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黄土区坡地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的滞后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坡地天然降雨入渗-产流的实测资料分别对考虑滞后效应与不考虑滞后效应的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滞后效应加快入渗速率,减少径流量;滞后模型使土壤含水量、产流过程更加接近实测值.由此可见,土壤水滞后效应对土壤含水量、入渗速率、产流过程及产流量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水量转化研究工作中考虑滞后效应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2.
2002年11月17~23日,百位中日学者聚会昆明,召开“中日国际地貌学研讨会”,交流地貌学研究的新进展,分享新成果,研讨新动向。出席此次会议的日本学者共43人,包括国际地貌学家联合会执委、日本地貌学会会长TakasukeSUZUKI教授,日本科学院院士、日本地理学会会长MichioNOGAMI等学术权威。中方与会者分别来自云南、北京、江苏、四川、重庆、宁夏等地。会议使用英语交流。共收到论文72篇,其中日方33篇,中方39篇。大会发言交流22篇。除编印了会议论文集外,还进行了会间展板发表。会议交流的论文将在日本《地形》杂志发…  相似文献   
83.
黄土高原坡地单株植物下的微地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坡地孤立植物下的微地形反映了植被、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三种植物微地形结构的研究,分析了坡度和植物种类对微地形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越大,沉积物堆积高度越大,微地形越明显;不同植物之间的微地形有明显差异。本研究中,地表植被覆盖为草类的刺槐林保持土壤的作用最大,可以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低地区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等高线植物篱提高坡地持续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等高线植物篱技术是近一、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坡地改良利用的一种生物措施。本文简要阐述了等高线植物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主要科学问题;从篱笆植物种类选择、布设与管理、效益评价、农林政策等方面,对等高线植物篱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并对该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潜力与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
本文基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中边际效应的观点,论述山地与平原两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一些既不同于山地又异于平原的特殊气候现象──气候边际效应。分析指出,气候边际效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主要表现为坡地暖带、强降水效应和干旱效应,并对这三种气候边际效应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
再论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作者《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重要性与可行性》一文在三个方面作一些补充:1.进一步阐述坡地的重要性,并特别从可能出现的全球性变暖的因果加以说明。2.对前文所提坡地改良与利用方针概括为:"主要采取植物(生物)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以一个坡面或小流域为单位的坡地持续生产力",并对此作此较系统的论述。3.在前文基础上补充有关科研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87.
控制坡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是坡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三峡库区所进行的等高活篱笆技术试验表明,这种技术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延缓径流及控制土壤流失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篱笆植物新银合欢、马桑和黄荆都是著名的绿肥植物,每年从活篱笆上修剪下的枝叶可分别为篱间地的土壤提供24000kg/hm2、8400kg/hm2和31500kg/hm2的绿肥。营养元素含量较高的新银合欢,每公顷所产绿肥含纯氮素924kg,磷48kg,钾504kg.在坡面上沿等高线种植的篱笆带密闭以后,可以起到削减径流量,延缓产流过程,增加土壤入渗,并可拦截径流中大部分的土粒。由于篱笆带阻挡了各种因素造成的土壤沿坡面下移,篱间地的坡度不断降低。这些对坡地持续生产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与岩土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岩土组成的坡地的土壤水份特征及对植被类型的影响,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森林分布与黄土厚度的关系,给出了云南元谋干热河答阶地砾石层、泥岩、片岩组成的荒山的植被恢复实例。  相似文献   
89.
郑度  申元村 《地理学报》1998,53(2):116-122
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的定点试验研究成果为依据,阐明了该类坡地退化的关键因子中的坡度,以及土壤粒径,有机质及N、P、K流失的规律。  相似文献   
90.
台湾省山地灾害防治与环境保育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21日至30日,作者参加了在中国台北台湾大学召开的《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涉及洪水及泥石流灾害防治、灾害防治体系与新科技应用、地滑与边坡稳定、坡地开发与利用和环境变迁与保育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