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就地壳及其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结合地震预报与机理的研究现状和方法,提出了个人的看法,简介了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  相似文献   
52.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1,21(5):412-416
基于Steindl模型的建模思想,设置一个时间-年龄变量T,将城市规模(P)-数目(f)异速生长的假设条件重新构造为dP(T)/dT=gP(T),df(T)/dT=-rf(T),据此导出反映城市等级-规模关系的Beckmann-Davis模型:P(m)-P1λ^m-1,f(m)=f1δ^1-m,进而导出三参数Zipf定律:P(r)=C(r-a)^-dx,式中g=lnλ,r=lnδ,C=p1[δ/(δ-1)]^dx,α=1/(1-δ),dz=g/r=lnλ/lnδ。根据几何测度关系建立分维方程:dz=Dp/Df,从而揭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D=1/dz在本质上乃是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维Df与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平均维数Dp之比。  相似文献   
53.
非线性理论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将非线性理论应用于中国地震预报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对地震预报基本概念和方法论的研究,对地震活动和多学科前兆复杂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对复杂性产生原因的试验和研究.还探讨了这一新研究领域兴起的原因以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4.
本文讨论了矿床形成的复杂性,认为它是成矿作用所固有的规律之一。由此提出了成矿预测的过渡态准则,这一准则不仅对矿床理论研究,而且对成矿预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全球变化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在论述全球变化集成研究的理论基础——复杂性科学的基础上,概述了国际全球变化集成研究的含义、现状与方向,讨论了中国全球变化集成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中国全球变化集成研究的切入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56.
《海洋地质》2005,(4):36-75
古溶洞系统是碳酸盐岩储层的一种重要的类型,它是近地表的喀斯特作用和后期的埋藏压实作用与成岩作用的产物。在现代和古代溶洞系统中,地质家们已经研究了与古溶洞储层有关的裂缝、角砾岩和沉积充填物等的特征与起源。在本文中,本人就利用这种古溶洞储层的相关信息,对古溶洞储层以及与它们相关的规模、孔隙网络和空间复杂性等的一般演化过程进行了重建。 古溶洞储层中的空间复杂性是由近地表作用及埋藏作用造成的。近地表作用包括溶解侵蚀作用、碎屑沉积作用、化学沉淀作用和局部发育的裂缝作用、角砾岩化作用和洞顶与洞壁的坍塌作用等。当溶洞系统沉人地下之后,埋藏作用就开始了。残余的溶洞通道通常会发生坍塌,而早期形成的角砾碎屑也会发生再角砾岩化。通道周围及上方地层的差异压实作用会形成裂缝、裂纹角砾岩和镶嵌角砾岩等。近地表作用和埋藏作用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典型的具有多种级别上的非均质性的复杂储层。 具有古溶洞起源的含油气储层一般都是合并的坍塌古溶洞系统的产物。在一个溶洞系统中,通道合并成为更大的、连通的孔隙带是复杂不整合面上的多个溶洞形成期的联合作用以及埋藏过程中围岩内发生了裂缝和角砾岩化的溶洞系统的坍塌作用的结果。这种联合作用所产生的空间复杂的储层的宽度可以达到几百米至几千米,并且常常能够形成大型的勘探目标。合并的坍塌古溶洞系统的最终规模、孔隙网络类型和空间复杂性等都是它们从近地表的演化到埋藏至更深的地下的演化过程的结果。合并坍塌储层的假说解释了所观察到的储层的规模及其空间复杂性。  相似文献   
57.
