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5篇
  免费   957篇
  国内免费   1406篇
测绘学   419篇
大气科学   621篇
地球物理   726篇
地质学   3871篇
海洋学   525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56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铜、镉对中华哲水蚤氨基酸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室内进行了铜、镉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氨基酸含量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外加重金属浓度较低时(Cu,2—10μg/L;cd,10—150μg/L),动物各种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组约增加10—31%;重金属浓度提高时,动物氨基酸含量则出现下降趋势,说明较低浓度重金属对动物有刺激效应,此时摄食活动加强,增加了从摄食获得的营养成分;浓度提高则产生抑制效应。因此,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作为桡足类对外界重金属污染物作出生理反应的指标之一。文中对某些特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及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我国沿海养殖对虾发生了特大的暴发性流行病,损失惨重。本文报道该病的特点、症状及危害,并在患病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的中肠、肝胰腺的上皮细胞核和细胞质及腹肌纤维间质中发现大量具有囊膜的杆状病毒。通过病毒引起宿主靶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无包涵体等特性分析,认为该病毒属于有囊膜杆状病毒科C亚群,不同于已知的对虾所有杆状病毒,为对虾的一类新致病病毒。文中还分析了主要致病原因,通过调查和试验提出8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3.
翟世奎,男,山东聊城市人,1958年1月生。1981年12月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1年10月在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研究员。1992年5月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优秀青年特殊津贴”,1993年获青岛市“十佳科技青年”荣誉称号,同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等奖”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82年起翟世奎研究员先后承担和参加科学院重点课题一项国家基金课题4项。目前,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1项。“现代…  相似文献   
34.
中太平洋CP25岩心沉积物中钙十字沸石、蒙脱石/伊利石比值(M/I)、稀土元素含量、铈异常(δCe)、铕异常(δEu)及Sr、Nd同位素特征作为海底火山活动的证据,揭示了中太平洋海盆晚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和沉积的历史。其结果是,早中新世约20~17MaB.P.间,火山活动逐渐强烈,在17MaB.P.最强烈,使得沉积物具有高M/I和∈Nd、低δCe和87Sr/86Sr。17~1MaB.P.发生沉积间断。1MaB.P.至现代,火山活动较早中新世减弱  相似文献   
35.
郯庐断裂带自南而北穿越渤海东部,自中生代中期至新生代中期表现裂谷发育特征。裂谷发育经历两个旋回,各旋回的裂谷发育演化、盆地分布格局,沉积相带,沉积补偿速度等均受断裂带的断裂活动的强烈控制。  相似文献   
36.
论我国高程基准面的确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计算平均海面的原理和方法,、以便确定出我国区域性大地水准面.(高程基准面).利用给定验潮站的海面19年的每小时记录,按照每天24小时砚测直接平均和Xo、Zo、No、Oo滤波器,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精度可达1mm,基本满足区域大地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壤中汞气测量方法在临江大松树金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作为地球化学勘查中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远程指示元素,汞异常与金属硫化物及构造破碎带关系密切。在中低温热液型矿产普查中,尤其是对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普查中具有更好的效果,笔者在大松树金矿普查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38.
喀什凹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含铀区,自中生代以来主要发生过5次重大构造事件,对该地区中-下侏罗统铀矿成矿及保矿具有重要意义,即晚三叠世有利的构造背景,早-中侏罗世有利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的有利岩性-岩相建造,晚侏罗世构造掀斜与古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形成,白垩纪-古近纪的保矿作用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破坏与局部层间氧化带的形成与叠加,从而很可能在中-下侏罗统中形成一定规模受层间氧化带控制的砂岩型铀矿床。指出主要找矿靶区为库孜贡苏断陷以西的南天山山前,同时还有托云盆地。  相似文献   
39.
黄铁民 《福建地质》2008,27(2):186-194
铅山铅锌矿位于清流—安溪北西向断裂带与平潭—漳平东西向断裂带的复合部,闽中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南端的洛阳—剑斗东西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体贮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控矿的北东向断裂带是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产物,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铅山周围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0.
选取大洋钻探ODP184航次在南海北部采集的1144站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中更新世0.4~1.4Ma期间506个样品中浮游有孔虫氧、碳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并与南海南部ODP 1143站和西太平洋暖池ODP 807站的同位素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南海北部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及其差值的变化响应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在中更新世距今约0.9Ma之后100ka的偏心率周期明显增强。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前,南海北部、南海南部和赤道西太平洋都呈现出典型的热带气候特征,具有岁差和半岁差的气候周期;转型之后,随着北半球冰盖的进一步扩张,南海北部受东亚冬季风增强的影响而导致温度下降、温跃层变深,但南海南部与赤道西太平洋的温度变化较小且温跃层变浅,说明同属季风区的南海北部和南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