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1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1300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338篇
地质学   3156篇
海洋学   1074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715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黄土高原现代土壤和古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对植被的响应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黄土高原古土壤碳同位素与古植被的关系是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该地区现代C4/C3植被分布特征与现代土壤碳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了解. 初步研究了黄土高原主要植物及现代土壤碳同位素组成, 对比了现代土壤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现代植被以C3植物为主, C4植物主要来自适宜在暖湿条件下生长的禾本科植物(如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 森林土壤的碳同位素组成δ 13C值明显低于黄土塬面的碳同位素组成, 现代土壤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植被的分布是一致的. 根据此关系推断: 在相对暖湿的古土壤阶段(间冰期)C4草本植物比例增加, 在相对干旱的黄土阶段(冰期)灌木和C3草本植物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92.
近20年海南岛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曹军  张镱锂  刘燕华 《地理研究》2002,21(5):551-560
热带森林在碳循环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根据目前森林碳储量的计算方法和海南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 ,估算了不同时段的碳储量 ,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海南森林碳储量从 1979年的 30 4 5TgC增加到 1998年的 37 74TgC ,年均增加 0 36 4 5TgC ,增长率为1 19% ,是全国平均增长率的 2 5倍 ;海南森林在碳循环中起不断增强的碳汇作用 ;森林碳密度呈加速减少趋势 ,储碳潜力将很大 ;随着海南全面禁止采伐和封育等林业措施的实施 ,森林面积扩大 ,林龄结构改善 ,储碳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海南森林在全国或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和社会价值与意义将日渐突出。通过对碳储量计算不确定性的分析和讨论 ,提出应加强对森林群落各层次生物量的实测与实地监测研究 ,统一计算方法 ,以提高碳储量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93.
滇池农村固体废物和化肥流失治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怎样合理处置农村固体废物和减少农田化肥流失一直是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的难题之一。该研究将农村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减少化肥施用措施有机结合,利用微生物复合发酵剂和农村固体废物生产活性肥料,开展了一系列农业种植试验和数据监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实用性强、效果好的控制农业固体废物和化肥流失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4.
盐碱化湿地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盐碱化湿地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1994-1995年,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化湿地稻-鱼复合生态系统水体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及种群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鱼湿地水体中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稻田湿地(P<0.05),季节变化特点为秋季>夏季>春季。异养细菌的数量分布与鱼产量有显著相关关系(r=0.879)。稻-鱼湿地系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稻田湿地(P<0.01)。稻-鱼湿地和稻田湿地分别检测出10个和11个属的异养细菌。稻-鱼湿地系统1个生长期细菌的平均生物量为0.973g/m3,生产量为307.5 kg/hm2,所提供的鱼产力为7.0 kg/hm2。  相似文献   
95.
油气化探中甲烷碳同位素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在地表油气化探实践当中甲烷碳同位素对地表土壤烃气成因判别的有效性,但有时也会遇到判断错误的情况。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分析,指出因忽略了土壤中异常甲烷是一种混合成因甲烷,从而导致判断失误。为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同时选送数量相当的背景土壤样品和异常样品进行甲烷同位素测定,然后通过教学方法计算出真实反映来源于油气藏中的甲烷的碳同位素值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96.
河北寿王坟铜矿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寿王坟矿区矽卡岩型矿石和斑岩型矿石中热液成因碳酸盐矿物的碳免同位素组成,结合矿区蚀变白云质围岩地层碳免同位素组成特征,提出:1)尽管矽卡岩矿床产在碳酸盐地层与中酸性侵入体的接触带上,是碳酸盐地层受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但矽卡岩矿石中热液碳酸盐矿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却主要反映了深部岩浆(甚或地馒)来源碳的特征,基本可以排除沉积碳酸盐的碳大规模加入的可能性。2)寿王坟矿田对应着一个与高侵位岩浆岩有关的热液成矿系列,其浅部的下渗大气降水加热环流体系和深部上升的岩浆热液体系,均能在不同部位通过系统的碳免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加以揭示。作为矿山开采主体的矽卡岩型矿体和部分斑岩型矿体都是上升岩浆热液(甚或更深的馒源流体)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
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的絮凝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连宾  陈烨  袁生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3,23(4):303-307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对其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Y03菌株营养要求简单,在生长的同时合成胞外高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GY03菌株所产絮凝物质有88%以上分布在细胞表面,该絮凝剂的絮凝活性随菌体生长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高,不同金属离子对GY03菌株絮凝活性有影响。实验条件下,1h内GY03菌株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率为78%,经放置24h后最高絮凝率可达98%,对制药废水浊度去除率为78.1%~94.7%,COD去除率为48.0%-87.5%,生活污水浊度去除率为85.3%~92.5%,对墨汁溶液的脱色率为53.2%以上。因而认为该菌株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絮凝剂产生菌。  相似文献   
98.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比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中重要一环是全球碳氮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模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备受关注。近年来,国际上发展了多种基于不同原理和目标的模型,其模拟结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对这些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国际上开展了多个模型比较研究计划。本在筒述各种模型比较计划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各个组成要素、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的基础之上。耦合大气、岩石圈、生物圈从机理上模拟碳氮动态,同时在进行区域或全球尺度评价时引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将是未来模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
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危险性“三致”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对于土壤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微生物一般以唯一碳源方式代谢;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四环或四环以上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一般以共代谢方式开始。本文重点论述了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芘和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并介绍了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机制,最后展望了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安徽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压力、成分、流体的H,O,C和Cu同位素),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来源。认为该矿床是在岩浆水和后期少量大气水的加入而形成的混合热液共同作用下,活化碳酸盐岩地层和石英闪长岩中的铜等成矿元素,形成含矿热液,并以铜的氯络合物方式运移,在弱还原性条件下使原始沉积矿胚层加厚变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