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3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深情藏沃土     
2006年,柳江国土人步伐坚实,战果累累。全体人员在局领导班子的率领下,团结一心,精神焕发,把满腔的心血和热情,倾注在那片自己日夜守护的土地上,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严格土地管理、治理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等方面均创造出新的成绩。2006年11月底,柳江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一阶段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的检查验收;继2005年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后,最近,柳江县国土资源局被评为柳州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工作单位。  相似文献   
102.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基本技能,对于培养中学地理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高级人才为目标,立足于现代中学地理教师培养地理信息技术能力的需要,围绕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特点,兼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构建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掌握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能力.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国土部门既行使着管理土地、矿产的行政职权,又全面参与国家宏观调控、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政府部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加快,土地、矿产资源所承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国土部门越来越成为腐败分子“攻击”和“涉足”的场所。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务犯罪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08.
在龙游县塔石国土资源管理所辖区内,有一块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乡村田野中遍布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如今依然在历史岁月中守望着古风遗韵。在星罗棋布的村落中,三门源村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古村落,它展示着龙游地方文化的历史底蕴,演绎着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龙游商帮的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109.
张涛 《河南地质》2010,(7):9-10
铁路、高速公路、水利设施、管线等线性项目的建设,直接带动了沿线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因征地拆迁而引发农民与政府间的利益冲突,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上访申诉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0.
陶慧  张梦真  刘家明 《地理学报》2023,(4):997-1014
作为地方家园的物质载体,建筑遗产不仅在历史上呈现出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价值溢出,也因其现代性实践而凝聚了当地人心态秩序的变迁,重现了物的象征性沟通的性征,并随着实践场域的嬗变,呈现出物质价值与身份的重塑。传统吊脚楼形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实践的场所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区,承载着物质、制度与精神多层次的地方意义。本文从物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时间—空间—地方”三元辩证的研究框架,动态地考察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家园遗产与文化主体的互动过程及社会秩序嬗变:(1)“物”的在场是其民间保留和时代传承的历史回应,承载着家屋文化与地方记忆;(2)“物”的式微与脱域是在现代性渗透下宏观力量与个体行为的博弈与融合,也是地方主体性的消解、协商与重构;(3)“物”的出场则意味着家园被置于更深层次的地域文化价值体系,让民族建筑的空间价值外溢,从而以文化资本的形式参与到旅游语境的交互中。更进一步,本文试图从地方性的视角探讨家园遗产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与人文生态空间的秩序重塑逻辑:(1)空间赋能:景观基因焕发空间价值的生产面向;(2)秩序重塑:社会动力激活空间价值的生活面向;(3)地方知识:多元主体共育空间价值的生态面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