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理教学》2021,(2):F0002-F0002,F0003,64
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综合学术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并在其余六个分会场和线上同步举行。全国70多所师范大学,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研室,多家出版社、杂志社、中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教师、高校学生参会,其中895人参加了线下会议,另有23万4千余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共同参与了这次特殊时期的学术大会。本届综合学术年会围绕“推进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深化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全面地交流,共同探讨地理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2.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涉及到每个人观念的转变,教育在当中即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借用联合国发布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布的基础教育各学段各科目共31份文本课程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内容维度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澳门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纳入程度和特点.结果显示,课程总体覆盖各可持续发展目标议题,内容比例偏重个人及社会发展;各议题内容学段分布大致呈同心圆组织形态;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议题的学习集中于若干科目,小学学段以品德与公民为主、常识为辅,中学学段则以地理为主、品德与公民为辅,自然科学及历史科目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3.
74.
通过对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等理论知识的回顾和研究分析,本文从地理空间角度构建了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并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进行了新疆各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中学的覆盖率和中学学龄人口覆盖率整体高于小学; 2)各地区存在学校配置数量较高、空间布局有待优化的不一致性; 3)各地区的差异主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学龄人口数量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5.
韩增林  董梦如  刘天宝  李源 《地理科学》2020,40(11):1774-1783
使用基于Rhino平台的UNA工具包,从住宅楼层面对大连市沙河口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3类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布局优化措施及新增选址方案。主要结论如下:① 各类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存在重复与缺失并存的现象;设施与住宅楼空间分布“错位”现象严重。② 各类基础教育设施均存在服务范围内住宅楼数量较少的问题,学区内的学生上下学需要耗费较长的路程与时间,若设施仅服务于规定服务范围内的居民,则部分设施会存在利用不足的情况。③ 在规定服务范围内,初中的可达比重最大,其次是小学和幼儿园。在规定服务范围外,幼儿园可达性为差及以下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初中和小学。④ 设施布局主要存在2个问题:设施供应不足和设施利用不足,对此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并在考虑可达性和供需的情况下,提出2个新增设施参考选址方案,以改善设施可达性。其中方案一增加140所,方案二增加107所。  相似文献   
76.
中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教育POI设施数据,利用ArcGIS比较统计地图(Cartogram)、核密度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方法对其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数量约占65%,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高值区域与城市群所在区域较为吻合,低值区域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西,东西部基础教育资源绝对数量差异明显。学前教育服务人均数量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也存在部分低值塌陷区,相较于中小学,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突出。小学和中学教育公共服务人均数量的高高集聚(H-H)和低低集聚(L-L)区域在东中西地区均有分布,综合而言,地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人均数量均等化优于绝对数量的均等化状况。常住人口、第三产业比例、建成区面积是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格局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7.
随着人类对于海岸海洋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不断深入,海洋国土和权益的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各国普遍开始重视在基础教育中开展海洋地理学的教育活动.文章在对我国海洋观的演变过程做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海洋地理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评述,进而就"新课程改革与海洋地理教育"这一问题做了深入分析,以此阐述海洋地理内容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地理新课程教材编写修订和新课程教学过程优化这两方面,对学校和地方开展海洋地理基础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8.
罗定 《地理教学》2012,(16):57-5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阵地,地理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影响着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状况,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功能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9.
芦怡婷  赵媛 《地理教学》2012,(24):21-23
教师和学生是地理教学中的互动主体,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地理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成果,课程标准对教育实践有着重大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这就要求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0.
汪汉旗 《地理教学》2011,(14):22-24
课堂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平台,课堂教学实践是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一线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时不约而同地回归到原点,即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从某种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构成的一种循环,提问既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刺激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因此,提问(问题)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和学习行为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