表现为钻孔温度-深度曲线分段性明显: 浅部受地表水流动对温度场的影响, 地温曲线呈现出锯齿形波动; 钻孔中上部受地表水和深部水热活动影响较小, 温度曲线为传导性地热特征; 井孔中下部测温曲线明显"下凹", 揭示了地下水沿渭河断裂侧向补给的同时使地层温度降低; 井孔下部温度随深度异常增大, 表明存在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测温资料揭示了咸阳地热田水动力系统在垂向上存在多层结构: 浅部为垂向重力驱动型, 中上部为正常压实型, 中下部为侧向重力驱动型, 下部为封闭型。基于咸阳地热田水动力系统的多层结构, 建议将各系统赋存的地热资源分别进行规划和开发。  相似文献   
74.
本文概述了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基本特点、神经网络的形式化描述、目前国际上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现况以及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应用的潜力和展望。  相似文献   
75.
珠江口盆地位于太平洋俯冲的东部动力系统、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碰撞或新特提斯洋俯冲的西部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因此其构造成因及南海海盆打开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且构造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群的油气成藏有何作用也不甚清晰.本专辑以珠江口盆地为例,特别是以阳江东凹为精细解剖区,结合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的研究成果,展开了以下问...  相似文献   
76.
基于实测的煤层底板的倾角、断层强度、断裂信息维等描述矿井地质构造的指标数据,依据地质构造具有自相似的特性,模拟了矿井地质构造演化的时间序列,并通过重建相空间的方法,计算了时间序列的关联维。实例分析表明:矿井地质构造系统的状态吸引子为混沌吸引子,其演化具有混沌特征;揭示了描述矿井构造系统相空间所需的状态参量维数的大致范围;倾角累计值指标包含了褶皱和断层的多重信息,更能反映系统的混沌特性,其反映的维数更接近于描述混沌系统相空间所需的维数真实值。该方法对矿井构造定量预测和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7.
利用CTDP300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潭泉和水房泉的降雨量、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表层岩溶泉水化学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且具不同的表现形式,气温和土壤CO2浓度是引起水化学动态变化的两个重要因子。位于海拔较低的碧潭泉气温,土壤CO2浓度相对较高,岩溶作用也相对强,位于海拔较高的水房泉则相对较弱。受气温控制,前者的水温、pH表现出明显的白天高,夜间低的昼夜变化规律。降雨过程中,至少有两种效应在影响水化学性质:雨水的稀释效应和CO2效应,前者对碧潭泉水化学变化影响较大,降雨可引起泉水电导率、水温及pH的显著下降,降雨强度越大,下降速度与幅度越大,而从泉水电导率下降、pH值略有上升看,两者均对水房泉的水化学变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8.
桂西南岩溶山地优势植物种群动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实现岩溶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必须对岩溶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林是桂西南岩溶山地特有的具代表性的原生性森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处于岩溶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以蚬木种群为优势的岩溶植被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岩溶动力系统对蚬木种群发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先锋群落中,种群缺少大径级个体,幼苗幼树占多数,存活曲线略为凸形且接近于直线,种群结构基本为初始增长型;蚬木种群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由初始增长型向增长型或稳定型变化;在顶极群落阶段,蚬木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或直线型,种群具备所有径级的个体,幼苗幼树所占比例高,大径级个体所占比例少,种群结构基本上为增长型或稳定型,但在蚬木种群不占优势的顶极群落中,种群缺少中间径级的个体,种群结构表现为间歇型,存活曲线为不连续型。随着岩溶植被的演替发育,表层岩溶泉水中的Ca^2+、游离CO2、HC03^-随着植被的发育和演替而呈现增大的趋势,pH值、水永久硬度则逐渐下降,显示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79.
自忆性建模及其气候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约系统运动的含时间微商项的方程,引进记忆函数后可导得一个差分—积分方程,它能包容含初值的多个往值。构建和求解系统的差分—积分方程的原理,称为自忆性原理,相应导得的数学模型称为自忆性模型。自忆性模型现已应用到气象、海洋、水文、市场、农业、交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建模、计算和预报,尤其在预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预报准确率。文中还论述了自忆性—界门模型,讨论了自忆性模型应用效果好的原因,给出了气候预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80.
岩溶动力系统中的元素迁移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蒋忠诚 《地理学报》1999,54(5):438-444
炭-水-钙循环构成的岩溶动力过程驱动央瓣元素迁移,并制约元素迁移的质和量。在弱岩溶动力作用下,可溶性元素迁移,难溶元素在环境中相对富集;在强岩溶作用条件下,岩石的碳酸盐成分迅速溶解并以很高的浓度迁移,难溶的Fe、Si、Al、P、Mn在岩溶水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