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面测报软件OSSMO2004软件不够完善、数据处理、发报中存在一定缺陷,给观测员的业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根据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2.
2010年刚刚结束不久,全球很多地方都呈现出灾害的征兆,这可真是一个让人不太开心的消息.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初以来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和巴西先后发生罕见洪灾.根据以往的经验,人们不免将其与"拉尼娜"这种极端天气现象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3.
1引言飑线是一种强天气现象,能量大。破坏力强,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并且预报难度大。飑线,也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线,是一种范围小、生命史较短的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它是一种中尺度对流系统,呈带状分布,是非锋面的或狭窄的活跃雷暴带。它是由许多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对流系统,一般水平长度几十至几百千米,水平宽约20—50km,水平尺度长度与宽度的比例〉5:1。典型生命期约几至十几小时,远大于雷暴单体的生命期。飑线包括雷暴,以及非对流(层状云)的降水区,飑线上的单体常常彼此互相干扰。  相似文献   
64.
副高的运动     
《地球》2012,(7):48-48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由于受下垫面的影响.比如.青藏高原的影响.大陆和海洋的影响,等等.被分割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高压系统。这些独立的高压系统.在行星风系的影响下.开始向北移动.进而影响我国大部。正是它与西伯利亚冷高压“你进我退”式的斗争.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多变的天气现象.更是带来了“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65.
A statistically-based low-level cloud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is introduced, modified, and applied in the Flexible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FGCM-0). It is found that the low-level cloud scheme makes improved simulations of low-level cloud fractions and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fluxes in the subtropical eastern oceans off western coasts in the model. Accompanying the improvement in the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fluxes, the simulated distribution of SSTs is more reasonably asymmetrical about the equator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which suppresses, to some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uble ITCZ in the model. Warm SST biases in the ITCZ north of the equator are more realistically reduced, too. But the equatorial cold tongue is strengthened and extends further westward, which reduces the precipitation rate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but increases it in the ITCZ north of the equator in the far eastern Pacific.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ow-level cloud-radiation feedback would enhance the cooperative feedback between the equatorial cold tongue and the ITCZ. Based on surface layer heat budget analyse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SSTs is attributed to both the thermodynamic cooling process modified by the increase of cloud fractions and the oceanic dynamical cooling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strengthened surface wind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but it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oceanic dynamical cooling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surface win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相似文献   
66.
谈谈飑的观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气象上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强风现象,其持续时间短促,飑通常还伴有骤雨或雷雨。它是春夏季影响广东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而且常形成一种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称为飑线),是一条雷暴或积雨云带。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剧烈的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67.
《气象知识》2012,(3):40-43
雾是由无数悬浮于低空的细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当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也就是雾。  相似文献   
68.
魏颖 《气象知识》2012,(4):32-33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天气现象,然而在形态各异的闪电家族中,有一张特殊的面孔——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虽然称它为球状闪电,然而,它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闪电。事实上,它从外形结构到成因本质都和闪电不一样。那么,球状闪电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9.
基于不同积雪日定义的积雪资料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天气现象定义与积雪深度定义两种方法对全国884个台站的积雪日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分别整理出每一台站各个积雪年的积雪日数、积雪深度、 初终雪间隔日数3个要素的两套数据, 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在全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及新疆地区, 两种数据差别不大, 但在东北及青藏高原两套数据的差别较大. 在积雪日数的比较中, 两种数据在东北及青藏高原的差别基本都在10 d以上, 积雪深度的差别在0.4 cm以上, 初终雪间隔日数的差别以青藏高原最明显, 大部分地区的差别在15 d以上, 甚至有达到30 d以上的区域. 对青藏高原东北边坡代表站的积雪平均值进行M-K突变检验发现, 积雪深度定义的积雪日数与间隔日数减少趋势略大于天气现象定义统计的数值;而在积雪深度的比较中则相反. 两种定义的积雪间隔日数均在1987年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70.
赵煜飞  刘娜 《冰川冻土》2017,39(6):1232-1240
基于2 474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54-2015年观测的对流性天气现象(包括雷暴、闪电、冰雹、大风)数据,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并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流性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气候趋势。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雷暴、闪电、冰雹、大风发生频率分别为11.0%、6.8%、0.33%和3.8%,且季节变化明显。我国雷暴、闪电日数自北向南基本呈逐渐增多的格局。在内蒙古地区、青藏高原、沿海地区等三个平均风速较大的地区,发生大风天气现象的日数也相应较多。对流性天气现象年发生日数呈下降趋势。分别有68.3%、67.5%、0.8%、41.6%台站雷暴、闪电、冰雹、大风日数年变化存在显著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