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海中沙近海表层沉积物的轻组分(粒径为63~125μm)中主要包括有褐色火山玻璃、无色火山玻璃以及火山渣等3种火山灰类型。在硅碱图(TAS)及Al2O3、FeO*、MgO、CaO、Na2O、K2O对SiO2的变化趋势图中可以判断,本区可能存在双峰式火山活动,褐色火山玻璃代表中-基性端元,而无色火山玻璃代表酸性端元。无色火山玻璃与褐色火山玻璃具有共同的岩浆源区,结晶分异可能是源区岩浆演化的主要方式。这种双峰式火山活动暗示火山活动源区处于大陆拉张减薄环境,支持西沙海槽是一个正在活化的伸展大地构造现象这一观点,同时肯定基于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学研究资料所提出的海南地幔柱的存在。  相似文献   
82.
以天山大小莫合流域野果林区为例,探究其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揭示滑坡对野果林区造成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Corona和Spot-5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RS技术解译1964、1980、2000、2017年空间数据,利用Fragstats 4.0软件计算景观特征指数,并探讨了滑坡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与演化的驱动因素,从而进行景观生态风险预测。结果表明:(1)1964—2017年野果林面积持续减少了3942.15 hm~2,主要向草地、耕地转移面积为主,滑坡区面积增加了203.48 hm~2,其主要转入景观类型为野果林、草地。(2)野果林区各景观破碎程度加剧,景观边界形状总体上趋于复杂。不同景观斑块面积呈现不均匀状态,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增强。(3)滑坡景观类型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作用。人口增加和人为干扰度是主要的人文驱动因子,气温、坡度、坡向和降水是主要的自然驱动因子。(4)2017年景观生态风险以高风险等级和较高生态风险等级为主,此阶段,野果林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低,其生态环境脆弱;2034年滑坡景观生态风险有减弱趋势,野果林区生态系统趋于稳定,但滑坡等自然灾害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3.
为了了解大别山北缘构造属性,对定远组地层组成、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调查与研究.野外调查表明,定远组主要由一套变火山岩及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浅粒岩、板岩等组成,其中变火山岩包括变玄武岩与变流纹质火山岩,并构成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此外,还含有早古生代构造地层单位.运用LA-ICP-MS对酸性火山岩锆石进行U-Pb定年,获得725.7±1.4 Ma、736.6±5.4 Ma的年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不是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变玄武岩分为低Ti(TiO2=1.19%)和高Ti(TiO2平均含量为3.11%)两种类型.低Ti玄武岩稀土总量较低(低于N-MORB),岩浆来自亏损的地幔源区.高Ti玄武岩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富集Nb、Ta等元素,不相容元素的比值接近大陆裂谷玄武岩;另一种类型亏损Nb、Ta、Th、U等元素,岩浆可能来源于被下地壳或蚀变大洋地壳改造的地幔,其Th/Ta为1.6,与大陆裂谷玄武岩相当.总之,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很大差别,是地幔源区不均一的反映.变酸性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Ta、P、Ti等元素,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主体εHf(t)值为-3.0~-1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Hf)为1 630~2 258 Ma,揭示其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定远组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并非岛弧构造背景.定远组双峰式火山岩及广泛分布的同时代岩浆岩,揭示了扬子陆块北缘在新元古代(800~611 Ma)时期一次重要的大陆边缘裂解-岩浆事件,是Rodinia超级古大陆裂解作用深部地球动力学的地表响应.   相似文献   
84.
采用1954—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53站逐日站点降水资料,定义了华北雨季的开始日和结束日,发现华北夏季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降水过程,选取典型单峰和双峰降水过程,对比分析这两种降水过程的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1)在华北雨季期间,单峰降水过程中的副高脊线没有中断的现象,而双峰降水过程中的降水中断现象是因副高的东退南压所致.2)华北夏季单峰降水年的季风中断现象不明显,季风的影响能一直持续至雨季结束,而双峰降水年的季风加强(减弱中断)对应着降水峰值(中断).3)滤波后的华北夏季降水时间变化显示,当30~60 d和7~14 d振荡的波峰相对时,则出现降水峰值;当30~60 d振荡的波谷和7~14 d振荡的波峰相对时,则出现降水中断.4)华北夏季双峰降水年的低频纬向风传播与双峰降水的时间演变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5.
