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研究表明,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哺乳类动物(终末宿主)和钉螺(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的两个宿主。由于钉螺寄生终末宿主哺乳类动物种类多样,活动区域繁杂,人类难以控制,抑制中间寄主——钉螺的繁生便成了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对策。钉螺具有水陆两栖特性,其中卵的孵化、幼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钉螺分布和数量受土壤和植被环境因素影响,并对栖息地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依据钉螺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彭镇华和江泽慧提出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对血吸虫病进行生态防治的思路——兴林抑螺。参照前人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抑螺防病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机制:(1)在林木个体耗水、林分耗水、小流域耗水和林冠降低径流等方面,抑螺防病林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使得林地土壤水分无法满足钉螺的生长和发育条件;(2)从林木自身生物化学物质对钉螺外在生存和内部代谢环境影响角度,分析了林木自身代谢产物对抑制钉螺的生存和繁殖的作用及抑螺防病林抑制钉螺生存的生理生化机制。抑螺防病林除了具有抑制钉螺生长发育、控制血吸虫病的功能以外,还兼有人工林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72.
朝鲜北部狼林地块构造归属与地壳形成时代   总被引:18,自引:18,他引:0  
朝鲜半岛北部的狼林地块一直被认为是中朝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认为,它向南与我国辽东半岛的辽南太古宙地体相接,与其北部的鞍山-辽北-吉南太古宙地体(龙岗地块)具有基本类似的物质组成。两大太古宙地体之间是著名的以辽河群、集安群和老岭群为代表的辽吉古元古代岩系。辽吉岩系目前最主要的学术争论是,它是原本一体的太古宙地体的裂解产物,还是两个性质不同的太古宙地体拼合的结果。无论采用何种模型,学术界都普遍接受狼林地块主要由太古代岩石组成这一基本假定。为准确厘定狼林地块的地壳性质与形成时代,本文选择大同江、清川江、城川江、长津江、厚州川、厚昌江和秃鲁江中的河沙样品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河流均发源于狼林山脉,是狼林地块的核心区域,因而这些河流沉积物能够较好地全面反映狼林地块的物质组成情况。上述河流不同部位8件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狼林地块主要由18~19亿年的古元古代岩石组成,太古宙岩石比例极为有限。但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在28亿年左右,与华北克拉通全岩样品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基本一致。结合狼林地块大量麻粒岩相变质表壳岩系和古元古宙花岗岩的发育,本文认为狼林地块是与辽吉岩系基本类似的古元古代地体,它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期间东南大陆边缘的巨型造山带,我们可将其简称为辽-吉-朝古元古代造山带。因此,先前认为狼林地块主要由太古宙岩石组成的观点需要重新检查和认识。  相似文献   
73.
赵磊  张艳斌  杨正赫  韩龙渊  金正男 《岩石学报》2016,32(10):2948-2964
朝鲜狼林地体是中朝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岩石组成、形成和变质作用时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古元古代辽吉活动带乃至整个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本文选取位于狼林地块东南缘,狼林群变质杂岩中的3个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分析。锆石的LA-ICPMS和SIMS定年结果显示,3个片麻岩原岩的岩浆结晶时代为2521~2567Ma,并且它们都经历了古元古代1.87~1.89Ga的构造热事件改造,表现为原始岩浆锆石不同程度的铅丢失以及变质锆石的形成。基于这一认识,并结合其他学者的最新研究结果可知,太古宙片麻岩存在于狼林地块平南盆地的南缘和东缘地区,由此推测狼林地块太古宙基底岩系的规模可能远大于目前所识别的这几个地区。这些太古宙片麻岩普遍遭受了古元古代强烈变质作用(深熔作用)改造,并且变质作用的时代可以与华北克拉通三条古元古代活动带的变质-深熔作用时代相对比,表明狼林地块可能至少在古元古代之前,就已经与华北克拉通组成了统一的大陆。  相似文献   
74.
