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3年夏季湖南严重高温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南省97个台站降水、气温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场资料,系统分析了2013年6月30日至8月14日湖南持续高温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是湖南1951年以来降水最少、高温干旱程度最严重的一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湖南处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是发生持续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西太平洋副高内增强的下沉气流,致使多数县市高温日数和极端高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位于菲律宾附近的OLR低值带中心偏西,致使副热带地区下沉区偏西,进而造成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此外,湖南地区上空为水汽输送异常辐散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干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湖南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典型环流分型,利用1961—201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异常度方法对湖南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环流型进行客观识别,并结合动力和水汽输送条件,确定湖南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强信号并客观量化表征,建立湖南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预报定量化概念模型。结果表明:43次历史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回报准确率达到81%,2017—2018年3次区域持续暴雨过程试报准确率为2/3,说明该概念模型有一定预报能力,能为湖南暴雨预报业务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将该概念模型与各类模式预报产品相结合,还可开展区域持续性暴雨的中期和延伸期预报。  相似文献   
3.
湖南高温日时空分布特征及高温日数气候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良  李易芝 《气象科技》2015,43(6):1110-1115
利用1961—2013年湖南7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高温观测资料,建立了较完整的湖南高温日时间序列,分析了湖南高温日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南高温日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2天左右,湘北高温日增加趋势显著;高温最长持续日数总体上湘南大部呈弱的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0.5天左右,湘中及湘北则呈较强的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1天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高温天气显著增多、增强。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构建气候预测模型,预测湖南高温平均出现日数,预测效果较好,可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1954—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53站逐日站点降水资料,定义了华北雨季的开始日和结束日,发现华北夏季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降水过程,选取典型单峰和双峰降水过程,对比分析这两种降水过程的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1)在华北雨季期间,单峰降水过程中的副高脊线没有中断的现象,而双峰降水过程中的降水中断现象是因副高的东退南压所致.2)华北夏季单峰降水年的季风中断现象不明显,季风的影响能一直持续至雨季结束,而双峰降水年的季风加强(减弱中断)对应着降水峰值(中断).3)滤波后的华北夏季降水时间变化显示,当30~60 d和7~14 d振荡的波峰相对时,则出现降水峰值;当30~60 d振荡的波谷和7~14 d振荡的波峰相对时,则出现降水中断.4)华北夏季双峰降水年的低频纬向风传播与双峰降水的时间演变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30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 CFSR再分析资料,用"倒算法"计算了1981~2010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汇,并分析了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高原大部分地区在春季和夏季为热源,冬季和秋季为冷源。2~4月热源从高原西北部、东北部及西南边坡开始逐渐向中部扩展,强度不断增强。5~7月高原东南端热源显著增强并向西向北扩展,使7月高原热源达到最强,并在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及其以南邻近地区形成一个强大的热源带。8月开始,高原热源迅速减弱,高原中部至四周边坡大部分地区大气先后变为冷源。到11月和12月整个高原大气几乎为冷源。(2)高原各区逐年平均大气热源强度有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高原全区有显著的2~3年和6~8年周期,而高原东部仅存在6~8年周期,高原西部仅有2~3年周期。(3)近30年高原全区和东部大气热源具有明显增强趋势,而高原西部却为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对湖南长株潭地区气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2年湖南省长株潭地区8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观测数据,以郊区站作为背景场,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城市化对年和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1990年代后长沙市人口、GDP及建成区面积,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与城乡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2 a来长株潭地区呈现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分别为24.0%、21.2%、15.2%,城市化对长株潭地区年平均气温影响最大,年最高气温次之,年最低气温影响最小。城市化贡献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夏季,而其最小值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春季。城乡温差与长沙市人口、GDP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41,表明城市化进程对城区的气温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李易芝  罗伯良  张龙 《气象科技》2017,45(2):375-382
利用1961—2013年湖南80个台站的逐日降水、平均气温、日照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海温资料,分析了近53年湖南省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日数的主要分布类型与同期大气环流背景场及前冬海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湖南省低温阴雨日数空间分布主要类型为全省一致型和南北相异型。(2)当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受东亚大槽的影响,加上低层冷暖空气汇合和较好的湿度条件,有利于发生偏多型低温阴雨;相反,当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受高压控制,加上低层中东部整体受异常北风和负相对湿度的影响,则易发生偏少型低温阴雨。当湖南北部受低槽的影响,且为相对湿度大值区时,易发生北多南少型低温阴雨;而当湖南南部受低槽和地形影响出现南岭静止锋,南部为相对湿度大值区时,则易发生北少南多型低温阴雨。(3)低温阴雨偏多(少)年前冬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阿拉斯加湾海温偏暖(冷),西北太平洋和北美洲以东的北大西洋海温偏冷(暖)。北多(少)南少(多)型前冬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阿拉斯加湾海温偏暖(冷),北美洲以东的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偏暖(冷)。  相似文献   
9.
李易芝  罗伯良  彭莉莉  张超  彭晶晶 《气象》2023,49(11):1384-1395
利用1979—2016年6月EAR5再分析资料,选取湿热力平流参数、热力螺旋度、散度通量、水汽散度通量和热力波作用密度5个综合因子,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基于TS评分最优为检验标准筛选确立最优因子和权重组合,构建了湖南区域持续性暴雨概率预报模型,并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与业务试用。结果表明:2017—2019年独立样本回代检验,平均TS评分达到29.9%,相比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细网格(平均TS评分为22.4%)为正技巧。在2021年、2022年汛期两次区域持续性暴雨个例的预报试验中,提前24 h的暴雨预报优于ECMWF、CMA-GFS等大尺度模式和CMA-SH、CMA-GD等区域中尺度模式,对湖南区域持续性暴雨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