地震预报是具高度复杂性的世界科学难题。以我国50余年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其揭示的自然现象为依托,从科学哲学及方法论视角,回顾经验归纳、还原论动力学、归纳-演绎和复杂动力系统等方法。通过汶川、唐山等震例探讨认识论因素在预测预报中的重要作用。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新时期,建议以大陆变形复杂动力系统演化及其地震行为、经验与数值预测桥梁的图像(斑图)动力学作为地震预报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它们虽不完善,但更贴近大自然的整体性、进化性和非线性本质,又能包容连接多种思路与方法;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地震具可预测性,又具预测的不完全确定性;预测→预报→减轻灾害尚存在颇大的可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58.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为主线,梳理和归纳了笔者在此方面理论研究的部分认识和观点.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的3大领域(科学研究、物质需求、生存环境)中,沉积盆地均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展布面积大、发育时间长的大中型盆地(如含油气盆地)意义更为重要.沉积盆地是地史上地壳或岩石圈较长时间相对沉降、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充填过程中的一种负向地壳构造.将沉积盆地动力学定义为:直接控制和明显影响盆地沉降和沉积充填的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有机耦合的统一动力学系统和演化过程;属地球动力学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盆地沉降动力的不同,将盆地成因划分为热力、应力、重力和复合成因4种类型.从厘定和揭示盆地沉降、沉积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演变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剔去非沉降作用产生的沉积效应,有可能揭示沉降作用特征和其与沉积、堆积中心的时空演变关联及原因.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后期改造强烈是中国沉积盆地的重要特点,这由中国大陆的特性所决定.根据后期改造的主要地质作用及改造形式的不同,将改造盆地划分为8种类型.剔去后期改造的影响,系统恢复原始盆地面貌,为深刻认识和揭示盆地演化改造过程和油气成藏、定位及分布的重要基础.根据改造盆地的地质实际和笔者的研究实践,探讨和提出了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及程式;从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限两方面,具体厘定了中国盆地油气晚期超晚期成藏定位的时限.探讨了深部作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油气逸散及其地质效应等问题.含油气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可划分为成盆、成藏和评价3大次系统.在盆地演化和改造过程中,各次系统及子系统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倡导沉积盆地研究遵循"整体、动态、综合"的总则.世界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逾82%与已生产的油气田或煤田同盆共存.这4种主要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但其富集成矿区分布却有明显的分区性,其中尤以中东亚地区典型.在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诸盆地中,多种能源矿产赋存和分布的特点为:空间分布复杂有序、各含(储)矿层位及地区联系密切、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铀成矿过程和主成矿期与区域动力学环境演变有明显地响应关系,并与所在盆地油气的成藏定位时期基本一致;表明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沉积盆地集多种有机和无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以及水资源等共存于一盆,是诸多沉积矿产同盆成生、赋存的基本单元和成藏(矿)的巨型复杂系统,称之为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该系统中各种沉积矿产的成藏(矿)不是孤立存在和单独出现;其形成和分布有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内在联系形式多样;有其自身的成矿特点和成藏(矿)环境,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成矿系统与其他成矿系统相并列和区别.本文讨论了小型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和其油气赋存条件、成熟盆地再研究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适于中国西部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稳定陆)块、盆(地)、带(各类构造活动带)系统动力学等.地球和盆地均属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运用整体和系统的学术思想,研究地学等复杂性科学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复杂系统研究中,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最为重要,同时要重视研究思想和方法论的嬗变,揭示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9.
由于经济发展的复杂性,本文旨在探索由环境变迁引发这一动态、复杂而又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引入环境变迁与经济成长两方面因素分析其中的潜在关联性,并将区域稳定性作为环境变迁与经济成长相互作用后的衡量指标,来评估该过程.1)通过使用衡量国家经济健康程度的健康性与复杂性(Fitness and Complexity)算法,获得了新的评估国家经济成长的国家经济健康性系数,该系数能在竞争激烈的动态国际贸易环境下有更好预测GDP的表现.随后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成功预测了不同国家的稳定性类别,且预测精度都在90%左右.2)实现了基于数据的环境变迁和区域经济成长的关联性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得到潜在关联性结论: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定性与水资源和二氧化碳排放呈强关联,而发达国家则与人均耕地面积有关联.3)设立评估国家稳定性的新指标,与世界主流指标相比,构建的新指标更注重原始数据的量化,减少了概念抽象的指标对预测性能的影响,且在评估区域经济成长时能更符合当前国际的实际经济情况.本文提出的评估区域稳定性的新排名是完全基于量化指标的,因此更容易实现,说服力更强.通过实际的预测效果分析,该新排名在衡量区域稳定性时弥补了世界主流排名由抽象指标带来的预测失真缺陷,能够满足基本的区域稳定性预测功能,并且能够对预测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0.
拆迁经     
重要性1没有征地没拆迁,没有拆迁没发展没有发展没明天,征地拆迁天地变社会推进城镇化,国强民富笑开颜拆迁工作要推进,四个要点铭记心第一政策要可行,第二备足拆迁金三是土地要保证,最最重要在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