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1.
减缓和消除泥石流对桥墩的冲击作用对大桥安全至关重要。以品字形桩林作为防护结构,结合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和桥墩宽度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桩林结构尺寸的设计原则。先通过模拟泥石流中大块石对不同型式桩林结构的冲击作用获得了桩林结构的最佳布置方式,然后采用SPH(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FEM(有限元)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含大块石泥石流对设置品字形桩林结构情况下桥墩的冲击作用。结果表明:大块石与泥石流浆体共同撞击桥墩的冲击力为3 843 kN,远大于无防护时纯泥石流浆体对桥墩冲击力1 840 kN和有防护时的1 452 kN;桩间距3.0 m、桩排距1.0 m是品字形桩林结构最为合理稳固的布置方式;设置防护结构时桥墩所受泥石流浆体的冲击力峰值、墩底应力峰值和数值模拟t=8.0 s时墩底位移峰值相比于无防护状态下分别减小了约21.1%、79.0%和29.4%。采用品字形桩林防护结构对于桥墩受泥石流冲击破坏有相当显著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张知春 《地质与勘探》2020,56(2):277-287
桂西北林旺金矿是近年来右江盆地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位于乐业碳酸盐台地边缘乐业-浪全同生断裂带上。通过对矿区进行野外调查、岩矿鉴定并结合勘探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发现I号矿体群与断裂、褶皱的时空联系具有构造分带的特征,以F1断层为界,上盘褶皱鞍部发育石英杂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矿体,矿体近F1断层破碎带部位发育破碎的硅化构造岩带,F1下盘近破碎带部位发育强烈劈理化、炭化粉砂质泥岩带,指示矿区在印支期挤压过程中,石英杂砂岩顺着先存构造薄弱面以泥岩层为滑动系统,往上部逆冲并逐渐发生褶皱,产生许多张裂隙,成为成矿流体富集的场所。林旺金矿床是层滑-褶皱构造体系与成矿流体耦合作用的产物,分析了矿床构造成矿规律,提出了以层滑-褶皱运动机制为基础的成矿模式以及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53.
南冈底斯晚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冈底斯南缘努林花岗闪长岩开展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同位素示踪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具有富SiO2(66.62%~67.81%)、高Al2O3(15.11%~15.66%)、高Sr(>481×10-6),低Y(≤8.13×10-6)和低Yb(≤0.73×10-6)特征,Sr/Y比值达59~111,显示埃达克岩的特征;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显著的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0.704011~0.704244,εNd(t)=+3.61~+5.75,总体反映地幔源区的Sr、Nd同位素特征。锆石U-Pb LA-ICP-MS测年显示存在83Ma和89Ma两组年龄。结合地质及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努林花岗闪长岩是新特提斯洋洋脊俯冲引起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4.
论洞庭湖区钉螺孳生环境与生态灭螺防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景保  朱翔  李敏 《湖泊科学》2000,12(2):140-146
洞庭湖区的钉螺面积广布,血吸虫病流行,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表明,血吸虫病是湖区的一大生态环境灾害;它的中间宿主钉螺孳生环境是入湖泥沙沉积恶性循环的结果,频繁的洪溃灾害,扩散了垸内钉螺;水利工程为钉螺的传播提供了多种途径,急需采取生态灭螺防病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55.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辐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西双版纳不同季节热带次生林林窗、林内及旷地不同波长太阳辐射的实测资料,比较分析了热带次生林窗不同波长辐射特征。分析得出:热带次生林窗中央与北侧林冠下的不同波长太阳辐射量值在中午前后迅速达到最大后又急速下降的现象明显;林窗内不同波长太阳辐射日总量值均大于林内,小于旷地;林窗中央和北侧林冠下相比较。一般是北侧林冠下的各辐射要素总量值高于林窗中央;林窗区域的总辐射日总量在干热季最高,雨季和雨季后期次之,雾凉季时最小;林窗中央和北侧林冠下的红外辐射及可见光在总辐射中所占份额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充分显示了林窗辐射环境的异质性;与旷地和林内相比,林窗内各测点的红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份额高于旷地却低于林内,而可见光占总辐射的比值情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6.
