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399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12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053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土壤剖面元素分布及其地质、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土壤垂直剖面上物化性质,矿物和化学组成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成土母质,成壤演化作用的重要信息,识别人类活动叠加的污染强度和影响深度,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调查,土壤污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地球化学灾害的监控与预菟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根据广东珠江三角洲,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盆地部分土壤剖面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土壤化学组成的剖面变化与成土母质类型及组成,土壤成熟度和污染影响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地质与环境指示意义,判断分析了土壤受到的污染叠加作用及其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32.
岷江上游干扰岸坡主要表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岷江上游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地质环境导致区内表生地质灾害极为严重。通过对岷江上游(汶川以上)河段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表生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其分布沿岷江两岸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与河谷地貌分段基本一致,它们形成发展与特定地形地貌、易崩滑或软弱地层、特殊的构造部位、降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江陵凹陷底辟构造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工程地质学的分析方法,从盆地演化过程着手,建立底辟构造形成机制概念模型。研究表明,江陵凹陷底辟构造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喜山运动第二幕的影响下,凹陷内重力场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它是浅生时效构造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34.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高纯度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应用透射式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 (Micro FTIR),对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的主要组分-镜质体、丝质体、角质体、藻类体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芳香结构含量相对较少;角质体和基质镜质体中含有较丰富的芳香结构以及长链脂族结构;而丝质体则主要由芳香结构组成,脂族结构含量很少。显微组分的这种结构特征决定了藻类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角质体和镜质体的生烃潜力中等、而丝质体的生烃潜力则很低。对于吐哈盆地煤成油来说,由于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并且生烃潜力也高,因此其具有高的液态烃产率、丝质体的产油率最小、角质体和镜质体的液态烃产率中等。由于镜质体是本区煤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因此,对于吐哈盆地所形成的具有工业规模的油田来说,镜质体应该是主要的贡献组分之一。但对于富含藻类体的厚层状烛藻煤,由于它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力大、以中长链脂族结构为主,是煤成油最理想的源岩。  相似文献   
3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烃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古生界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困扰我国海相地层油气评价和勘探的重要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发育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过成熟阶段,这套烃源岩是该区重要的有效气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可为中部大气田提供良好的气源条件。  相似文献   
36.
豫西地区铝土矿中镓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镓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稀散金属,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豫西地区的铝土矿石中含有丰富的镓资源。通过对区内铝土矿石中镓的分布特征做了多方面的对比研究,归纳出镓的分布规律:空间上,在不同铝土矿区的矿石中镓的平均质量分数变化显著,在矿体平均厚度最大的张窑院矿区,矿石中的镓高度富集。时间上,沉积成矿相对较早的铝土矿层,因其长期遭受强烈的表生富集作用,矿石中镓的平均品位较高。从矿石结构类型来看,土状和峰窝状矿石中的镓品位明显高于短、鲕状和致密状矿石。另外,矿石中镓平均含量的变化总与铝土矿富矿体的产出位置关系密切。并且,探讨了铝土矿中镓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7.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系统成藏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烃源岩成熟度达到了湿度-干气阶段,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天然气系统,对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的正演模拟和由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的天然气运聚时间,与充注期次逆演相结合的研究表明,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成藏时间主要自早白垩世泉头期到白垩纪晚期,天然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中晚期(72Ma),莺山断陷的成藏时间早于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系统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早期(90Ma),两个断陷均为一次性充注成藏,是一个保存期较长的天然气系统。  相似文献   
38.
西藏蛇绿岩中硅铁合金组合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端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不寻常的硅铁合金组合。4种硅铁合金的理论分子式分别为Fe0.84Si2.00(Fe3Si7)、Fe7Si3、Fe6Si4以及Fe4Ti3Si2P。这些合金均选自铬铁矿石的人工重砂中,在少数颗粒中见到由3种硅铁合金组成的交生结构,明显表明这些合金的同生和同成因性。推测它们为化学反应成因,来自于核幔边界地带。  相似文献   
39.
碳酸盐岩与泥质烃源岩生气规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配制了两套成熟度相近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丰度系列样品。采用半封闭外加温加压式热压模拟装置对碳酸盐岩的生烃情况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碳酸盐岩生气量随成熟度和温度变化的趋势,探讨了碳酸盐岩生气的变化规律。碳酸盐岩与泥质岩的生烃潜力是有机质质量和有机质丰度的函数,与岩性无关;碳酸盐岩的产气规律与泥质岩相似,而且两者产烃的量级也相当,并不存在碳酸盐岩生排烃效率高的现象;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在热模拟过程中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不同岩性的有机质的产烃效率主要受温度和有机质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40.
地史过程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变化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同时考察源岩中有机质因生、排烃而损失和无机质因成岩作用而失重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地史过程中,随有机质类型、初始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及排烃效率的改变,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的变化,探讨了有机碳恢复系数及生烃潜力损失率的可能变化范围。结果表明,地史过程中,有机质生烃潜力和有机质丰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源岩的生、排烃效率,对性质偏差的有机质,有机质的实测丰度随演化程度的增高不降反升;而对位于高成熟阶段的优质有机质,有机碳的恢复系数可达2以上;随有机质类型变好和成熟度升高,生烃潜力损失率增高;一般情况下,有机质生烃潜力的恢复幅度比有机质丰度的恢复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