新疆阿舍勒盆地泥盆纪火成岩与构造-岩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舍勒泥盆纪火山盆地是阿尔泰西南缘重要的矿集区,产出我国著名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VMS)矿床——阿舍勒铜矿.其内部发育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阿舍勒盆地的构造岩浆演化和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但其形成构造背景和成岩成矿机制一直存在争论.本文报道了阿舍勒矿集区萨尔朔克铜金多金属矿区深部英云闪长岩的LA-MC-I...  相似文献   
86.
云南德钦鲁春—红坡牛场上叠裂谷盆地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鲁春-红坡牛场上叠裂谷盆地是在金沙江弧-陆碰撞之后的地壳伸展环境下形成,时间上发育于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空间上叠置于江达-德钦-维西陆缘火山弧上。盆地中发育由浅水→深水→浅水的沉积组合序列和由玄武岩--流纹岩组合成的“双峰式”火山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Nd,Sr同位素结果表明玄武岩与流纹岩为同一岩浆源,从早期的基性岩浆演化为晚期的酸性岩浆。鲁春-红坡牛场上叠裂谷盆地的拉裂速度为0.43cm/a,扩宽距离为140km。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的上叠裂谷盆地已成为金沙江带中生代重要的赋矿盆地。  相似文献   
87.
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雷达回波图,从天气学、不稳定层结及水汽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了2006年6月25日影响洛阳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活动规律和物理成因.分析表明:此次较强的飑线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的天气尺度形势下出现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飑线以后续线型为主的型式形成.高空弱冷空气的入侵加剧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弓形或带状回波、强(55 dBz以上)又高(或高度突降)的雷达反射率因子、逆风区、入流缺口、强的风速辐合带、高VIL值(50 kg·m-2以上)或VIL值突变及冰雹指数等雷达回波特征,对此类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88.
遥感影像目标检测在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调查、国土测绘、军事侦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遥感影像目标检测在目标尺度变化大、目标外观相似性高以及背景复杂度高等方面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有效融合了多元稀疏特征提取模块(MNB)和阶层深度特征融合模块(HDFB)。多元稀疏特征提取模块以多个卷积分支结构来模拟神经元的多个突触结构提取稀疏分布的特征,随着网络层的堆叠获取更大感受野范围内的稀疏特征,从而提高捕获的多尺度目标特征的质量。阶层深度特征融合模块基于空洞卷积提取不同深度的上下文信息特征,然后提取特征通过独创的树状融合网络,从而实现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在特征图级别的融合。本文算法在大规模公开数据集DIOR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1)多元稀疏特征提取模块和阶层深度特征融合模块相结合的方法总体准确率达到72.5%,单张遥感影像的平均检测耗时为3.8毫秒;(2)通过使用多元稀疏特征提取模块,多尺度和外观相似性目标的检测精度得到了提高,与使用Step-wise分支的物体检测结果相比,总体精度提高了5.8%;(3)通过阶层深度特征融合模块的多感受野深度特征融合网络提取阶层深度...  相似文献   
89.
一名记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的新闻中心内,整理关于在中国新疆发现新骆驼物种的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宣布,基因鉴定表明,中国和英国科学1999年在中国新疆南部无人区联全发现的野骆驼遗骸属于一种新的骆驼物种。专家估计,这种野骆驼总共不到1000头,其濒危程度超过大熊猫。  相似文献   
90.
方中  李惠民 《地层学杂志》1994,18(3):168-172
苏南晚二叠世末期双峰次火山岩的发现和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意义方中,李惠民,夏邦栋,楚雪君,刘寿和,王学锋(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08;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关键词晚二叠世,双峰火山岩,同生锆石,捕虏晶锆石,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