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9篇
  免费   1558篇
  国内免费   1556篇
测绘学   4058篇
大气科学   793篇
地球物理   1326篇
地质学   3754篇
海洋学   822篇
天文学   149篇
综合类   1282篇
自然地理   8269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717篇
  2021年   848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809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1413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112篇
  2011年   1103篇
  2010年   1006篇
  2009年   882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598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275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6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4篇
  194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段总体资料了解的基础上,对盆地南部4个露头剖面、18口井岩心的砂岩进行了切片分析,根据长石含量变化和其他岩矿特征、测井曲线与岩石组合特征、连井剖面以及露头沉积相分析,明确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物在盆地南部的汇水区位置。“汇水区”指搬运南北物源沉积物的流水汇聚区,它大体上是南北物源沉积物分布的分界区、大致呈东西向分布。汇水区南北的长石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了在汇水区局部又存在南北物源沉积“交互区”的认识,“交互区”指南北物源沉积物抵达汇水区并在局部地段发生交互的地区,它是南北物源沉积物的连通区。交互区位于汇水区并分隔汇水区。在盒8段交互区发现了还原条件下形成的早期成岩矿物——菱铁矿结核。盆地南部山西期一盒8沉积期的沉积古地理受南部和北部物源沉积物的双重影响,连井剖面显示汇水区南北沉积相带具有对称分布的特征,其沉积单元和相带包括:(1)汇水区,含3个交互区;(2)汇水区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南部物源的3个三角洲;(3)汇水区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北部物源的4~5个三角洲;(4)与南、北三角洲相带过渡的河流相带。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绘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模式图。  相似文献   
122.
根据区域构造、古地理和地层资料,中国奥陶纪的诸多板块、地体和活动带应分属11个地理区。文章重点研究了各地理区的边界。这些相邻的地理区块在奥陶纪曾处于远距离分离状态,除华北区南界和华南区北界明显由同期秦岭活动带限定之外,地理区的界线大多只能沿发生在奥陶纪之后的构造拼贴结合带划定,只有塔里木区北界和北疆区南界,得以通过追索代表曾在奥陶纪时段内发育于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中间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局限洋盆或深海盆地遗迹(即残留缝合带)来予以确定。中国大陆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晚石炭世至新生代的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主要包括活动带的消减以及板块和地体的漂移、增生与会聚。  相似文献   
123.
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构造、岩浆岩和构造岩的详细研究.厘定出冀东青龙一带太古宙基底与中元古界盖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构造滑脱关系.构造滑脱经历了明显的2期活动.早期为挤压体制下的逆冲一褶皱作用,中元古界表现为同倒转褶皱,滑脱带内发育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晚期为伸展体制下的伸展滑脱作用,表现为断层泥劈理化发育,指示明显的伸展滑脱特征.研究区太古宙基底与中元古界盖层滑脱构造的厘定,对再造该区的构造格局和沉积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集成框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地理本体的基本概念、结构,介绍了地理本体的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包括构建地理本体、数据预处理、概念映射、数据映射和数据抽取与转换5个步骤;设计了基于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方案,以数字地形图数据、海图数据向标准本体的集成为例对方案进行验证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25.
结合车辆的运动轨迹只能被限制于道路网络上的事实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特征的车辆监控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存储车辆在道路网特征点处的信息,通过将原始数据中存储的二维地理坐标转换为存储一维的沿道路网的线性参照坐标实现了监控数据和道路网的结合,可极大地节省GPS车辆跟踪数据的存储空间,有利于对车辆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利用和交通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6.
不均匀植被分布对地表面和大气边界层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季劲钧  苗曼倩 《大气科学》1994,18(3):293-302
研究陆地与大气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是建立联系地表面层与大气间各种过程的数值模式进行模拟。本文是建立一个陆面过程与二维大气边界层相耦合的模式,耦合模式中包含了发生在大气边界层、植被冠层和土壤表层各种动力、热力和水文过程。运用这一模式模拟了荒漠环境中一片绿洲的不均匀地表面形成的局地气候。由于绿洲植被与周围荒漠有着显著不同的水份与能量平衡关系,使绿洲表面与边界层较四周荒漠冷而湿,并形成了相应的局地环流,即所谓“绿洲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的气候状况与观测现象是一致的。模式可以用于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7.
在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各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科学思路的基础上,认为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因”,即由于已经发生的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导致未来发生较强地震。这一类包括的预报方法较多,如空区、条带、b值、地震迁移、相关地震等等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另一类是把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区域应力场增强的“果”,即已经发生的地震是区域应力场增强过程中的一种反映,而未来地震不一定是已经发生的地震所导致的结果。这一类包括“地震窗口”、小震群活动等方法。针对第一类方法,各种预报方法都是力图从地震三要素中提取未来地震的信息,而具体作法又都是利用地震三要素这个多维空间的某个剖面。为了从地震活动诸要素的多维空间提取综合信息,我们对每个地震加入了破裂面方位,构成了地震第四要素,并依据地震4要素建立了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概括了多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的科学思路和预报经验,从而可以形成测震学的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8.
鞠继武 《地理研究》1994,13(1):100-103
本文阐述我国清代中期思想家、地理学家魏源的思想及共《海国图志》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9.
福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岐  郑云钦 《福建地质》1993,12(4):300-319
笔者总结了福建省石炭纪生物地层与岩石地层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地层与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在详尽的相分析基础上对该纪地层进行了相系、相、亚相及微相的划分,并按“优势相”的原则分期编制了林地期、黄龙期及船山期的岩相古地理图。笔者采用“相、层、位”控矿观点对石炭纪的矿产成因及成矿规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0.
新型基础测绘发展能促进自然资源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基础测绘的构建是以"地理实体"为视角和对象开展的.本文提出了基于地理实体的房地一体成图、建库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现有房地数据到房地一体化地理实体的转换,并建成了广东省房地一体成图建库软件.本文方法提高了房地建库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并为数据的后续更新与利用提供了便利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