螺旋藻对中老年保健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曹吉祥 《海洋科学》1994,18(6):32-34
本文就螺旋藻在中老年医疗保健、防病治病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1平衡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螺旋藻的化学组成[8,19,20]具有以下特点:(1)蛋白质含量比高蛋白代表食品──牛肉、鸡蛋分别高2.3和3.6倍[12];含有18种氨基酸及人体全部必需氨基酸,其组成基本达到FAO/WHO确立的理想标准[20]。(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丰富[22]。(3)矿质成分由多种常量元素(较丰富的有Fe,K,Mg等)和微量元素组成。(4)维生素种类多(十几种),含量丰富;含有植物中少见的B…  相似文献   
75.
深根植物生长季蒸腾耗水是河岸林消耗地下水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荒漠绿洲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因而有效估算荒漠河岸林蒸散对于河岸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对额济纳绿洲荒漠河岸林进行了蒸散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下水日波动方法估算得到的七道桥胡杨林蒸散量与涡度相关和FAO-PM方法得到的蒸散结果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且显著相关,说明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可以用于估算极端干旱的荒漠河岸林下的植被蒸散发量。最后探讨了考虑植物夜间蒸腾的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新方法的蒸散估算较原始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的蒸散估算占涡度观测蒸散的比例从70%提高到了90%。  相似文献   
76.
林窗对格氏栲天然林更新层物种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探讨林窗和林下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幼苗幼树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析林窗对格氏栲天然林更新层物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对象木高度的增加,林窗和林下格氏栲幼苗幼树的种内竞争强度逐渐减少。林窗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梨茶(Camellia octopetala)>褐毛石楠(Photinia hirsuta)>黄润楠(Machilus grijsii)>桂北木姜子(Litsea subcoriacea)>毛鳞省藤(Calamus thysanolepis)>酸味子(Antidesma japonicum)>少叶黄杞(Engelhardtia fenzelii)>矩圆叶鼠刺(Itea chinensis)>小叶赤楠(Syzygium grijsii)>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光叶山矾(Syplocos lancifolia)>沿海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木荷(Schima superba)>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杜茎山(Maesa japonica)。林下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桂北木姜子>梨茶>黄润楠>木荷>毛冬青(Ilex pubescens)>狗骨柴>毛鳞省藤>香港新木姜子(Neolitsea cambodiana)>酸味子>沿海紫金牛>山黄皮>光叶山矾>赤楠>小叶赤楠>尖叶水丝梨(Distyliopsis dunnii)>杜茎山>丝栗栲。格氏栲幼苗幼树的竞争主要来自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对格氏栲影响不大,林窗格氏栲幼苗幼树的种内竞争强度和种间总体竞争强度大于林下。通过筛选林窗和林下格氏栲对象木树高与竞争强度的竞争模型,发现对象木树高与竞争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预测结果表明,在林窗格氏栲幼苗生长初期应加强对其保护,林下格氏栲幼苗高度达到100~150 cm后适当采取创造林窗环境以实现其快速生长,从而有效促进林窗和林下格氏栲种群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血吸虫病重疫区江汉平原池杉抑螺防病林进行观测调查和树干解析,研究探讨了平原湖区池杉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规律,并建立了随年龄变化的数学模型。池杉树高早期生长快,20a之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5a左右相交。胸径生长以4~14a最为迅速,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并在12~14a相交。材积平均生长量在前24a一直呈上升趋势,连年生长量在22a时达到最大。材积生长率和形数随树龄增加而逐渐减小,形数在6a后趋于稳定。应根据池杉生长规律,科学营建抑螺防病林,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8.
底层土壤有机碳库占土壤总碳库的50%以上,但其控制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酶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林表层(0~1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微生物生长对策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对于表层土壤,底层土壤的易利用碳含量更高,表层土壤微生物更趋向于K对策,而底层土...  相似文献   
79.
<正>"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林业血防生态安全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抑螺防病生物材料的筛选与应用"专题研究小组,于2012年11月24日-26日在合肥市新感觉大酒店举行年度工作进展总结交流会议。参加单位有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湖北大学、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课题负责人彭镇华教授亲自参加并主持会议,并要求各单位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