纤维水镁石是一种独特的天然氢氧化物矿物纤维,具有增强增韧和耐高温阻燃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阻燃和造纸等领域,将纤维水镁石应用于高附加值产品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纤维水镁石的应用与其矿物学特征密切相关。陕西汉中黑木林纤维水镁石矿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储量最大的纤维水镁石矿床,目前对该地区纤维水镁石矿物学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脱附和热重分析(TGA)等测试方法,对黑木林纤维水镁石进行了矿物学特征测试分析与研究,同时也对热处理后纤维水镁石矿物学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纤维水镁石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将其应用于高附加值产品中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7.
黑河下游胡杨季节尺度径向生长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半径型树木生长测量仪, 于2009-2010年生长季对西北内陆河-黑河流域下游荒漠河岸林优势树种-胡杨径向生长进行了监测, 结合环境气象、 水文因子同步监测资料, 对胡杨季节变化节律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按照胡杨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 将其分为增长型(ΔR+)、 负增长型(ΔR-)和持续增长型(ΔR++)3种类型.在生长季, 胡杨径向生长季节变化呈"S"型, 可分为前期缓慢增长(P1)、 迅速增长(P2)和后期微弱增长(P3) 3个阶段; ΔR+/++类型在这3个阶段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64%, 85.51%和48.61%; 5月末至8月初是胡杨年轮形成的主要阶段, 在该阶段气温和地下水位埋深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地下水位埋深应是最根本的因素. 因此, 在树木年轮学应用方面, 胡杨可以用来反演区域水环境变化, 包括河道径流和地下水位变化等. 在荒漠河岸林管理方面, 满足春夏季地下水位条件和适度频率的春汛, 是保证该地区胡杨河岸林正常生长和保持合理种群结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58.
极端干旱区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涡度相关技术是研究极端干旱区生态系统水热和CO2交换的有力工具之一。而涡度相关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于该地区的采样和计算参数(如采样频率和平均时间等)。根据2011年9月22日~10月8日(17个白天)原始数据(采样频率为10 Hz),采用不同平均时间(1~120 min)对塔河下游柽柳河岸林生态系统的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和CO2通量[(Fc)]进行了重新计算,比较分析各通量不同平均时间的计算值与30 min通量值,以揭示平均时间对该地区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平均时间在120 min以内,17个白天湍流通量及能量平衡比率[(EBR)]均值随平均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平均时间>120 min后,湍流通量(及[EBR])均值随平均时间的延长大幅减小,其中15~60 min的[EBR]增幅较小,仅在2%左右。(2)平均时间>60 min后,[LE]、[H]和[FC]各通量计算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通过进一步对上午[EBR]较为接近的5个样本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平均时间取15~60 min之间时,样本日的上午[EBR]值变化趋势一致,样本日间[EBR]差异较小;而当平均时间取>60 min或<15 min时,样本日间[EBR]差异明显增大。结合Ogive函数计算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对于通量的长期观测研究而言,该地区适宜平均时间为60 min;而对通量的日变化研究而言,该地区适宜平均时间为15 min。通过分析15、30和60 min平均时间对小时通量的影响,发现当通量为增加趋势时,平均时间延长能够进一步增大通量绝对值,而当通量为减小趋势时,平均时间延长能够进一步减小通量绝对值。  相似文献   
59.
木质藤本植物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重要的植被和生态的组分.通过对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中30个林窗的调查,探讨了林窗-林窗边缘-林内的梯度上,以及不同大小和演替阶段的林窗中藤本植物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阳性种藤本植物主要出现在林窗中,而且对不同大小和演替阶段林窗环境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耐荫种藤本植物则主要出现在林内,林窗边缘以及中、小面积的林窗和处于演替中、后期的林窗中.从林窗中心到林窗边缘和林内藤本植物的多样性(Fisher's α多样性指数)和多度呈降低的趋势.此外,藤本植物的多样性在中等大小和处于演替中、后期的林窗中较高,而其多度在小林窗和处于演替中期的林窗中较高.该研究指出藤本植物物种问生活史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阳性种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是由林窗来维持的.  相似文献   
60.
修枝对杉木幼林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试验标准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修去4种规定树干直径(6 cm、8 cm、10 cm和12 cm)以下的所有枝条.修枝试验后2年,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加,杉木的生长量明显降低.修枝强度为6 cm(密度1 200株·hm-2)的修枝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显著低于不修枝木.修枝后2年,各修枝处理杉木林林下植物的覆盖度、生物量、总的物种数,灌木层、草本层和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未修枝的对照,但藤本层植物在修枝时被大量劈除,其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却低于对照.闽北生产力较高的4年生、密度1 200 株·hm-2的杉木幼林进行修枝,推荐的修枝强度为10 cm或1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